在这个平常的夜晚有着几个平凡的人做了不寻常的事。
阿凯,是个单纯傻乎乎的小男生,因为女朋友去了巴黎而自己每天跑去书店学习法文,但是没过多久就接到女朋友的第一通电话却是要和他分手,然后爱着女友的他准备偷偷的去法国找她。
可是他却没有钱,于是找到了一个爱光顾他家店的老大豹哥。
豹哥愿意借他钱去法国,但要他顺便带个东西,看他那诡异的表情我本来想里面肯定是个毒品或什么不好的东西。
阿凯傻傻的答应了,因为他想见女朋友的心之急切。
开始他也没想过这个牛皮纸里面装的是什么吧,可发现有4个穿橘黄色衣服的人来要这个东西并带走了他的朋友高高后,他才明白这肯定是个不寻常的东西。
susie,是个很勇敢的女孩,她从一开始就喜欢阿凯,却在知道他有了女朋友而且马上要去找他女朋友后依然恰到好处的帮助阿凯,虽然他们并不是很熟悉,可是爱却让她不知觉的对他好,就算为他牺牲也愿意的那种心。
看着她骑着偷来的小电驴带着阿凯去追车的样子,真的是可爱至极。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说女人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因为是为她们爱的人啊,女人就会不自觉的散发出那种博爱了。
那几个穿橘黄色衣服的混混当的很搞笑,完全一副不称职的小啰啰。
把别人绑回去还跟他开始打麻将,聊天。
特别是那个小头儿,有点娘,却是个冷静有教养的混混。
在手下的人没有办好事的时候,他把责任都归到自己头上。
他冲动的那么一秒不小心打了下高高的头,还问他疼不疼,绑架的时候也显得那么温柔。
完全不称职,哪里有这么不凶的混混啊。
后来自己竟然跑去教高高,要对心爱的人表白,真是把我笑晕了。
还有那个帅帅的警察,自以为是的可以吸引很多女人,家里有个那么好的女朋友却在外面把妹。
女朋友察觉后自己安静的走开,这样做是真的很爱他吧。
他却在女友走后懊恼不已,真是在你身边好好的不懂得珍惜。
在执行任务追人的时候,竟然跑去跟踪自己的女朋友和一个男生。
还一厢情愿的认为是女朋友背叛了自己。
他女朋友是多爱她呢,明明知道不值得却还是宁可自己伤心也不要告诉他。
他真应该好好的反省。
人啊,不应该仗着别人对自己好就可以随便的伤害别人的心。
最后大家想要的那个牛皮纸袋里,装的只是一张相片,一张年轻时候没有留下回忆的照片,大家却为它而躲的躲,抢的抢,跟的跟,所以人要处心积虑要得到的东西不见的是你想要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人的宝贝。
真是个意外的结局,无关于黑社会,无关于警察,只是爱与回忆。
不得不提这个电影的音乐,背景配乐活泼有趣,让我欢喜不已,直到影片结束还在回味。
有很多电影,其实不用去电影院看的,有很多爱情电影,其实也不用和女朋友一起看的。
像这样一部电影,就是,自己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关上灯,最好是带上耳机,音量也不用开的太大,慢慢的看。
不用和女朋友看,里面谈爱的部分太少了。
不用和哥们看,里面谈情的部分也不多。
里面的人物都傻傻的,呆呆的,可爱的要死。
光这个可爱,就足够让人欢喜。
曲子悠悠扬扬的,剧情也不慌不忙,全是台北的风景,热闹的夜市,欢乐的台语,霓虹的灯,带着台湾味的混混,青年,爱情,真好。
电影如果是五分,光这音乐和美景就占了三分,剩下的两分,一分给演员,一分给这美妙的剧情。
小浪漫,小温暖,小情调,一下子就触动了心灵,悠扬的美。
我后来才记得那晚宝蓝色的天空逐渐变亮的时候,这个原本熟稔的城市轮廓勾勒出些许模糊的陌生气息,居然是一团呆呆的白色雾气。
月色迷离,电车声也渐行渐远。
路面还在熟睡,偶尔有的士穿过,醒着的人抱紧行李或者自己,睁开眼睛做一个温热的梦。
那是属于夏天的梦,爱着的人在地球的异端,早练的年轻人晨跑在一无所知的盲中,清咧咧地却固执地想要冲破遥不可及的欲念。
欲念呼吸的某一刻,那些发音柔绵的单词,那些碎在昏暗房间中的眼泪,那些在马路边长得日复一日的行道树,那些无数次唤醒味蕾记忆的温热食物都仿佛在顷刻间变成了一次简洁明快的追随,虽然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夏天好像能给人无限的能力和信心。
如果是爱情的话,那也应该在这个明亮的季节得到一个答案。
更何况是年轻得不知晓天高地厚的爱情——我只背过“时人对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又怎在乎路途的曲折离奇。
然而台北这个地方似乎总比不得是巴黎那么玲珑剔透,也比不得海南那样的天长云白,那是一个现世漩涡的中心,即便是这一刻的酣眠也在下一刻醒得更早更热闹一些。
所以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邂逅,那么多的欲言又止在这里华丽丽地跟夜幕一起升起降落。
年轻的时候一心一意以为结果总能如憧憬的那般好得令人放心,年老之后又不知为何只想千金散尽和仅存在在照片中的人厮守余生。
年纪越大越喜欢对着肥皂剧傻笑——可见演戏的人痴傻,那些在自己年轻时不能尽说的呓语变成台词却痴傻得那般掷地有声、惊心动魄。
可是人在感情面前始终是不知疲倦和枯燥的动物,更何况是韶华正好,青春正在的年纪。
好吧,如果我再年轻一次的话可能还是会觉得两个人在一起比单刀赴会更教人放心一点,或者即使身陷囹圄也能跟歹人谈笑风生,说的都是心上人的好。
我爱台湾小众文艺片。
《一页台北》,名字取得太清新。
夜的台北,法语的独白飘荡,背景音乐悠然浪漫,总让我想起《午夜巴黎》开头慵懒的调调,末了的小提琴更想起了《向左走向右走》的情丝细绕。
市侩的小市民的日常百态,闽南话更加深了生活化的气息,便利店,房地产,书店,小吃店……街角的水饺店又在夜市时间络绎不绝,书店女孩在整理书柜分类摆放。
整夜在一场小闹剧小误会中度过,警察和坏人也可爱得过分,仿佛这城市就是让人生气不起来、紧张不起来,慢慢悠悠,糊里糊涂,小生活小感情油然而生,滋润蔓延。
他和她在剧中欲言又止,简短的对话,在警与匪之间奔跑躲藏,暮至夜末,水饺面,书店间,一页台北,刚刚好。
《一页台北》,一页悸动 ————————————夜,骚动不安。
恋人们,在城市里追寻。
———————————— ————恋爱的感觉,有时候,就像一杯咖啡,一首爵士乐或是一本书,熟悉却又动人———— ———————————它悄悄地来到身边,让寂寞的心开始有了温度——————————— (故事梗概)小凯总是蹲坐在书店的一角,独自念着法语教材,思念着女友,小凯认为没有女友的台北就像失去阳光的星球,无论如何他都要想尽办法去巴黎一趟。
书店店员Susie,不知为什么,她就是被这个痴心自学法文看起来有些寂寞的男孩所吸引,成排书架前,Susie和小凯不经意地攀谈着,跳着爱情的舞步,小凯仍是喃喃自语对着巴黎的女孩说着“Je t’aime”… 就在小凯准备飞往巴黎追寻爱情的前夕,小凯在夜市里巧遇Susie,手上不明包裹引来两路人马的追逐,小凯牵起Susie的手,狂奔在台北街头、捷运、森林公园、恋人旅馆…,经过一连串充满错过、误会与巧合的城市奇遇、浪漫冒险,Susie和小凯的心跟着感觉奔驰··· ··· 不小心看了《一页台北》,发现世上最美妙的东西——不是爱,是朦胧 ———————————————————————————————————————————— 小提琴声中,夜市灯光下,小凯看着女友远去巴黎··· ··· 没有了她在身边,只能独自徘徊在家和书店之间。
小凯每天口中喃喃用法语念着:你是我的幸福。
心中默默幻想着:和女友漫步在巴黎街头··· ··· ——————————全是思念 一天天过去,还是那小提琴声,还是那个灯光下的台北,还是每天期待着和她讲上几句话,小凯却越发觉得没有了她,生活就越来越寂寞。
直到遇上了她——————那个当自己每天在书店学法语时,还能陪自己聊上几句,甚至给自己跳舞的女孩Susie。
可是终于还是有一天,小凯要动身去巴黎,去找回,或者结束那段幸福。
而Susie却有种莫名的失落··· ··· ——————————全是空虚 一系列风波曲折后,小凯还是和Susie相遇在夜市里,而两人都不知道这一次,并不是双方所想的最后一次相见。
相反,从那刻开始,小凯和Susie,也许再也分不开了··· ··· 夜市中,地铁里,马路上,两人不知疲倦的跑着··· ··· 夜幕中,公园里,广场上,两人忘乎所以的跳着··· ··· 天桥下,小河边,虽然相识不久,却有种莫名的暧昧 ——————————全是朦胧 终于,波折结束,在送女友上车的地方,小凯上了去机场的车··· ··· Susie看着车远去,就像之前小凯送女友的时候那样,失落··· ··· 而车里,小凯的脸上也涌现起了悲伤·然后·微笑 ——————————全是怅惘 还是那小提琴声,还是那个书店,Susie每次经过小凯原来看书的地方,总会涌起之前的那段难忘有迷茫的回忆··· ··· 还是那小提琴声,还是那个书店,小凯再次出现,不是为了学法语去巴黎,而是为了她——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女孩Susie··· ··· 还是那小提琴声,还是那个夜光下的台北,小凯和Susie跳起了那段舞蹈··· ···那段一起学的舞蹈··· ···忘乎所以的跳着··· ··· ———————————全是爱
电影吸引我的有两处,名字里面的台北和主演郭采洁。
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台北市民也跟我们一样会买刮刮乐会在傍晚时候聚众在广场上跳舞健身。
男主角的长相不算讨巧,可是依旧有他的可爱之处。
郭采洁就更不用多加描述,可爱的娃娃音触到了我的萌点。
电影开头就是很台湾生活化的感觉,闽南话和少数粗口夹杂,街角夜市饭馆和很有人文气息的书店。
男主角为了在巴黎的女朋友每天在书店看法文书自学法文,郭采洁在书店打工注意到男主角和他搭讪。
后来男主角的女朋友要跟他分手他决定借钱去巴黎把她追回来,在去巴黎的前一夜发生了好多事情包括在夜市偶遇郭采洁拉着她的手奔跑在台北的大街小巷。
最后男主角也没有去巴黎,而且去了书店找郭采洁。
是不是应该叫一夜台北呢,那一夜发生了太多事情导致男主角觉得郭采洁才是他的百分之百女孩。
可是我一直没有明白张孝全那个角色的意义,一个警察,带着假发的造型让我觉得他不伦不类很有笑点。
整部电影下来真让让我笑了好多次,cj问我那是不是喜剧片的时候我觉得那确实不是喜剧片,可是里面却穿插着很多很可爱的冷幽默。
就算这样我还是给了电影三颗星,遗憾的是里面真的没有让我感动的成分。
一切都因为我对台北莫名其妙地热爱。
我知道热爱台北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你们也一样。
台北有太多属于自己的东西,西门町的签售表演,小巨蛋各种各样的演唱会,士林夜市琳琅满目的美食,诚品书店的人文气息和街头随处可见的有很强个人风格的美少年和美少女们。
一页台北,就这样被我翻过去了。
喜欢一个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要勇敢一点,要抱着被拒绝的心态,像个男人一样。
男女主角,一个敦厚,一个纯真,都是那种呆呆的单纯的人,很有礼貌,很谦和,话很少。
那感觉,不急不慢,会偶尔有闽南语穿插,说的很好听,就像糯米糕一样,黏黏的甜甜的...所有“现实”中的利益争夺越是荒诞,就越显示出小凯与Susie欲语还休的情感之珍贵。
一个城市,仿佛如一枚书签一般,轻轻的夹在脑海中的一页。
自己住久了的城市,往往觉得平凡无奇,但是如果某天,你把自己当成一个旅行者,日日往返的捷运只是你旅程中的一小段,那种感受会很奇特。
生活的单调所以更喜欢那些单纯的浪漫。
有时候浪漫的事情并不需要刻意的去安排,就算两个人在一起奔跑,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把喜欢的感觉自己藏著,不敢表露,怕的是说完之后连每日的相对都失去了。
很多人跟我抱怨说这个片子也太无趣了一点,怎么还能拿下柏林电影节的最佳亚洲电影奖项。
一群天然呆演了一出更呆的闹剧,是在看不出什么深刻的内涵。
甚至有人极度愤懑地说着难道外国人的眼里亚洲电影的水平就仅此而已?
其实完全没有埋怨的必要,也不过是萝卜青菜,各有所好而已。
听到一些人跟说都是因为《一页台北》这名字去看电影的,他们往往会在看完后不停咒骂或是根本坚持不到看完,大声说着“被欺骗”就关了播放器。
我心想这类人大多是对台湾电影本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了解和喜爱的,除了像《海角七号》这样名声大噪的影片几乎也不看这类影片,殊不知这就是其自成一体的另类叙事风格。
文字有时候是很神奇的东西,尤其是这让外国人甚为头疼、被誉为“世界上最难的语言”的中文。
它常常轻易就能够给予人以美好的假象用独特的魅力虏获你的心。
一页台北,这是故事初印象:我们要讲的,不过是台湾这卷宗里渺小的一页而已。
配上台北的夜色,衬着通常法国电影才有的伴奏,独有一种慵懒之意。
而一页台北亦谐音成“一夜台北”,因为这好似这故事在一夜之间发生就这么没有头绪地发生了。
干净简单地像是惹不起一丝尘埃。
我们的人生就是如此,莫名其妙有人不停闯进来,也有人离开,往往一些些瞬间小片段里我们的生命就成了另一幅我们完全没有预期到的光景。
简而言之,也不过是个不停背离最初目的地的故事。
那一群笨贼想要大干一票,以证明自己是有用之人,结果却恰恰将自己送上了警车;那个大佬在店里食东西时候更多愿意谈及的是情而非事业;本来在履行任务的警察半途看到和别的男人走在路上的女朋友,放弃了执行了一半的任务一直跟踪到了女友的家门口;每次想要坦白自己的喜欢之情的高高,话到嘴边也总会成为了“明天见”之类的句子。
而那个要去法国找离弃自己的女友的小男生最终也放弃了远方留在了他学习法语的那家书店。
在远方的我不能够预见,在当下的我却可以遇见。
虽然多线叙事在当代早就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值得稀罕了,可是在看到《一页台北》的时候还是会感受到一股迎面而来的清新之感。
最让人觉得可爱之处的就是这每条线索上站立的每一个角色,他们都似乎不太擅长自己的这一个身份,警察不像警察,贼也不像贼。
可是又有谁能非议这样的设定呢?
总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世上有谁能够断然地说我要做的那件事情一定会百分之百不出差催地按照我的设想完美实行呢?
那些途中偶然冒出来的小插曲兴许就在半路喧宾夺主,成了我们故事里的主角。
正是因为目的地的未知,它才充满着无限诱惑力。
内容简单到在开始就可以看到结局。
台北夜市的喧闹繁华不断有人骑着摩托呼啸而过,每个人都保持着美好的微笑。
也有人买着刮刮乐盼望着中奖,广场上一样有成群的中老年人挑健身舞。
闽南话夹杂着少数的粗口,这就是不一样的台北,在一些小小不起眼的店里发生的小小爱情故事。
爱并不一定要说出口的,卷在书页,被特定的那一个人看见就足够了。
当生命的卷轴看到下一页的时候,或许那些说不出口的爱都开了花结了果,而我们身边都有了不一样的面孔。
这一页台北,终是要翻过的。
最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
台湾的电视剧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向我们展示一个梦幻的台湾,王子,公主,家族继承人,灰姑娘,一切的一切。
似乎电视剧中的台湾是个人间天堂。
而台湾的电影却似乎坚持向我们讲述一个个台湾真实的故事,小人物是所有电影的主角,导演想把一个真实的市井的台湾展现在大荧幕上。
很有意思。
这是我很想去的城市。
最初可能是因为五月天。
有大城市的FU,也有些老旧的楼;有喧嚣的人群,也有安静的小路;食店遍地都是。
我一边发呆一边想想一些事,很轻松的剧情,聊天也是稀松平常。
发现原来其实台北跟广州也有点像。
书店,便利店,广场跳舞的退休老人,地铁,motel,大排档,小巷,的士。
似乎闻到家的味道。
不同的可能是没人会阻止你在地铁奔跑吧,因为好像好多人,都挤到疯的。
当小凯和Susie在食街逛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我们那段潮汕之旅。
吃到肚子胀死,很满足很满足,果条肠粉等等。
现在这些东西好久没吃了。
张孝全刚出场的时候我盯了他的脸看了至少五秒,还以为是安琪姑娘,想想看不可能,想起来是张孝全。
原来换了个发型就会换张脸啊。
最后Susie和小凯在Taxi那里88的时候我只觉得这会是个大团圆结局所以没啥感觉。
但竟然到了他们在书店再见面的时候哭了。
也不是崩溃的哭,只是流泪了。
最近眼浅吧,可能。
不过更可能的是,我想家了。
想天河北拥挤的购书中心,想我和你曾经在那逛过,想好多。
原本以为这又是一部苦逼的青春片
清新小品剧
柏林那個獎應該只是給友邦人士文德斯的一點意思而已。片子節奏有點問題,像在捷運站競走一樣要快不快要慢不慢的樣子。張孝全的假髮和柯宇綸比較好笑。男主角沒有愛。
挺有玩的,轻松小品
弱智男,弱智女,弱智男的弱智朋友,弱智警察,弱智反派。
自带天然呆属性的电影
搞的跟疯狂的石头似的。
“台湾的电影和台湾的电视剧反差真是很明显啊”……还有我擦老是出现电视放“浪子情”,尼玛在打广告啊!!
湾湾电影的通病是原声塞太满 可要不是原声 这电影就更一无是处了 剧本真是白眼翻到天花板
兩星足矣,加一星給夜色中的台北,再加一星給“謝謝楊導”。
好无聊 好无厘头
小凯是摩羯座的吧~是吧~
挺有喜感的小品电影。大家的表演时不时莫名好笑。台北的夜市真撩人啊。
一部很轻松的小品剧,影片的那点小暧昧很讨我喜欢,音乐也给影片加了不少分,不过我个人觉得结尾的那段阿三电影式的群舞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再就是觉得作为柏林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和西班牙巴塞隆纳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是不是有点过誉。★★★
梦游一样不求甚解、魂不守舍,但郭采洁真好看
没看懂啊没看懂,实在不喜欢这种故作小清新的情调
神马破东西浪费我时间。
平淡。。。小清新。。。。最后的舞不太懂。。。
闷骚的小文艺片
影像在台湾人手里已经变薄、变稀松了,再没有让我沉迷的质朴、纯真、文艺乃至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