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俄罗斯方舟

Русский ковчег,俄国方舟(港),创世纪(港/台),Russian Ark,Russkiy kovcheg

主演:谢尔盖·德雷登,Mariya Kuznetsova,瓦莱里·捷杰耶夫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德国,日本,加拿大,芬兰,丹麦语言:俄语,波斯语年份:2002

《俄罗斯方舟》剧照

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2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3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4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5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6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3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4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5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6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7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8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19俄罗斯方舟 剧照 NO.20

《俄罗斯方舟》剧情介绍

俄罗斯方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名当代电影人与另一个来自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官(Sergei Dontsov 饰)发现自己置身于圣彼得堡的一座古老的宫殿中,周围的人完全看不到他们。两人结伴在宫殿中徘徊,见证了暴怒的彼得大帝用鞭子抽打他的将军;凯瑟琳女皇的私人生活;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后的晚餐以及1913年最后一场辉煌盛大的宫廷舞会。短短100分钟内,亲身经历了俄国200多年的历史…… 本片荣获2004年阿根廷影展最佳外语片奖、2003年德国相机奖剧情片荣誉奖、2003年西班牙奇幻电影奖最佳男主角(Sergei Dontsov),最佳剧本和最佳导演、2004年尼卡奖最佳美术指导、2003年旧金山影评人协会荣誉奖、2002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视觉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断案吧!寇准发现女巫第三季我必将离去狄大人驾到藏海花之暗巢汹涌一品爵爷青春密语第五季羊羔亲吻亭3大奥圣诞来信喋血群英最强囍事电幻国度我归属于此双城生活崽之抉择第一季花椒之味坐推土机的少女电影大亨之横店风云空白的13年业余侦探同学两亿岁虫洞少女假面骑士×假面骑士×假面骑士THEMOVIE超电王三部曲EPISODEYELLOWDiend篇阴风鬼影维京传奇第一季记忆一生只爱你杀戮都市

《俄罗斯方舟》长篇影评

 1 ) 再见欧罗巴时代

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历史交叠 长镜头成为形式奇观 用空间表现时间 用时间表现空间奇观关于电影本体与时间的设定 近时代的人可以对话 法国老头是近代欧洲摄影机后的主角是近现俄罗斯全程灵动的主观视角长镜头 主角一直不露面(苏州河) (评论里自己没到观影门槛没看懂的就说没看懂 别扯别的)一封写给俄罗斯民族欧洲时代的情书俄罗斯是一艘大船 在海上漂泊颠簸 只能不断向前 不知终点 不知归途开头独白悬疑式的精神穿越奇观黑衣法国老头和独白的布莱希特式间离:完成了行走阅览俄历史文化边走边评论的文化散步 不仅如此 时间建立起的个法国老头的友谊 与老头留在末代舞会的那句:再见了 欧洲 对应 再别历史就像再别了儿时的朋友 古典的文化 历史的感伤时空的交错不仅在于人物走过冬宫每一个空间代表的时代 也在于和路过的历史人物相撞越到近代越被驱逐 正是末代沙皇的统治危机卡德琳娜二式皇后为了俄罗斯在欧洲的统一而在雪中奔跑 路过大火后的亚历山大一世穿行在波斯王子来朝觐见的外交礼上 路过苏联叶利钦时代的灰暗的东宫哀歌宫中女孩像小鸟一样追逐 浪漫的怀念最后一场大戏是帝国覆灭前的最后一场舞会 摄影机随着贵族音乐和舞蹈完成最后优雅的狂欢 曲终人散 俄罗斯民族走向何方?

舞会的散场也是历史的散场 和欧洲时代的告别 但悲壮的处在历史中的贵族仍无法听到那未来即将敲响的丧钟历史之歌 历史之洋 注定漂泊闭着眼往前走的俄罗斯方舟

 2 ) 欧化的沙俄

这是一部俄罗斯电影,全程只使用一个连贯的长镜头进行拍摄,据说本片之前进行了三次拍摄,但都以失败告终,而第四次万幸一气呵成。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部电影:这是一部文艺的俄罗斯历史书。

影片中不断的贯穿着俄罗斯,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沙皇时代,沙俄,富丽堂皇的宫殿,舞会上的贵族的彬彬有礼,长廊里辉煌的艺术成就(虽然都是欧洲的,这里也在暗示沙俄的欧洲化之路)。

而在这些“热”的中间,也有“冷”。

俄罗斯有一句名言:自由是无价的,但是这个代价也太昂贵了,不知这是指拿破仑入侵沙俄时的圣彼得堡的坚壁清野,抑或是农奴赎身时需要付出的高昂价格。

这里只有相框,却没有画,而还有一个棺材,里面难道盛满了尸体么?

他们只想要橡树的种子,却不想知道如果栽种橡树文化,树倒之日,便是末日。

刺裸裸的讽刺吗。

在长廊里,有一句话让人鸣醒,我们打败了拿破仑,却留下了他的一切,这是何种的震耳欲聋。

最后,当舞会结束后,宾客陆续离席,有一位年轻的贵族女士感叹:这好像是一场梦,这的确就像一场梦。

伟大的沙皇时代结束了,最后俄罗斯还剩下什么呢?

最后这场梦以一个通向大海的门而终。

“先生,先生,真遗憾你不能留在这和我一起,你将明白所有的事情,看,周围大海环绕,我们注定永远漂泊,永远活着”。

强烈建议观赏本片的时间一定要用音响或是戴上耳机,全片贯穿的音乐真是好美。

Time is the historian's friend, but space is often our enemy. A sense of desolation arises spontaneously in deep beneath my surface of heart. So keeping closing eyes and running forward. Is it correct?

 3 ) 《俄罗斯方舟》

这是亚历山大·索科诺夫的作品,整部影片90分钟,只有一个长镜头,这样的拍摄手法对导演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需要连续不断地在圣彼得堡的一座宫殿里一次性拍摄90分钟,从而使拍摄时间与电影时间完全重合。

索科洛夫反复强调了他的这部作品中没有一次切换,算是把他偏爱的长镜头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每一个场景细节都必须精确地计算、安排,后期制作对色彩、光线等画面效果作出调整,而不进行剪辑。

一部《俄罗斯方舟》,200年苏俄近代史。

 4 ) 长镜头,主视角,黑衣人,还有冬宫幕景

本片拍摄于埃尔米塔日博物馆(俄语: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рмита́ж,罗马化:Gosudarstvenny Ermitazh,IPA:[gəsʊˈdarstvʲɪnɨj ɪrmʲɪˈtaʂ]),又译隐士庐博物馆,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河边,共有6座主要建筑:冬宫、小埃尔米塔日、旧埃尔米塔日、埃尔米塔日剧院、冬宫储备库、新埃尔米塔日。

对于一切观看/被观看的二分而言,“视角”都是电影永恒的主题。

这部电影正是在视角选择上非常有趣。

第一重二分是由长镜头带来的。

单纯的剧情电影的剪辑,重点在于说好一个故事,节奏明快清晰,观众不出戏。

但长镜头本身的存在感——晃动的眩晕,飘荡的镜头,在长廊和挂满名画的大厅中的穿梭,时时刻刻提醒观众自己的“观看者”身份,时刻提醒着观众这里存在着一个记叙者。

这位记叙者是导演本人。

第二重二分是主视角和被穿梭的场景的二分。

主视角是电影人——他和导演并不相同。

这位主视角与黑衣人的差别可以由影片开头的一处对话体现出来:黑衣人对主视角说:“我想要走了。

你的好奇心并不有趣。

”因为主人公关心“戏剧”本身:这是十几世纪?

里面的人在做什么?

人们在往哪里去?

而黑衣人关心戏剧的存在性:为什么我会来到这里?

为什么我会说从未学过的俄语?

第三重二分是黑衣人,即十九世纪法国外交官,和整个冬宫幕景的二分。

正是他在影片前四十分钟的持续不断地对冬宫风格提出的批评——有些地方太过梵蒂冈,有些风格又太过波拿巴——让全片前四十分钟聚焦一个问题:俄罗斯究竟是否属于欧洲?

它本土化的东西究竟在何处?

黑衣人和博物馆员的对峙

黑衣人与欣赏圣经画作的俄罗斯人的对峙这三重视角的构建,使得影片对它所提出问题的呈现变得非常有趣。

俄罗斯两百多年的历史被铺平在了一个镜头时间之中——只需要穿过房间和长廊、大厅,它们就在同一个语境下被辩论。

这是我初看该影片的时候想到的评价。

后来我发现了一篇从技术角度入手的评论,即在“如何(在数码技术的基础上)拍一部优秀的长镜头影片”的题目下解读为什么要使用这三个视角的影评,它的解读顺序刚好与我的相反。

对我有颇大的启发:《俄罗斯方舟》的豆瓣影评:技术过硬,技巧娴熟长镜头的拍摄具有很大难度。

本片在一个镜头内拍摄完成。

前三次拍摄都因技术上的难题而中断,第四次终于大功告成。

这部电影创下了两个世界之最:一、它拥有着电影有史以来最长的长镜头;二、它是世界第一部只有一个镜头的电影长片,《俄罗斯方舟》在那一届的戛纳没有得到任何奖项,但索科洛夫对传统电影美学所做登峰造极的挑战,还是震动了世界影坛。

索科洛夫曾说,这部电影他已经构思了15年,是数码摄影技术的发明,给他实现自己的构想提供了前提。

任何创新的背后,都蕴涵着无限的艰辛。

因为影片需要一气呵成,所以德国摄影师提尔曼?巴特纳,在90多分钟里,一人扛着30多公斤的高清晰索尼数码摄影机,一遍完成全片所有画面的拍摄。

而在本片所涉及的35个宫殿房间里,共有850多名群众演员参加演出,要将拍摄时间与电影时间做到完全的重合,每个场景每句对白都必须精确地计算安排。

索科洛夫给演员排练了7个月,巴特纳则7次、每次一个星期来研究布景。

而因为埃尔米塔日宫博物馆,是俄国的重要的宫殿群落,著名的“冬宫”就在这里,博物馆只给了剧组两天的拍摄时间,其中26小时还用来让40个电工在33间屋子里布光,剩下的时间才能用于拍摄,而且博物馆不允许再补拍,摄制的难度可想而知。

 5 ) 巨大空间下的长镜头的随性与局促。

俄罗斯方舟,看完了。

这种一镜到底长镜头就不是工业长镜头,这个晕啊…分不清谁在说话,嘈杂,回音,各种声音。

关门是第一幕的结束。

我没有很理解,感觉没啥主题啊,除了通过戏谑打破历史的仪式感,呈现精美的服化道去复原沙俄时期的贵族(但这种服化道由于与现代审美有很大区别,反而给人一种不真实感,让你觉得当年的人看起来是这样吗?

),好像也没啥了…镜头是真的晃,感觉一动起来就很模糊,都是24帧的电影为什么你这么晕…还是快门速度不行吧,是不是为了摄影机的电量能拍100分钟做的妥协?

以及一边移动一边变景别,更晕了…真是不对比不知道,我以为会是大象和鸟人那种通道式长镜头,结果这个镜头感觉也没有很严谨的动,只要构筑好房间与房间的动线,房间内的人员排布与情节,剩下每个房间里的戏发挥空间就很大了,就是在一个偌大的空间漫步,东瞅一下西逛一下…尤其后期旁白很掉价…为什么那个追女孩的镜头感觉一下子好看了?

我记得豆瓣剧照第一个就是这个?

原因就是,它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方向性的通道式长镜头。

摄影机这样一个幽灵的设计,其实塑造的是历史的在场感,但旁白就很毁这一点,我觉得不如导演跟着摄影机现配…这种镜头其实不符合人的行走逻辑,人走路的方向和看的方向基本是一致的,不会螃蟹走路,但这片里大量打圈的镜头路线,非常反视觉逻辑…而且由于摄影师和摄影机的客观存在,影片没有幽灵那种空灵感,没有动画长镜头那种轻松自在,随心所欲。

你明显能看到演员是会躲着摄影机的,尤其是当他们动起来。

如同影片多次的开关门,最后的镜头则是剧院的散场。

特别实验影像,但投资巨额,超大场地,超多的人,超大量的服装,这种情况下,甚至一镜到底像一个省成本又有噱头的手法了,毕竟最多也就拍个三四遍。

4.5分。

俄罗斯贵族消亡史,很多老头身上的设计模里模糊,可能用意还是消解历史的严肃感。

 6 ) 如梦似幻的Hermitage

三星转五星了,这个题材能拍一镜到底,太了不起了。

导演高低在冬宫工作过一年半载吧,里面真的和迷宫一样😢。

以后方舟再也不是我吐槽只有美但是不知所云的事物的代名词了(dbq)逛完冬宫再看方舟,感觉和三年前看的完全是两个电影,博物馆里的每一个角落,随着镜头的推进鲜活了起来。

甚至有时候镜头还没转过去,已经知道在那个位置是哪幅画。

但有一说一是真的暗,原来不是大光明的错。

不知道是为了营造梦境感还是什么,某些瞬间镜头还畸变…要不是看啥都觉得熟悉的神奇感觉牵着,真的挺好睡的😴P.S. 再一次,被这个结尾震撼。

2023.10.24 流媒体重温@彼得堡——————————————————场景美是真的美催眠也是真的催眠喜欢这个设定 但讲道理拍得有点“阴间”的……画面暗到怀疑是不是大光明的屏幕不行就算立意需要 这个亮度也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连经典的长廊跑镜头实际也是暗的间歇性睡掉了小半脑袋里只剩片段 放映结束影院散场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结尾那个散场可能会等脑子清醒点再重新看一遍(或者哪天失眠的时候看🙃)2020.8.21 俄展@大光明(所以大光明到底行不行

俄罗斯方舟 (2002)7.52002 / 俄罗斯 德国 日本 加拿大 芬兰 丹麦 / 剧情 历史 奇幻 /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 谢尔盖·德雷登 Mariya Kuznetsova

 7 ) 俄罗斯方舟

2014.1.25啊,就是一个长镜头,所以才看,真的没有剧情,就是带你参观了一下圣彼得堡!

不过圣彼得堡真是漂亮!!!

尤其是最后的舞会,结束后的大厅!

那叫一个金碧辉煌!!!

还有俄罗斯男人,还真是帅气,要是不留胡子就更好了真是很多年轻人都很英俊啊!

腿也长!

女人的皮肤也好!

巨白!

有机会去俄罗斯看看

 8 ) 务虚与务实

屁股决定脑袋,我觉察我在看这部片子,甚至看本片之前的最近看片都一直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不是片子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之前会觉得一年看120部片子很酷,也是一种松弛的状态;但现在身份(屁股)转变,会觉得看120部又怎样?

它不会带来实际的利益,或者对实际生活产生影响。

就像我关注控制体重的主题,当搜集到的信息比如跳绳可以减肥,16+8的饮食方式也可以控制体重,我会觉得这两条信息(管住嘴迈开腿的组合方式之一)比一部电影更有用,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测试看效果。

因为它会影响到现实生活。

(因为现阶段我不适合跑步、游泳或者吃代餐的方式控制体重,只能选其他方式)。

更务实也意味着更现实,本身无所谓好坏,当我七老八十的时候,可能觉得人生也就这么回事,又会回到“务虚”的状态。

关键是内心深处的想法,告诉我现阶段人生要务实,如果我的行为还在务虚,那就是知行不合一,人就会拧巴,就会内耗和焦虑。

当我的心灵和行动合二为一时,我就会更自在。

回到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个务虚的长镜头电影,俄罗斯也有悠久灿烂的文明与火种。

(因为短评字数超了,所以就变成评价了,和电影本身无关,就是目前状态的一个切片)

 9 ) 打破常规

全程斯坦尼康式的组合镜头,上帝般的主观视角如同《柏林苍穹下》,目睹俄罗斯300年的历史。

我坚信巧妙的运动是电影表达的最佳方式。

这样的实验值得尝试。

出现了几个问题:1.多余的镜头,造成了表达的繁琐。

最典型的就是转场时候无意义的摇镜头。

2.一些细微之处,暴露了剧场灯光的放置。

开门时门上有明显的人置光的反光。

3.开头五分钟短焦镜头拉长了画面z轴的距离,夸大纵向运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面部的扭曲。

为什么用短焦?

我猜测是因为灯光提不上去,风雪阴暗的环境和狭小的室内想要保持一定成像效果,只能用短焦。

到了室内后改用人眼焦距,就自然很多了。

4.很容易让观众晕镜、出现看鬼片的感觉。

5.尽管极力避免镜头衔接中的不自然,但还是有衔接痕迹。

6.移动过快频闪的出现。

所以这法国老头子走这么慢,高跟鞋哒哒哒哒的。

她们的裙子都好美啊!!

用的镜头很贵吧!!

 10 ) 在最美的地方戛然而止

当舞曲结束,宾客散场,“我”要和外交官一起走时,外交官说,去哪?

——前面。

——前面有什么?

不。

我决定,留在这里。

面对他淡然的微笑,我突然感到一阵心酸。

是啊,前面有什么?

当一切繁华落尽,欢乐与融洽的气氛消逝,等在前面的又是什么?

面对如此其乐融融的良辰美景,前面又还能有什么比得过这个时刻呢?

此番对话中大有深意,令人咀嚼不尽,越是体味,越是感到一种好景不常在,人生无常的感叹,一种乐至极点而陡然生悲的况味。

外交官属于那个时代,不论从精神上,思想上,都标举这那个时代的旗帜,对女性的殷勤风度体现那个时代的教养,对宗教的崇信又有质疑,体现那个启蒙的18世纪的思想,对音乐的鉴赏,“所有音乐家不都是日耳曼人吗?

”的确,那个时代,时格鲁克,海顿,莫扎特的时代,那个“精神风发”的年代。

他对于俄国音乐的偏见也体现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看法,认为最好的音乐家来自欧洲,而俄罗斯并不算是欧洲,在法国人眼里俄罗斯也属于亚洲。

他对于衣着的品味,在看到两个现代人穿的西装时惊讶地说,这种衣服会扼杀人的一切创造力。

相较于18世纪的服饰,那种轻快夸张的装饰风格,现代人的衣服的确太板正太严肃也太沉闷了吧。

外交官与“我”在宫廷里畅游,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片中也不是流露出对于那个已逝去的时代的留恋惋叹。

也与正因为外交官着着实实的属于那个时代,他终于选择了留在人散镂空的舞会大厅。

他不能再往前走了,对于一个18世纪的人来说,过了十八世纪,就只有尖锐的阶级冲突,革命,共和制,一切他欣赏的美好都将烟消云散。

“我”又何尝不是呢?

他选择的留在盛大的舞会终结的时刻,选择在月正圆融而将缺,花正鲜妍而将谢的地点留下,也就暗示着那个时代的最后的繁华就在那里,戛然而止了吧。

《俄罗斯方舟》短评

都说男人能顶半边天 所以 我打算娶两个老公

6分钟前
  • 黄市
  • 力荐

哎……抗日神剧哦

7分钟前
  • 喵喵
  • 较差

算不上抗日神剧,想给个五分吧。在我家的电视文化就是我爸看神剧全家人跟着。这剧里每一个角色都有点蠢,最常见的戏码是葫芦娃救爷爷。我不禁一次说,算了,为了这剧能拍下去,他只能这么演啊…

8分钟前
  • SwY
  • 较差

起个名好难?

10分钟前
  • c'est la vie
  • 很差

冯远征是被骗来的吗?

11分钟前
  • op
  • 很差

随便看了几眼。女二(是叫百合吗?)的台词和演技真的太尴尬了。完全不像一个大夫。

14分钟前
  • 梓蘅
  • 还行

喜欢。好看。有惊无险。

17分钟前
  • 秋天
  • 力荐

完全降智商啊喂,绝绝对对的失败范例好吗,主角完全没有智商好吗……或许唯一可看的是服装?

21分钟前
  • kuma
  • 很差

一部展现护国战争、张勋复辟、曹锟贿选、第二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变、北伐战争的全景史诗,一部北洋军阀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赵博生(雷震子原型)的感人革命成长经历,也是我本人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

24分钟前
  • 雷震子
  • 力荐

忒磨叽

27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很差

挺好的

32分钟前
  • 韩长河

气到我老婆了

35分钟前
  • .
  • 很差

随便看了中间几集,惊天无脑烂

36分钟前
  • 蔡文姬
  • 较差

就不能自己起个名吗

38分钟前
  • lipsher

很好看

41分钟前
  • 离开了
  • 力荐

刚刚才看了一点点。。抢红旗那里,好瓜哦。一点军人气魄都没有,就像一群追名逐利的人。

45分钟前
  • YRS(easy  )
  • 很差

累成🐶的一个戏

46分钟前
  • 杨亚稳
  • 力荐

于震现在真是抗日神剧代名词啊

50分钟前
  • Poop
  • 很差

不正经

51分钟前
  • 挚爱俊主
  • 很差

这个名字,真侮辱我心目中的西部片经典

55分钟前
  • 江湖骗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