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后一集我才明白沙良是真心爱着青年。
被野岛的剧虐多了,从第五集开始我一直在意着前夫说的把青年24小时绑在身边,害怕结局是沙良不过一个有心计的女人,为了女儿以爱的名义把青年束缚在身旁。
还好,他们还是相爱的,并且最终,都获得了救赎。
野岛好像很喜欢这样的爱情观,无路可退的绝望的爱情,却又不顾一切。
他们的爱情注定不能像童话故事一般,就像最后莎莉和沙良说的,没有魔法师,没有预言者,有的只是被命运压迫的男男女女,在冰冷的世界里相互拥抱着取暖。
这份爱情如此矛盾,青年和沙良的爱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可他们的相遇却是为了等待青年的死亡。
野岛最终输给了自己笔下的这份感情,于是他只能编造一个如命运一般的展开,让青年以一种近乎狗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青年害怕死亡吗?
当然怕,当他得知自己可能可以活下来时他甚至打电话给了自己的家人,然而最后关头他还是放弃了,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救赎,心灵上的救赎。
我们爱的如此绝望,我已一无所有,如果你要我证明我对你的爱,那我就把我的心脏奉献给你。
僕のハートを差し上げます。
我的天啊。
我的天啊。
我的天啊。
幾乎就像是只有這句話足以表達,或者說總結我忽然之間大量累積的理解、頓悟與認同。
一集之間。
只在一集之間,就像是所有的遮掩赫然掀開一樣,突然清清楚楚的袒露出來。
我的天啊。
我哭得好誇張。
我本來以為它在談的是極端純真的惡意。
一種誰都有的,與生俱來的,為了自我保護的不擇手段。
《人間.失格》裡也是一樣。
可以說每個人都惡,但每一個卻也都再普通再平凡不過。
每一個人都是,看起來都是按部就班過著日子的好人的樣子,但每一個人都會,每一個人都會有意無意的散發或小或大的惡意,而這些惡意極端純真,不是因為想作惡而作惡,而是自然而然,乃至不會背負任何的罪惡感。
每個人都想要保持美麗,都會為了保持美麗而行動。
善不是內具本有的。
我們不壞,但我們更習慣以為自己比壞更良善。
但是遠不只這樣。
直到第五集以前我大約都是感覺迷惘。
大約類似在解謎或閱讀文本時好像找到了一個解題或理解的切入點,但卻又感覺似乎哪裡還沒有看見。
好像看見了一小角的冰山,卻總要想水面下是不是還有沒看見的很大很大一塊。
而這一集就彷彿是一瞬間把所有的水抽乾。
死亡。
生命。
愛情。
原來,果然。
打從一開始這部戲就不斷的說它要談論的是這些主題,只是我一直找不到可以窺看的鑰匙洞,直到它直接把門打開。
原來如此,果然如實。
我的大哭源於我的強烈認同。
一種近乎敢喊「完全懂」的心情。
或者,說我投射。
期待美善卻只更加看見自己的醜惡,好人的形象卻只是一種偽裝,對於死的絕對拒斥及對生的極端渴望,特別是,對於居然出現在眼前的另一個自己。
人的愛情都是給與自己的,而自己如何能從夢和鏡子裡走來。
「你居然來了」。
所以得救。
柏拉圖式的。
影戀的。
原來、居然如此。
不可思議。
我的大哭是因為它居然能夠讓我自己從它當中朝我走來。
2014.06.28
这真的是从头悲到尾的一部剧,虽然从一开始就奠定了男女主角的悲惨命运,其中穿插点希冀与奇迹,但终归还是会给你一刀(真的是一刀😭😭😭)。
那种让人痛入骨髓的悲伤,想哭却又无法悲天恸地,如一颗石头堵在心头,压的无法喘息,只能任泪水静静的涌出…其实每一集单独来看,不要太在意结果,这剧还是很治愈的(堂本刚的笑容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治愈了)。
全剧用了最典型的日式柔光,要不是主演们除了永野芽郁年龄都蛮大的了真的会有种在看纯爱剧的感觉;其中纯粹的母爱,或感同身受或绝望中寻求依靠的情爱,还有一些我无法理解的感情都温柔的让人憧憬;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几位主演浑身上下散发出的温柔, 中山美穗和堂本刚两位也算老戏骨就不说了,永野芽郁这妹子自从看了【音恋】之后就很喜欢,她真的笑起来好甜啊剧中也有很多大段大段的哲理对白和隐喻,对生活、对家庭、对死亡、对爱情的各种探讨,有时候都被里面的三观震的一愣一愣的(看到过说“其实并没有三观正不正,只是三观合不合罢了”,很赞同这话,人与人的交流其实就是思想的碰撞,如果三观相同就能成为朋友啊)很喜欢这部剧的一大原因是其中塑造的【青年】这一角色。
全8集里都没有出现过他的名字(我一直有点自动带入堂本刚本人),我觉得这大概有点类似于“雷锋”这种设定吧,前几集在女主无比绝望之时,这个突然出现的青年, 因自己身患绝症不求任何回报的愿意捐赠自己的心脏,无论和谁交谈无论遇到何种逆境都会展现出最治愈的笑容,不禁让我怀疑他不会真的是天使吧…但在第5集因熟识的流浪汉突然离世而表现出对死亡无比恐惧的青年,让我意识到其实他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啊,之前的尽善尽美可能只是他在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后经过各种挣扎后的逞强吧,这样就更加让人心疼了;最后他近似于自杀式的捐赠了心脏,达成了女主女儿能在沙滩上自由奔跑的愿望,这时只有用剧中提到过很多次的“救世主”三个字来概括这个个男人了虽然知道这是一部悲剧,但是还是被结局深深的震惊了,第一遍看时,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有眼泪不住的流出,但最终也只能像女主一样,无奈的一笑关闭视频…大概,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吧,生活永远不可能一帆风顺,时不时给你一些小挫折,也会给你一些小希望,不管你跨不跨的过这道坎,不管你在其中牺牲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生活总还是要继续的
野岛伸司时隔20年为NHK写的剧,贴着纯爱虐心的标签。
事实上并不需要自我标注这一点,看到野岛+堂本刚这个卡司心里就要抖三抖了。
毕竟前者在20年前就敢写出以校园欺凌和同性爱为主题的《人间失格》,在当时对这两个敏感话题故意忽视的社会引起相当大的轰动,而后者在其中饰演的主角之一大场城也毫无疑问地被野岛大下狠手以淋漓尽致地诠释自己的病态美学。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莎莉自出生就无法踏出病房半步,脆弱的心脏像定时炸弹一般随时可以夺取她的生命。
母亲望月沙良在接过这个沉重而易碎的生命之时,就下定决心抛弃自己作为女人的身份,与无法理解自己的丈夫离婚,而仅仅以母亲的角色生存下去。
莎莉在鬼门关前多次徘徊,15岁的她已经到了可以移植心脏的年龄,但等候适合的心脏却是遥遥无期。
母亲沙良走投无路,在自杀网站上留言“如果你们要死,请把心脏给我的女儿。
”,然而真的有个无名青年给了他回复,称自己被查出患有无法治愈的脑癌,生命即将终结,如果需要的话,他愿意给予自己的心脏。
然而碍于其器官买卖方面的法律规定,只有亲属才可以捐赠心脏。
青年于是提出与沙良结为夫妻,以父亲的身份完成生命的传递。
如果屏幕前的你看到这里对这部剧产生了兴趣,为了你的观剧体验,请关闭这个页面。
以下部分涉及剧透。
B站链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763482/<图片1> 我把心脏给你。
这句话像是谶语。
青年在第一次与沙良见面时,将自己面前的咖啡换成了牛奶,他说,咖啡可能对身体不好,为了以后作准备,还是稳妥些好。
青年说,我不抽烟,也不喝酒,高中时还一直锻炼长跑,心脏应该是很健康的。
青年没有名字,他对沙良说,一旦知道了一个事物的名字,就会不由自主地投入感情,鉴于我们之间的约定,还是不要知道名字更轻松。
青年理所当然地在沙良经营的便利店里住了下来,以便随时为可能遭遇不测的莎莉奉献出自己的心脏。
青年太过于温柔,全然看不出将死之人的沉重和恐惧,而是淡然平静得仿佛夕阳下海边的游鸦。
<图片3> 他们之间的爱情来得莫名其妙却又理所当然。
一方面因为交换契约的存在而充满了严肃和禁欲色彩,另一方面又因垂死之人本能的情感释放而纯粹得不可方物,不如说,是精神的契合,是两个被命运伤害而早已将自我抛弃了的人不由自主的相互吸引。
被“母亲沙良”故意压制着的身体里的另一个“女人沙良”被青年解救和释放出来,青年也从沙良身上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温柔和爱护。
沙良与青年随着感情的深入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肉体关系,似乎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柏拉图式爱情的背景设定。
说他们是柏拉图式,可能是指两人的关系纯粹得只剩下爱情了。
生命面临极致的威胁之时,人仿佛才能抛弃所有的世俗眼光和因果关系以复归于婴儿的姿态相爱相生。
沙良说,我经常会忘记这样一个事实,他可能明天就会倒下。
因为“约定”而牵连起的生命,自私而执着地建立着只属于两个人的世界,只活在当下,并且殷切地盼望着明天与今天一样对他们温柔以待。
从小在医院长大的莎莉没有同龄人相伴成长,在病房结识的男孩成为了他唯一的朋友。
然而沙良由于害怕男孩没有办法一直维护这份友情,与其到时候痛苦,不如早点将所有可能让莎莉产生情绪波动的隐患都除去。
青年因此与沙良爆发了两人相识以来最大的争吵。
青年比谁都懂得莎莉的心情,或许是源于同命相怜随时面对死亡的他对生活本身极致的敏感度。
尽管会受到伤害,但是不想连“痛”的感觉都要失去。
比起什么都没有的夜晚,在失恋过后舔舐伤口触到的痛感让生命更加甘美。
“随时为莎莉贡献出心脏”已经成为沙良和青年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然而青年的脑部肿瘤却在这时出现了好转的迹象,医生说,现在的他甚至有可能通过手术而继续生存下去。
想活下去吗?
没有人不想活下去,没有人比青年更想活下去。
已经可以坦然面对死亡只是自己一个自我麻痹的借口。
活下去吧,与自己爱的人,莎莉的心脏还会有别的办法的不是吗。
因为沙良,青年可以安心地放弃生命。
可也是因为沙良,曾经无所畏惧的青年开始害怕死亡。
青年太过于温柔,温柔到为了一个契约,亦或是为了早已超越契约本身的“感情”或是“生存的意义”,去尽力说服对生命极度渴望的自己放弃活下去的可能。
他是想要生存却没有办法认可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存在。
所以,在遭遇抢劫,歹徒的刀刺向他之时,他已经做好了选择。
他松开了手。
推荐这部剧的原因除却私心之外,非常难得的是全员演技上线,情商上线。
实力女优中山美穗自不用说,时隔多年再次演绎纯爱的剧的堂本刚对角色的把握也是恰到好处,即使是95后的新生代演员,演技也是无可挑剔的。
野岛伸司在采访时曾这样评价过堂本刚,背负着死亡的角色,有时会显得过于悲壮,或者有时又会隐藏悲壮而稍显不足,他能掌握好两者之间暧昧的灰色地带,比起扮演角色,更是他本人拥有的那种让人捉摸不透的特质。
虽然野岛虐我千百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深谙制造悲剧之道。
整个故事首先笼罩着死亡的阴影,而死亡和爱情是悲剧永恒的话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莎莉和从不放弃希望的母亲沙良与命不久矣的青年的偶然相遇。
原本是契约的关系反而让沙良和青年产生了不可能有美果的爱情。
故事叙述到这个层面上已经足够悲惨,相爱的两人因为疾病只能天人永隔,纯爱系爱情悲剧的标配之一。
然而,野岛是个披着“希望”外衣的死神,他让青年的病有了好转的迹象,甚至可以继续生存下去,这意味着沙良不得不再一次在女人和母亲的角色之间做出抉择,但是无论哪个选择,她都将失去一个自己最爱的人。
直到最后一集的前半段,野岛依旧让这个选择悬置着,或者当时所有人的想法都是,莎莉的病或许还可以寻求别的心脏来源。
然而最终悲剧来得猝不及防,便利店突然来了抢劫犯,实际上是有些突兀的情节设置,但也是让青年确认选择,把整个悲剧推上高潮的契机。
没有人受得了野岛这种先在幕布前小打小闹吸引你的注意让你放松下来,然后最后20分钟猛地拉开大幕让你直视酝酿已久的血淋淋的结局的“玩法”。
这样的叙事手法其实非常冒险,但是野岛却足够自信用20分钟逆转全局。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野岛确实“变态”得我心服口服。
最后沙良明白一切奔向青年已经被取出的心脏时,是长达几分钟的无声画面,纯白的墙壁,痛苦到崩溃的沙良,安静到耳朵都痛了的背景。
世界失声,仿佛一切只是纯白的梦境。
青年如愿完成了约定,献出了他的心脏。
女孩莎莉手术成功,可以在梦寐以求的沙滩上奔跑。
唯独青年,自始至终,无名无姓,消失在了所有人的生命中,只剩下便利店的监控录像里,倒在血泊中的他,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对着摄像头露出的一个笑容。
对不起,我们相爱这件事,可能是神的恶作剧吧。
青年和主角初见是在夕阳下的水边,渚薰和真嗣也是青年的出现是为了救赎女主,渚薰是为了给真嗣幸福而出生的青年愿意为了女主献出心脏,渚薰为了真嗣自愿选择了灭亡青年一开始就注定结局会死,渚薰名为最后的死者青年是个帅哥,渚薰也是青年讲话总是语气平缓,渚薰也是青年对主角有着凡人不能理解的大爱,渚薰也是青年对主角的爱情无关于性别,渚薰对真嗣也是超乎性别的柏拉图式恋爱青年周围有个认识的女生说あんたバカ?,渚薰认识个明日香
柏拉图式隔了许久,因为堂本刚又重新看了第二遍,感受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也许是我自己在这个节点感受力加强了的缘故,爱上了望月和青年这两个角色,明白了两人这种感情的宝贵,奇迹一般。
这是一个将死的青年献上自己心脏的故事。
野岛全剧都在塑造普通的人,多数人看到野岛名号就要对人物过度理解,倒不如说把他们的感情具象到你我自身更加容易得到野岛要求的认知,从小家庭破碎的望月没有得到过来自亲人安定的爱,父母的爱是每个人生存于世的根基,这是唯一一份来自本能的爱,它关乎生物的延续,是这个自然界要求父母必须交给孩子的资源,只有得到这份完整的爱才能在人生的最初建立自我意识 和自我价值——我的出生是家人期待和守护的!
是有存在的意义的……望月没有这份爱,所以她在野岛笔下变成了那个“似乎不顾一切的、黑白分明的、对别人甚至对自己都毫无兴趣的、少女般不成熟、舍弃了自身女性部分的女人” 这些特征都毫不牵强,就是因为爱的欠缺使她否定自己的价值,她不被爱不被珍惜所以她从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甚至到了冷酷绝情的地步,为了全身心守护重病的女儿,她设计让丈夫外遇,利用店长对自己的爱慕之情、不惜与医生上床,她眼里的自己没有任何价值,因而并不觉得耻辱。
也许类似的感觉我们都些许体会过,回想一下被父母误解时一瞬间闪过的自暴自弃念头,放弃自己感觉,那便是是望月的初级形态了吧。
这样的望月却在青年的面前找回了自我,她蹲在青年身边哭泣,体会到了从没有体会过的屈辱——为自己失去女性的尊严感到屈辱,奇妙的是,就算如此屈辱,就算害怕青年会因为过去的失格而讨厌自己,她还是希望青年能了解自己的全部,这就是我说的宝贵!!
在这个素颜都无法对所谓爱的人展示的时代!!!
每一对丝毫的丑陋和缺陷都要想方设法美化隐藏的所谓恋人!!!
欺骗、所谓的善意谎言、以爱为名的种种……如果我是这样一个不曾珍惜过自己因而留下污点和丑陋的女人,是否能做到望月一般的坦诚,我是否与我爱的人从内心结合、互相感受、毫无隐瞒……这就是野岛伸司认定的爱,至难的坦诚相待,柏拉图式……青年之所以必然爱上望月,是因为本质上他与望月是相同的,他一样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青年是双胞胎里的哥哥,在阳光直率的弟弟的光辉下苦苦渴求能得到父母多一点的爱,然而他的努力展示在无为不争的弟弟的对比下,反而在家人眼中多了一份他在“抢夺”的卑劣,“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甚至还更优秀的人已经存在世上,那我存在的意义为何?
为何出生在世上?
” 这样的青年罹患脑癌…原本就没有存在必要的自己真的要这样静静消失了,他感到巨大的恐惧,自己的死没有人会察觉、没人会记得……他在死去的流浪汉小屋战栗着泣不成声……青年没想到,他在望月面前找到了自我——从未知晓他还有个弟弟的望月看着照片里毫无区别父母都无法分辨的弟弟说出“不是你”的那一刻,一定,一定就是最触动青年的那一刻,因为望月看到了世上独一无二的自己,肯定了无人肯定的自己存在的意义,给予了他连父母都无能办到的心底的结合。
所以当望月呢喃出属于青年心里绝望的呐喊时,他含泪看着她,祈求她能再更加靠近自己,说出那句“原来是你啊” ,终于在这世上找到了立身之所,连精神和感受也能深深契合的,柏拉图式……真正的望月在青年的爱里苏醒,她用完整的女人的视角重新看待自己以往只作为一个母亲而过度保护的患有心脏病的女儿——从出生起就躺在加护病房里,小小的身体上刺眼的伤疤,被自己强迫在母女二人世界而没有一个朋友的,病态天真的只从书上了解世事的女儿。
她终于走出桎梏正视自己十五岁的女儿,放手去赋予女儿成长蜕变成女人和经历悲伤痛苦的权力。
彼此羁绊的母女终于变成了正真的朋友。
望月逼青年再见前女友,很多人不理解野岛的用意,或者过度理解到认为是望月独占欲作祟的地步,我却很清晰的感觉到,她是想要像青年解放自己一样去解放青年——他得知自己病情时并没有告诉当时的女友而是选择了粗暴的分手,是因为青年的温柔不愿为女友增加伤痛,以为对方如果知道自己的病情一定不会选择离开自己,他心里残留着这份对女友的歉疚和美好的期待一直折磨着青年。
明白了爱为何物的望月此时懂得了真正的爱绝不会轻言放弃,女友平静接受了青年的分手要求说明她并不爱青年。
如望月所预料,再次见到已经怀胎十月的前女友,他懂得了女友早已劈腿甚至早知他重病却假装沉默不语的事实。
青年在海边找到望月,亲手掐上她的脖子,憎恨她打破了唯一美好的记忆要他接受如此残忍的事实,却预想外的苦笑起来,紧紧抱住望月哭泣——比任何人,任何人都爱着自己的只有这个女人而已。
在野岛的世界里没有科学有的是可以看见未来的超市小哥以及能奇迹般变小的脑肿瘤,这也是必须要给野岛寄刀片的理由。
为何不能让青年平静的死去,直到最后,还要让明明有机会手术的青年为了望月和女儿亲手导演自己的死!
要让望月在此生唯一挚爱和女儿之间选择其一!
何等虐身虐心QAQ!
虽然习惯了野岛伸司倾向的暗黑世界观,极致的爱总要以死亡隽永,但柏拉图式这杯真是苦的难以下咽,当苦苦找寻的真正的爱出现时,却是爱人消失的时候……额外一提很喜欢望月前夫的情人(贵圈真乱……) 所说的那句:聪明的男人都温柔而卑劣再再顺道一提刚的表现的确称得上天才,似乎与生俱来的天然受虐感,含泪的眼睛简直无法对视一秒,青年的温柔和动摇和刚融为一体,不愧是野岛伸司和小松江里子的御用男主角表白!!!!
再再再顺道一提青年全剧未给出名字但是青年和望月结婚届上的戳章是 “大场”(详见人间失格),野岛的恶趣味啊……该如何表达我对野岛伸司的无比认同,他的点完全符合我的点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看野岛伸司,却实在不忍心不懂他的人诋毁他……更加心痛的是不懂的人,是大部分人……又或许看不懂野岛伸司才是比较好的事吧说明不曾经历依然天真。
主演NHK有线台剧集《柏拉图式》(本周刚刚完结)女星中山美穗闪电离婚,她的前夫著名小说家辻仁成通过blog已宣告婚姻终结。
野岛伸司脚本+堂本刚对手戏,果然能让每个女人掏心挖肺地反省自身的幸福指数。
日本女优婚后突然复出演戏,有节操的观众就可以默默关注一下她的婚姻状况。
站在如今的节点回头看,中山美穗婚姻的平稳期可能就是2002结婚到复出拍摄电影《毕业》、《再见总有一天》之前。
这么说也可能会有洗白的嫌疑,有人偏执地认为中山美穗离婚与和堂本刚合作NHK有线台剧集《柏拉图式》有关。
这倒不是什么私情问题,只是中山美穗之前,和昵称“244”(日文发音tsuyoshi与刚同音)的堂本刚同学合作后步入婚姻殿堂的女星包括:竹内结子、广末凉子、奥菜惠、友坂理惠、水野真纪等等,堂本刚魔力之大甚至让高桥克实这种大叔都会高龄初婚。
连日本电视节目都调侃,堂本刚同学拥有“丘比特”的特殊技能点。
不过随着年龄和阅历增加,婚后的女星如竹内结子、广末凉子又纷纷选择离婚。
于是堂本刚的属性从“丘比特”变成了“民政局”。
有时候我会觉得,堂本刚大概就是面平静而无辜的镜子,专门反射每个人的幸福偏差值。
这就像是野岛伸司的剧本常常一本正经地上演偏激三观,但观众似乎不能只停留在浮面,而该从中映射自身价值观一样。
他们都是镜子,只是反射方式不同而已。
野岛伸司,对很多观众来说也许是三观畸型或变态美学的代表,但我总认为他是和日本社会一起共同成长,诚恳面对时代弊端的编剧。
他的处理方式在于从不努力解决问题,更不会苦口婆心说服教育,而只是针砭问题病症。
观众可以通过他的脚本来认识被媒体和偏见所粉饰过的客观世界,也许部分观众会反省乃至修正自己的人生态度。
从而善者愈善,强者更强,变态者也许就更变态。
前段时间对照看《密会》和《傲骨贤妻》,我曾发出过和《柏拉图式》基本完全相同的感慨:女人生育之后社会就把她们视为第三种性别的动物,母亲的所有行为都应该以孩子为前提,如果你试图保持女人的本性,似乎就没法成为一个完整的母亲。
中山美穗在剧首开篇朗诵着这样的台词,很快就作为一个10岁男童的母亲选择了离婚。
离婚也许是场巧合,但也许是野岛邀请她出演的原因。
同样的,《人间失格》里14岁少年大场诚和20年后《柏拉图式》中“青年”,这两个角色都是野岛为堂本刚度身订造的。
稍微熟悉堂本刚的观众都可以从睁着状若无辜的大眼,平静地洞悉世情的“青年”身上看到堂本刚自身的很多痕迹:奈良小城市长大,童星出身,少年时组合出道曾红透日本,经历过痛苦叛逆期后回复平静…… 他曾和每个日本人一样刻苦努力过,也曾怀疑并和“大人社会”抗争过,甚至还曾激烈地在演唱会上发布“人间不信”的言论,这个青年经历痛苦成长,终于成为一个如花朵般坦然又貌似柔弱的男人。
正是这个看上去充满纤细好像有点文艺过头的男人却相信:不怕在人前示弱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与其说堂本刚和章鱼保罗一样充满预言帝的功能,不如说在这个男人周围,你会反复思考自己的人生问题,无遮碍地面对内心。
犹记得从2006年第一次听他演唱会起,每次会场里总会有妹子在特定歌曲定番啜泣。
我的喜欢堂本刚的朋友们吐槽说,他曾是我们的爱人、兄长、父亲,慢慢会变成弟弟,但最终他成了所有人的表叔。
堂本刚是面镜子,每个女人对照他寻找到人生幸福之路时,你就不可能再拥有他。
但总有一天,你会像回想遥远的亲戚似的,回想自己曾经对于幸福的憧憬,而堂本刚大约还会平静微笑着站在那里。
原载南都,转载请注明。
看过这个有一段时间了,我做不到很多记忆里很好的朋友一样可以清晰的举出里面触动人心的一句一话,也总是会还未消化前个感动就被之后的取代,想要说什么时候,就显得异常笨拙。
我只记得感受呀。
会被抓紧的感受来自一个要死的人,对世界的依恋程度。
被理解自己的人,包容深刻温柔的爱着。
又舍不得,却又满足着吧。
那么多次出现,不同配兑的香气,我一个都未记住,只觉得他们俩人一定都有令人放松舒服的味道。
非常恰当的俩个人,一起存在的毎一时刻都会有意义。
野岛伸司一贯的风格不就是为了虐而虐的吗。
但这样也不可说是狗血,因为他总是能夸大细微的人性,从刀锋的缝隙之中展现出一个属于他的世界观。
我认为,《柏拉图式》不只只讲述了绝症青年与单亲母亲的爱情故事,这部日剧更想表达的应该是关于生死与人性的探讨。
青年与女主的爱情是可歌、可泣、可伤、可悲的,它存在的自然纯粹,却又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悲剧色彩。
他们可以在一起吗?
可以。
按照故事本来的走向,青年的病情正在一步步减轻,女主又重拾了弃置多年的女人情怀,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拯救,他们本应在一起。
然而,只要与利益相挂钩,再美好的爱情都不过是乌托邦。
而青年和女主,从一开始就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无论野岛伸司最后如何安排他们怎么分离的,只要有急需心脏的女儿存在,青年在这场利益的棋盘中就已经输了。
在看《柏拉图式》时,我察觉到,其实整部剧中所有主要角色,都在各种意义上抹杀青年的存在价值,或者说,杀死他的不是那位劫匪,而是所有人。
女儿的亲人在知道他绝症有治之时,展现出的怔愕与觉得被欺骗的愤怒,都是人性最正常的体现,我们无法辩驳这种情感是错误的,因为换了我们的任何人,也许都会这么想。
整部剧里大多数人的前后态度都有不同,我们不能断言说人性本恶,人性本身就没有好坏之分,出生的婴儿哪会懂这些世俗之道,大多数的人常常将损害他人利益的人称为恶,将奉献他人的人称为善,那剧中的前夫呢?
他痴恋女主,却又对即死的青年咄咄逼人,他是善还是恶呢?
再说说青年,野岛伸司评价这个角色是气质极淡的。
青年若在现实中,应该是个活的很通透的人,查出绝症后便与家人恋人断绝往来,对待自己即死也颇为看得开。
他对所有事都看的很理性很淡然,很多悲喜之事都一笑而过,堂本刚的确演出了青年特有的游离之感。
但青年的世界观很大,所在的世界却小到只容得下他一人,他是一个向往美好的人,他相信精神恋爱,也愿意为了爱而献出心脏,青年就像寻桃花源的武陵人,像卡夫卡《城堡》里的土地勘测员,可惜,几度兜兜转转之后,他始终未能达到他心里构想的可以埋葬自己的桃花源,他以为自己总是在靠近它,却渐渐迷失在路上。
如果说将青年逼到崖边的是前夫等人,那么真正使他一纵而跃的是他自己。
从拒绝做手术,到拔出刀的那一刹那,他就已经有了向死而生的打算。
于他而言,亲手了断自己生命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如此,他便可以永恒地活在乌托邦之中,死是将他与普通人性分割开来的标志。
世上的人们本都是爱的饕餮。
(如在知乎看到相同长评,并非抄袭,因为那篇为本人在18年所写)
青年说「僕のハートを差し上げて」;还说一旦知道名字就会投入感情,不要知道为好。
沙良恋上青年的原因是听见了他世界中的声音:「誰がいないか、この世界には?
」青年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断寻觅,最终打开的房间里「あなただったんだ」。
那一刻青年的寂寞与恐惧无处遁形,但却突然有了着落。
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
野岛编剧在回答的这种爱情叫做「柏拉图式」——原本孤身一人,却看到了另一人,成为了两个人的世界。
有不想醒来的梦吗?
想和你用相同的频率入睡,做相同一场梦;进入梦中的我不愿醒来,因为你也在那里。
第七集结尾放了American Pie,在同一片夕阳下一期闭眼的两个人,总有人先醒来。
虽然不是很恰当,但总想起这句歌词「巡り逢ったくせに 結ばれず夢の途中 覚めないあなたが痛いよ」。
先醒来的人看着梦中的人,多么心痛呢?
「耳に痛いほど静かな世界がありました。
」世界安静到耳朵都痛了,一束温暖的橙色光芒照射进来。
在这样的阳光里,他第一次等待着你,也最后一次心脏鼓动着离开你。
那里还有闪着光的美丽泉水,我们俩还是一无所有,但心却已经满足。
神啊,这是梦吗?
向你伸出的手,想要拯救你,想让你还能笑着过完余生。
青年说「僕のハートを差し上げて」,献上了心与心脏,他没有名字。
多年前,我一定在某处看过这个结尾时青年望向镜头的片段。
如今,我可能无法冷静地再看这个片段了。
我难以停止的眼泪是因为心疼这个温柔的人,也是因为懊悔自己当年不知他为何人。
莎莉和沙良的母女关系在第六集有了很惊艳的转折。
原本我会担心如《温室里的加穗子》或者《幻世浮生》中那样扭曲的关系重现,可沙良以热恋中欣喜的少女一样真实的姿态,告诉了莎莉一切的真相。
野岛编剧厉害得将这样一维的母女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复杂,意味着更加多面,在此之后才能说了解对方吧。
永野芽郁有一幕戏十分动人:莎莉将青年当作魔法师,得知一切后,她说了两遍「わかる」。
都是与死亡相伴的人,一个人陌生人来到这里延续另一个人的生命,这就是魔法吧。
相比于二十年前的《人间失格》,这一部更高明。
每个人物都真实得活着,活得奸诈又纯情。
比如洒脱风情的雅子伯母和那位时疯时醒的流浪汉都唱着同一首英文歌,他们之间一定也有一段心痛的往事。
堂本刚说很高兴野岛编剧找他来演这个角色,野岛编剧说这是他作品中最好的角色。
节奏太慢惹,好拙计。。。。但如果是小说,很喜欢这种,缓慢的节奏中,每句台词都埋着巨大的虐感。
三星半。这种剧情把人一下子带回日剧黄金年代倒是,这种变态的人物,变态的故事发展,和野岛一起陷入deep缅怀中。
柏拉图式
估计是我看过的日剧里面最难以坚持的,应该说是最难看的,完全是因为最近对刚好感爆发,才坚持看下来。故事莫名其妙,人物莫名其妙,完全的失败。
Seriously?
最難過是看著吉田榮作變成了那樣。
有一種愛情,不用太多的言語就能堅信。
他是,天使啊。(有些scene已经是堂本寂听大师讲堂了。)“我以前健康的时候,并不会这样在意别人的事情。”……被这句击沉。加1星给编剧的恶意和导演的懂ry
之前看的了…只觉得狗血
但願結局瑕不掩瑜。
表演问题,看着尴尬。这家人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妈妈找人陷害丈夫出轨然后离婚,爸爸对妈妈的新老公态度一再改变只因其利用价值,女儿知道新爸爸的脑瘤有救了表面庆贺他然而内心自暴自弃还想拉店员下水。只有自始至终没名字的男主,选择死去,成全这家人。😭
既然244这么美好椰岛你又何必如此之虐!!
野岛伸司专注虐244二十年,244专注献心脏14年
爱 面目可憎
两话弃
同样是野岛和244以及心脏移植 14年前那次一包泪这次一泡污
各种不顺眼,这也太扯淡了吧?你看的惯???反正我是看不惯
说实话,很不喜欢这部剧。24这种仙人,自带圣光,救赎凡人。但是我觉得女主并不值得她拯救,自始至终无法理解他们狭隘的世界,奇怪的爱情。床戏简直不能忍,厌恶女主!
野岛伸司的真实水平永远是个谜,在佳作(「人间失格」「未成年」「爱情洗牌」及这部)和什么鬼(「哥哥扭蛋」「我们的家」)之间跳。每个主要角色都写出立体黑白九度灰也是不容易,特别是三个男性角色,可以代表一大圈直男了...算《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后近十年来最佳绝症爱情日剧吧。后半部太急了点。
冗长的对白听多了真的很矫情 野岛伸司作为虐心专业户 狗血是必备武器 然而这次真的太狗了...演员发挥也一般 倒是主题曲已开始单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