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遗忘诗行

Los versos del olvido,遗忘诗篇(港/台),湮没的诗,Oblivion Verses

主演:胡安·马加略,托马斯·德尔·伊思塔,曼努埃尔·莫龙,伊西娅尔·艾斯普鲁,胡利奥·晶,安帕罗·诺格拉,贡萨洛·罗伯斯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法国,德国,荷兰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遗忘诗行》剧照

遗忘诗行 剧照 NO.1遗忘诗行 剧照 NO.2遗忘诗行 剧照 NO.3遗忘诗行 剧照 NO.4遗忘诗行 剧照 NO.5遗忘诗行 剧照 NO.6遗忘诗行 剧照 NO.13遗忘诗行 剧照 NO.14遗忘诗行 剧照 NO.15遗忘诗行 剧照 NO.16遗忘诗行 剧照 NO.17遗忘诗行 剧照 NO.18遗忘诗行 剧照 NO.19遗忘诗行 剧照 NO.20

《遗忘诗行》剧情介绍

遗忘诗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位看守墓地入殓房的老人,他拥有一切都能记住、唯独姓名例外的无瑕记忆。他的日常工作包括向寻找失踪亲人的人展示尸体,和照顾心爱的植物。当附近城市爆发抗议活动,军队秘密袭击太平间以隐藏平民伤亡时,他发现了一名年轻女子的尸体。个人失落的记忆被唤起,他开始了一场神奇的探险,希望能够在神秘的掘墓人、一位正在寻找失散女儿的老妇以及一个受过去折磨的灵车司机的帮助下,为她安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复仇战姬古窑迷踪女作家的游戏双倍小吉的选择卡片战斗先导者overDress第二季陌路徒者第三种魅力仙缘传神奇乐园历险记灰色女士我的功夫老爸黑塔利亚第5季小岛惊魂迷失第四季妙女神探第四季大木偶学院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见习天神远大前程穿越无尽的海洋前往月球不便的便利屋小丑×脸复仇战士老师!是裂口女!天鹅恋鲨古拉流人第三季庙街妈兄弟我在香港遇见他

《遗忘诗行》长篇影评

 1 ) 遗忘诗行

剧中有的人因为年纪大了开始被迫遗忘,有的人因为不愿面对选择遗忘,有的人因为害怕遗忘,怀着执念而一直做着同一件事,有的人为了让大家遗忘强制抹去痕迹,,主角除了自己的名字,什么都记得,就像一个孤独的坚持者(那只巨大的蓝鲸)最后结尾两具蓝鲸的尸体,应该是对应那两具尸体,海中跃起的蓝鲸是他埋葬的女孩吧,执着的想让她留下一个身份,不要被完全遗忘,也许以后还有没忘记她的人来找她,就像那个老太太一样,整体很压抑,但最后告诉我们一切还是有希望的

 2 ) 无人在意

有些字眼是不能说的。

我不知道有什么区别,例如无自由和无自由者,似乎是没有区别,但后者敏感。

或许,在这里敏感的是人,而不是词。

所以敏感词检测有何意义?

它都不触及本质!

甚至说,没有所谓敏感词的检测,何来敏感人的标签?

没有敏感人,哪里来敏感点。

没有敏感点,哪来脆弱芯?

是谁的玻璃心碎了一地,是谁遭受了所谓敏感的冒犯?

总之,我什么都没说;总之,也无人在意。

反正也无人在意无人在意

 3 ) 《遗忘诗行》文摘

我没有因为任何事物而感到孤独,我只是太阳落山时刚好是一个人。

世界已离去,我承载你享受一部电影,不代标签。

闭起眼,以第三只眼睛观物。

伸出双臂,要是你希望被拥抱的话。

—— 鲁米世界已经分裂了,我必须带你走。

世界已消逝,我必须背负你——保罗·策兰这是一个答案,也是一个信念,即使我无能为力,但也要背负着你前行,带着你留在人世间的遗憾,去完成你曾经坚定不移的选择。

躺在通往极乐摇篮的你慢慢享受着离苦的幸福时光。

庄严肃穆的白墙已然被时间所侵蚀,一束耀眼的鲜花让画面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气息,男子与老人的对话却让人无奈和震惊。

在时间的长河中遗忘曾经深爱的人,忘记曾经和爱人在一起许下的诺言;忘却曾经逼不得已的伤痛和罪恶,又试图通过磨灭不堪回首的记忆来救赎内心的惭愧和虚荣。

老人揭开这层纱布,让血肉模糊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之下,揭开赤裸裸的人性自我保护层,让真相暴露在这个阳光灿烂日子理。

试图逃脱曾经的罪孽,殊不知逃避只是懦弱暂时的避风港而已,终有一天,有个人会去让你直击面对。

衣着整洁的妇人,慢悠悠的步伐,看不到情绪的脸......来墓地寻找自己的女儿,一次次孤独的背影归去就是一次次希望的来临;在现实面前,宁愿告诉自己内心所担忧的一切将不会发生,因为活着,要用希望来引路,当作航海中的眺望塔,不会迷失在汹涌的海洋里。

老人如使者般守护着妇人的希望,温柔的拾起掉落在地上的希望。

无声的陪伴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守护,回家的路就在前方。

哲学家般存在的挖墓人,伴随着泥土飘扬,平淡的叙述着别人的世界,听不出任何情绪上的变化,如同电影里面最平常的旁白。

上帝视角的你又有着怎样波动起伏的故事,是否被别人叙述的时候也是同样的语调。

你漫不经心的叙述着诗,而又很认真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每一次泥土的飞扬都伴随着承重的呼吸,平静而又努力的为他们的归宿努力着。

忘记你忘记的事,这才是真正的遗忘,就如同山坡上一座座坟墓,没有名字,毫无痕迹,一个个数字就如生前所居住的门牌号。

他们失去感知静静的躺在山里享受着阳光和雨露,而他们在世间的过往又有多少被人们所提起,还会有多少人在一个闲暇的午后谈起他们。

爱你的人一如既往的爱着你,在不同空间维度的他们是否能感应到这平常的一切。

他们,我们都是时间的战利品。

平凡的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女孩办一场体面的葬礼,就如同老人在给自己的儿子,妇人在给自己的女儿办葬礼一样。

彼此互不相识却竭尽全力给予善良,信仰的支撑,对现实的抵抗,微小却不曾懦弱或违背自己内心。

在这顽固丧失公平和光明的社会勇敢的选择内心渴望。

世界已消逝,我必须背负你。

即使我无能为力,但也要背负着你前行,带着你留在人世间的遗憾,去完成你曾经坚定不移的选择。

试图去读懂他们人生真谛并从中获得面对生活的力量,带着信仰勇敢出发。

将信仰如雨露洒在这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给予处于幼儿社会一场隆重的洗礼。

在挣扎中寻找生的希望,不曾放弃对你的热爱,愿竭尽所能陪伴这你成长。

原谅你曾经的不堪,理解你所处的环境。

我们贡献给生者的时间很少,但我们会给予死者永恒的爱,我将永远活着,如果你可以活着,活下去,违抗天堂最神圣的法则。

 4 ) 马小盐:《遗忘诗行》——献给无名反抗者的影像诗句

很多时候,一部人类史,便是一部胜利者的历史。

本雅明因此在《历史哲学论纲》里写道:“当下的统治者正从匍匐在他脚下的被征服者身上爬过”“纪念无名者比纪念知名者更为困难。

”在本雅明看来,忽视了无名者的历史,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历史不仅仅是胜利者的历史,历史的缝隙里亦填塞满籍籍无名者因争取自由而被湮灭的血迹。

与本雅明所倡导的“历史的构建是献给对无名者的记忆“相呼应,”伊朗籍新锐导演阿列热扎·卡塔米的处女作影片《遗忘诗行》,正是一部试图从电影语言的角度,给人类历史上无名的反抗者打造一座影像丰碑的影片。

一位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的年老的入殓房管理员,一位喜好听死者故事的瞎眼掘墓人,一位运尸车司机,一位总在每一个月最后一星期的周末寻找自己因游行而失踪的女儿的母亲,构成了整部影片的无名者星丛。

他们活着,却被四处弥漫的黑暗的死亡气息所笼罩。

影片开始不久,一个男子来墓地祭奠他的母亲,却在这庞大的国家墓园的死亡迷宫中迷路。

他请求入殓房管理员带领他去寻找母亲的墓地,入殓房管理员却认出了他,亦道出了他为了生存,蓄意遗忘的多年前自身所犯的罪孽。

祭奠者曾是一位因杀人而入狱的罪犯,最终却成为恶政的帮凶:他因帮助当权者掩盖秘密处死的政治犯的血迹,从而获得早释。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白发皑皑的入殓房老人,虽然是一个遗忘了自己姓名的无名老者,却是记忆的化身,他铭记反抗者的正义,亦铭记威权的血腥与帮凶的平庸之恶。

在年轻人游行抗议的非常时期,老人管理的入殓房因需要存放反抗者的尸体,而被暴力部门入侵,他们殴打、质询、捆绑老人。

威权暴政惧怕民众对其所犯罪孽的目击。

所有的眼光与看见,都是“违法”之物。

在狂乱抛尸的第二日,老人发觉入殓房的冰柜里,留下一具无名女尸。

这是“遗忘中的遗忘”,是权力机构疯狂抛尸中被遗忘的一具尸体。

年老的入殓房管理员,就此成为《索尔之子》中的男主人公一样的人物:在生命随时都会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索尔执拗的认同一位死于纳粹毒气室的陌生孩子为自己的儿子,入殓房老人同样执拗的认同尸体冷冻室里死于反抗的无名女子为自己的女儿;老人和索尔一样,想给无名死者一个体面合法的葬礼;老人和索尔一样,想要通过死者之死获得意义,并使生者获得救赎。

老人找那位长达五年时间寻找自己失踪女儿的母亲要来出生证明,他给无名女子编写人生经历与死亡档案,他给她举行葬礼,他把自己早已购买而来的墓地作为无名女孩的墓地。

就此,这位无名的反抗者,成了老人和老妇人同样死于反抗的孩子。

那些被暴力机构像流浪狗一样血腥杀害、胡乱掩埋、没有名字、没有故事的人,在两位老人举办的葬礼之后,由“无名者”转化为“有名者”。

影片里有很多超现实主义镜头:空中飞翔的大鲸、雨水滴露的邮政大厅、深不可测迷宫一般的死亡档案室。

海岸边七条大鲸搁浅的消息,遗落在地的鲸鱼耳环,从头到尾鲸的故事与人的故事彼此交织。

对人类而言,这种大型哺乳动物屡次在海岸边“集体自杀”的事件,实在让人惊骇无解。

科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其中之一是:鲸鱼是一种群体性动物,如果其中的一只遭遇危险,会向同类发出求救信号,别的鲸鱼因此会不畏死亡的前去救援。

显然,影片的导演,对这一解释颇为痴迷。

鲸鱼的救援是向死而生的救援。

入殓房老人给无名女孩安排的葬礼,在人类社会的黑暗时期,显然要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

死亡的无名女孩,与老人、老妇人、运尸司机、掘墓人这些无名者,皆是在危难之时,鲸鱼一样互相施予援手的同类。

整部影片对话寥寥,几乎没有反抗者与暴力机构的血腥的直接冲突,有的仅仅是侧面叙事:老人与掘墓人关于死亡的对话、老人与运尸车司机的对话,老人与寻找失踪女儿的老妇人的对话,老人与官僚上司的对话。

老人的时间是最为古老、质朴、直观的时间,它以太阳的升起与落下来衡量,而非钟点、月或者年。

时间对老人而言,是《一千零一夜》式的时间,他铭记人类生活的每一天。

当身带隐秘罪孽的祭奠者问:“我多少天出狱?

”他答:“2679天”。

当官僚上司问:“你在这里工作多久了?

”他答:“7686天。

”由此可见,从影片的开始,导演就试图讲述一个关于人类死与生的1001夜般的循环式故事:老人和掘墓人都在计算着他们所挖掘的墓坑;掘墓人必须在聆听过死者的生存故事之后,才肯给他们挖掘;无名的死于反抗的女孩,占据的是第一千零一个墓坑。

至此,一千零一夜式的死亡叙事已经结束,生者的故事就此开启。

葬礼之后是婚礼,而婚礼是孕育新生命的起点之一。

影片里也有很多讽喻性镜头:在相对开放期间回国的老父亲,直到临终之际,才能见到与他分别了十八年远在海外的女儿;葬礼邀请函的背面便是总统竞选的四处张贴的小广告——虚假民主的反面,即是被迫害而死者的的隐秘葬礼。

老人无字而仅有划痕的书写与无处可寄的笔记本,都是身处压迫的所有无名者对暴政的反抗与铭记。

虽然这是一部特意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的影片,观众不知道故事发生于何时与何地,但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

昆德拉在《笑忘录》里曾借着男主人公米雷克之口言道:“人与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所谓的“遗忘诗行”,无非是为了从遗忘中打捞记忆,并铸造记忆。

影片看上去与智利有些关系,但我想篡改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我想说:“不幸的国家都是相似的”。

人类所有的暴政都是相类的,就若人类所有的苦难都是相似的。

在我看来,阿列热扎·卡塔米的之所以拍这部影片,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熟知他的祖国(伊朗)三十多年来渴望自由的民众艰难的反抗史。

他想通过这部魔幻与现实互相交融的影片,给世界上所有被损害、被压迫、被侮辱,为了自由而付出生命或勇于付出生命的无名者书写一首影像赞歌。

无名的反抗者被湮灭的历史,需要所有人参与书写。

电影导演亦然。

正如这部影片开首的题词,那是德国诗人策兰的诗句:“die welt ist fort , ich muss dich tragen”,翻译过来便是:“世界已经离去,我承载你“。

对蓄意被湮灭的无名者的历史而言,记忆,所有生者尚存的记忆,是最好的承载体。

 5 ) 创伤与遗忘

这是一部小众而诗化的电影。

片中充斥着诗中常见的意象与隐喻,让人难以琢磨。

选择午后来看这样的一部电影,实在是对自己抗睡能力的挑战,哈欠不知打了多少个,爱人在某一两个瞬间也撑不住到太虚幻境逛了一会。

内部观影,也看不了二遍,只好豆瓣上补补课,看了几位豆油的评论,方才知晓影片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源于70年代的智利,皮诺切特实行的17年的独裁统治,期间3000左右的异见者或者遇害,或者失踪。

而这些异见者们彻底被正统的历史书写所遗忘,变成了无名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可是对个体家庭所带来的这种巨大的创伤,如何可以被残忍的遗忘?

究竟历史应该由谁来书写?

权力的拥有者还是历史事件中的个体?

当权者选择遗忘,可个体创伤者会选择永远铭记在心,就像片中的主角老人,记得狱友做的恶,记得在监狱的天数,记得每周都在墓地徘徊的妈妈是第249周过来找她的女儿。

当今的世界,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会在个体身上存留下印记,业力使然,有因必有果,轻率的遗忘与掩埋罪恶只能是徒劳无功,有朝一日终究恶臭会从土壤中逸出。

而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善恶标尺。

鲸鱼接到同类搁浅的求救信号,尚且奋不顾身前来营救,何况是人类,这便是片中主角老人执着的为无名的女孩举办一场葬礼的缘由所在。

当今的社会,当今的科技文明开放程度,历史究竟会由谁来书写?

或许我们可以从片头策兰的诗中找到答案。

“世界已离去,我承载你……”

 6 ) 正直的人忘了自己名字,却忘不掉土地上的故事。黑暗的人记着自己名字,却记不起曾做过什么。

🎬《遗忘诗行》🧔🏻‍♂️ 导演阿利雷扎·哈塔米|2017剧情片🪦正直的人忘了自己名字,却忘不掉土地上的故事。

黑暗的人记着自己名字,却记不起曾做过什么。

🏝️伊朗导演镜头下,太平间成了记忆孤岛。

守墓老人没名字,却记得每具尸体的模样和故事——这近乎神性的宿命,反倒让他成了被世界抹去的幽灵。

🏜️他擦拭年轻女子苍白指尖时,雪落在太平间玻璃上。

那些被军队连夜掩埋的躯体,被历史碾碎的姓名,正成为时代的沉默标本。

而他用植物根系、灵车辙痕、老妇人颤抖的相片,在遗忘的荒漠种下反抗的诗行。

🕯️这简直是关于「存在」的寓言:当死亡都能被系统删除,只有记忆褶皱里藏着不灭星光。

哈塔米用冷调胶片和诗意长镜头,让墓地苔藓、灵车尾灯、老妇人织毛衣的线团,都成了对抗虚无的武器。

🌹或许我们都在经历集体遗忘——被算法肢解的注意力,被流量稀释的悲悯,被喧嚣淹没的真相。

但《遗忘诗行》提醒我们:有些东西,哪怕用腐烂玫瑰和生锈铁门,也要为它办一场盛大安魂礼。

 7 ) 世界未离去,你呈现我

《遗忘诗行》的主线是生者如何铭刻无名尸被掩埋的荣光,然而仪式化无法回避一个事实:严肃的葬礼不过是精美的档案袋,记忆还是要封存。

这条主线和马尔克斯的短篇《世界上最美的溺水者》所讲述的故事非常相似:无名尸的沉默与旁观成为村民寄托希望和肆意想象的最佳容器,并由此以起飞的速度改变着整个村子,在生者为死者送终这条线索之外划出一道平行线,讽刺的外壳下包裹着星辰大海的浪漫内核。

比之小说,《遗忘诗行》所展现的这条线更加微妙。

电影中尸体并未频繁出现,死亡仿佛化身为几条狗:悠闲自得地躺在藏尸馆外的小广场上;于阒然无声的深夜瘸拐着躲避守尸人;在老人张贴葬礼通知时若无其事地经过;漫不经心地追赶运尸车。

死之惨烈与生之悲痛在些狗不紧不慢的晃荡中得以稀释,透露出百无聊赖的滞缓感,使记忆所裹挟的生命细屑常态化。

有时逝去的噩耗以闯入者的姿态到来并不会让生者的情感厚度在瞬间坍塌,而是抽空失落的密度,让生活陷入一种不断徘徊的松弛状态。

对存留事物的感知力如同影片中橙子的滚落,生者难以立刻察觉它的钝化。

老奶奶寻尸无果后留下怅然若失的背影,关门拒绝老爷爷无用的安慰,摄像机所框定的细节既是生者情绪发酵的面包,也是其不动声色的咀嚼。

但根植于悲伤冻土层的记忆不断攀爬,终会在合适的时候为阴影衔接上生命的稀薄亮光。

停尸间里,老奶奶动容地轻抚无名女尸的头发,尸体因为重心缘故向老奶奶那边侧身。

即便我们无从得知老奶奶女儿的长相,但这一动作仿佛使女儿熟睡的模样投射在死者脸庞。

在老奶奶那里,填补是追寻者接受不属于她的被追寻者。

如果说老奶奶是亲人死亡噩耗的直接承受者,守尸人和掘墓人则是生死边界的巡游者。

但频繁接触死亡并未使他们变得淡漠、麻木,对待消散的生命,他们始终保持着严谨又从容的姿态,对死者的尊重暗藏着反抗意识。

在守尸人那里,有条不紊地安排无名女尸的归宿是“谋事在人”对晦暗宿命的默默僭越。

影片把存放死者信息的档案室设置在地下,营造出迷宫般的窒息感。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死亡收割后无人问津,虽有档案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过,但终究不过沦为轻视生命或回避真相之人保存世俗权势的献祭品,即便是试图借助文字达到永恒的档案,最终也只是在黑暗中堆叠残酷的政治斗争、迫害及死亡。

权势者无视生命价值,一味对弱者叫嚣,然而一旦站在档案室入口,遭遇死亡的拷问,恐惧与怯懦暴露无遗,位高者畏缩地退至安全范围,服从者不情愿地代替上级冒险,最终葬身于记忆的废墟之下。

而被困绝境的守尸人却能借助微光找到通往外界的密道,这不能归于命运的眷顾。

守尸人眉头紧锁、步态吃力,但在黑暗与未知面前,他毫不颤栗,仿佛对一切都了然于心。

因其内心足够清澈纯净,它已然是一种安居混沌的生活状态。

这种状态渗透于影片有意捕捉到的日常细节:日复一日地在坡顶等车,遭遇恐吓之后回家沐浴静坐于浴缸,从蓝色水桶底部向上仰拍洗脸过程。

安居混沌在这些细节中呈现为试图把生活过得富于秩序感和仪式感。

影片中掘墓人看似与守尸人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实际上更偏于自言自语。

他收集死者的故事,但不单作为记录者,更是死亡的诠释者,诗化的讲述与箴言式的评论贯穿始终,成为电影注脚。

“有的人轮到了死,有些人却连死是什么都不知道”,遗忘(完全的遗忘或遗忘里的遗忘)的面纱下是生之世界与死之世界的断裂,死的人没有故事,确切来说是没有人知道他的“曾经”。

离死亡越近,对生之何为的体验也就越多。

掘墓人传述死者的故事,力图缝合生死两界。

当他把守尸人的经历纳入囊中,哀叹一千零一个故事后再也没有故事了,因为一千零一夜的结束是杀戮真正停止的时刻,化解的开始,但守尸人的所作所为并不能改变死者已死的结果。

当他重新开始记录生者的故事,守尸人也在旁边,他们所共同展现的是此刻如何延续至未来。

影片中还有一个次要人物,即守尸人的盲人朋友。

他直言葬礼上神父的失职,讽刺了大多数人对死者不过只抱以形式化尊重,无疑守尸人也看重形式与名义,但这种看重是内在与外在的一致,电影以喜剧化的方式将两者相对比。

祷告前的静默等待被盲人打破,他自觉地取代神父,带领众人一起祷告。

缺席者一直都有,但替补者会以各种方式现身,生之世界的填补与生者的呈现归根结底是生者对死者以及死亡的想象,电影中让人惊艳的鲸鱼画面看似是一种异象,如同亡灵世界传来的召唤,其实也是生者想象的结果。

电影中策兰的诗句“世界已离去,我承载你”不能只解读为行动对结果的挽救,更是生与死之间的来回呼应:死亡攫取了死者的温度,也偷走了生者的半个世界,死者便靠余下四分之一的心神去容纳四分之三的空白,呼吸逝者残留的气息。

“我承载你”的同时你也在填补我,呈现我,最终离去的世界会循着消逝的痕迹和余音,以温顺的姿态围绕在生者前行的脚边。

影片中的生者群像和开头掘墓人口中的死者一样,他们的前行放弃了目的地,改变与恒常都以死亡为身后的风景。

 8 ) 被遺忘的「感情」

像是透過老膠卷相機的取景框窺視,明信片感覺的每一幀畫面,構圖和冷暖配色比極為考究,整體是一部色調統一的佳作。

故事如三行短詩般簡單,卻注入了悄無聲息的大量情緒感情;一些晦澀難懂的地方,大概與時事背景有關,例如電影中經常提到的某些組織和他們可怖的作為、黑白兩道都警告恐嚇「你什麼都沒有看見」、剪報不約而同提到失蹤命案與恐怖組織活動,在加上片中沒有明確說明的槍決⋯動蕩不安的局勢可能需要額外作功課了解,不過透過情節交代的信心雖然簡短,也不難猜出各種潛在危險的威脅。

就是在這種特殊背景下,主人公的殯儀館員工的職業也顯得十分有戲,終日與死人打交道,卻發現外面的世界一樣冰冷無情;在意外發現一具遺留女屍後,同樣寂寞的心靈產生了共鳴同理,於是老人費盡千辛萬苦想方設法將其下葬⋯⋯《遺忘詩篇》在畫面攝影上很有阿巴斯的味道,大概對景物的準確拿捏,讓週遭草木都有了可愛的生機;而在一些元素暗喻上,則和《長江圖》有異曲同工之妙,氛圍濃烈詩意盎然。

下面例舉幾處(怕劇透者可跳過這段):(1)輪胎輪胎的意向在電影中總關於子女孩童,總共出現三次:第一次是老人翻看的妻兒早年照片、第二次是老人坐在老婦家前的樓梯上看陌生的小孩玩耍、第三次是在老人打不開封鎖鐵門時伴隨兒子一起出現,前兩次是實、末尾是虛,卻因為前兩次而得到昇華,觀眾明知道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仍是盡收感動。

象徵著老人對兒子的緬懷,和對親情的渴望;當他坐上離去的小車,倒車鏡中映照兒子與其揮手惜別的黑白影像,寧願相信為是他獨有望見的風景。

(2)鯨魚天空中飛翔的鯨魚似乎是迷惘的指南針,著一細節出現在挖墓人的對話、停屍房的耳釘、老婦家牆壁的塗鴉、新聞報導等等環境裡,從微小潛藏到刻意明說,鯨魚的行為處境像極了我們的族群,從「集體自殺」到「不願拋下同胞離去」的習性來看,於人類的害怕孤獨、扶持共存有異曲同工的地方;並對於常年孤單一人的老人而言是他嚮往與不解的,可隨著他的目標明確堅定後,鯨魚逐漸變成一種鼓勵和希望寄託,以致於在最後老人真的前往海邊,眺望翻騰的鯨時眼神中得到了解脫舒坦。

(3)被遺忘的詩篇忘記了設鬧鐘目的的政府工員、忘記了女兒行蹤的老婦、忘記了葬禮時間的牧師⋯片中記憶力最好的就是主角,老人家白髮蒼蒼依舊能清楚回顧起每件事情的具體日期和細節,換作是我們都很難用那樣驚人的記憶力,而他在死亡的暴力恐怖脅迫下,也不得不撒謊「我什麼都不記得」。

真正記得的人選擇「忘了」,拼命想記起的人卻真渾沌了,實屬諷刺。

回朔遺忘詩篇的標題,片頭那個曾在獄中找老人寫情書的男子,早已忘記了信件的內容,老人罔若昨日一般背出的詩句,卻被當作無稽之談換來辱罵。

人腦自然濾過繁雜的信息,連愛和良知都被遺棄後,留下來的又是什麼呢?

鯨魚是否比人更重情誼?

 9 ) 我们活着,但生活在被遗忘的世界中

【遗忘诗行 Los versos del olvido·智利2017】故事是对生活的隐喻,难道也是对死亡的隐喻?

每座坟墓都有一个故事要讲,电影是关于一个守墓老人的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座坟冢。

伊朗导演阿利雷扎·哈塔米在智利拍摄的长片首作,将伊朗的人文主义传统与智利传统的魔幻现实杂交。

导演自述灵感来自在两伊战争中失踪的那些士兵,而用西语进行的哈姆雷特式的对话又将故事既定在皮诺切特或佛朗哥的时空区间,总之是那些漠视生者的世界,老人却对死者充满同情,认定每个人都须得到好好的安葬,好像他的责任就是赋予死亡意义。

他无视国家对遗忘的要求,妥善安葬了一个死于暴乱的姑娘。

哈塔米的首作侧漏出他强大的视听潜力,但也暴露了他对此不够自信,表现为电影既能耐心地在极简主义的故事缝隙中默默传达的沉思,却时常被夸大其词的华丽视觉打断,CGI鲸鱼在天空中浮游、黄蜂从墓碑裂缝中蜂拥而出、印在政治宣传页背面的讣告迎风飘散……梦幻的象征与图解的诗意双管齐下, 给人的印象尽管纷乱,但最终留下的是一个被死者记忆定格的荒凉景象——我们活着,但生活在被遗忘的世界中(188)。

 10 ) 墙推!近期看完后触动心灵深处的小众电影!

“死亡不是终点,被人遗忘才是”,特别让人悲伤的一句话。

多少人离开世界之后,能被多少人记得?

😭/一位忘记自己名字的守墓老人、一位失去光明的挖墓人以及女儿即将结婚的卡车司机,他们一起共同守护着墓地,为1001个故事默哀,他们离死亡那么近,又那么远。

/即将关闭的墓地里有一位被遗忘的逝去的年轻女子。

守墓的老人给时代悲剧者的年轻女性一场温柔又体面的葬礼。

她虽然被遗忘,但是依然获得温暖。

❤️—“遗忘里的遗忘,才是真正的遗忘。

”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我才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看这部电影之前,建议了解下电影当下的背景。

整部电影有很多的隐喻,结合一起看,会发现这部电影有多让人震撼,像深海一般丰富的电影。

❤️第一次觉得墓地是让人觉得温暖的,唯美治愈又富有浪漫的诗意。

🧡👍近期相当让人深思的好电影,值得分享给更多的人!

《遗忘诗行》短评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恐怖片,何时才能正视女性的困境

7分钟前
  • 在肝了在肝了
  • 推荐

🙃

10分钟前
  • 仍在圆舞
  • 较差

有人觉得反派选角失败,但我认为这种用力过猛的表演反而符合角色设定

13分钟前
  • 豆友7778581378
  • 还行

牵扯到不同的群体(米南加保母系氏族、马来族、印度人、大马华人)、信仰(穆斯林、无神论者、佛教徒)、各类女性的困境,塞得满满当当,很像导演观察到很多案例,但是没有很完备地调查其中某一个的来龙去脉一样,停在表面,不过无一例外都对男性进行了调侃,除了涉嫌迷奸女性的神棍其他的男性角色均不在场,更像是虚空索敌了。监控的视角贯穿始终,摄影机的摆设位置也很刻意,要么极低要么极高,却始终和具体的人保持着距离,处理这种公共性极强的话题,放大媒介会显得冷冰冰。张吉安导演处理民俗与神秘仪式还是更驾轻就熟,吃碎盘子那个桥段像吃了菌子一样,但是过多的奇幻元素也会消解掉现实的沉重,让影片看起来向猎奇的方向偏移了一些。

16分钟前
  • 西红柿鸡蛋面
  • 还行

天堂就在母亲脚下

19分钟前
  • 豆友KOPN_w7wxY
  • 力荐

HKIFF49-1// 前摇有点太长了,感觉有些镜头可以不用停留那么久。看得出导演很想表达一些文化习俗上的内容,但有些情节的插入显得有点突兀和没有表达完整,看起来怪怪的🫥 一直在猜测小曼的故事,结尾的反转确实挺意外,但回想前面的铺垫又觉得挺合理。怀孕生子从来不是女性的义务,堕胎权也应该掌握在女性手中。男的只管爽爽,然后拍拍屁股走了,真贱啊。多一星给这个社会议题。

24分钟前
  • ikyeex_
  • 推荐

雖然主題是好的,可是節奏好慢,看得讓人想睡覺

27分钟前
  • _7ethih
  • 还行

好看的电影,剧情有意思,推荐给大家

30分钟前
  • 陪我淋一场雨·
  • 推荐

APR/2025HKIFF49 第二部fish的角色设定有点太理想化了,而另一个女孩(怀孕的小妹妹)的演技看起来也有点尴尬,关于马来西亚本土文化的部分也是看得一知半解,而多语言混搭的台词让我好出戏。

31分钟前
  • 雜拌沙律ʕ ᴥ
  • 还行

或将成为今年最喜欢电影。喜欢最后两个人在床上相拥的镜头,像里面作为故事seed的戴胜鸟一样,两位坚韧的女性相互搀扶,平和地接受苦难和新生,在水源和旷野间找到一条路。电影里几乎总是下雨。不管作为水向前流,还是跌进泥土往外爬,大雨向下,女人向上。

32分钟前
  • yan yi
  • 推荐

HKIFF49 张吉安映后 诶怎么又看了关于亲子的电影 天堂就在母亲脚下 导演解释以后才觉得碟子舞的意象很妙 但是内容太多太满节奏太慢了 重点反而有点隐身 看得有点累 但是导演关于宗教意味的解读还是让我觉得蛮大开眼界的 只不过我没有那个背景有点不好理解hh

37分钟前
  • 今天喝汽水了嘛
  • 还行

(hkiff 25/4/10)3.5 可能因为映前听导演讲了一些创作背景和想法,所以能感觉出故事还是有点儿意思的。但叙述如同马来西亚的语言系统,乱到让人有点头疼。

40分钟前
  • L
  • 推荐

温情叙事细腻,角色鲜活,平凡故事戳中泪腺。

43分钟前
  • 蓝莓不是莓
  • 还行

感觉马来是个没有安全套的国家

46分钟前
  • 恐山魔女お吉
  • 还行

稍显单薄,但还挺好啦,认认真真拍电影值得鼓励。影片里的女性互助拍的比好东西不知道好多少倍

50分钟前
  • 咕噜噜落落
  • 力荐

比五月雪看得容易多了…

52分钟前
  • 歐茶特
  • 推荐

支持张吉安导演

54分钟前
  • Innocence
  • 力荐

我觉得女一呆若木鸡😂但这并不妨碍两个女主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种诡异的好磕。

58分钟前
  • The9 岳云鹏
  • 较差

#SIFF27#看的第三部张吉安,喜欢《南巫》的鬼魅,不喜欢《五月雪》的空有题材。感觉这部介于了俩者之间,偶尔出现一下东南亚奇幻的部分很迷人,又在讲一个“弃婴箱”的现实题材。但结尾又有一个那样“戴胜鸟”解释的字幕,让人觉得,时常想拔高自己但又没找到合适的方式。

60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宗教仪式的社会性表达

1小时前
  • 好胆你就来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