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种表现亲情的片子都是没有抵抗力的,这部电影让我掉下了太多眼泪,看了三遍,每次都流泪。
电影不想我们国内的电影一样,事先总是有说一共有几个哭点,在具体哪个地方有哭点。
这部真的不一样,每个人在里面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动的地方,没有固定的哭点,而其中无数的哭点又埋伏得很自然,看到那里眼泪就会不自觉流下来,因为每个哭点似有似无的铺垫都是很自然地让我们走进去。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杀死继父的那个女孩和她妈妈拥抱的那个时刻,那一刻让我泪如泉涌。
只要是触及到有关母爱的时候我觉得我一点抵抗力都没有了。
母爱给我太多了,我一直想不出要怎么表达妈妈给我的爱,我想给妈妈的爱。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我对妈妈的那种爱多多少少有点发泄出来了,亲情跟爱情不一样,太不一样了,没什么感情能比这个更不朽了。
贞慧对民宇是母爱,文玉婶对贞慧也是母爱,对杀死继父的女孩是母爱,对自己女儿儿子的亏欠的爱,甚至对彭科长也有母爱。
太多母爱,让我承受不起了,只能融化在眼泪里化成爱包围在妈妈身边
人与人在用情至深时,传递感情最深的或许并非言语而是眉宇。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敏宇离开贞慧的那一刻一定是特别痛的,意味着不知道何时再有机会相遇,妈妈很温暖的说:“该相遇的人还会再相遇。
”四年后,曾经一唱歌敏宇就哭的贞慧,站上了舞台,实现了在敏宇面前演唱的心愿。
而四岁的敏宇并没有认出母亲,贞慧温柔的看着敏宇,自称为阿姨,向敏宇讨了一个拥抱,敏宇离开时频频回头望向贞慧。
眉宇间是一位终于见到亲生儿子的贞慧克制的爱,以及敏宇灵魂上的爱。
妈妈扮演着一个大家长的角色,安慰离别孩子的贞慧,治愈错手杀了继夫的姑娘,带领着大家组建合唱团,她走了就像一直陪伴着自己的妈妈离开了一样,大家为她献唱与贞慧人生的最后一面是隔着监狱的栏杆的,是生死两隔。
而最后给观众们的回头,眉宇间的爱是释怀,是女儿的原谅,在晚年与女儿和好,与自己和解。
谈谈影片中主角们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演唱的曲目吧。
印象中好像还是第一次听挪威音乐家创作的交响曲。
这首《索尔维格之歌》是挪威作曲家Edvard Grieg于1874年创作的《培尔.金特》第二组曲第四乐章,主题是“被爱救赎”。
这首曲子有被韩国电影《Harmony》选为配乐,作为主演们第一次在分别数年未见的亲人前演出的曲目,也是电影的泪点之一。
看看原戏剧里易卜生写的歌词:“冬天早已过去,春天不再回来,夏天也将消逝,一年年的等待。
但我始终深信你一定能回来。
我曾经答应过你,我要忠诚地等待你,等待着你回来。
假若你如今还活在人间,愿上帝保佑你。
当你跪在上帝的面前,愿上帝祝福你。
你若已升天堂,就在天上相见。
” 完全唱出了影片中一直在等待着主角们回家的亲人们的心情。
电影中另一首曲子《Danny Boy》是一首爱尔兰民谣,讲述的是一位爱尔兰父亲写给即将从军的儿子,告诉他说,当你下次回来的时候,我大概已经躺在坟里,就像整个夏天的过去,花朵的凋零,就像你现在要走,也不能挽留。
导演和编剧是真的很用心地通过每一个细节让观众对亲情、善与恶以及死亡有一个深入的思考。
你可以说这是过于理想化的乌托邦,但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柔软善良美好的一面的,是可以被爱感化、被爱救赎的,曾经犯过错的人也不例外。
你不必纠结于事情的真假何不随着自己的心走呢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是不符合现实生活的或者说韩国的监狱生活就是很美好美好到比我现在生活的学校都要幸福犯人跟犯人之间是和睦的狱警跟犯人之间也是和睦的监狱所所长是正直的心地善良的监狱里有各种活动监狱里的住宿条件比我们宿舍还要高档精致所有犯人的罪行在我们看来都是被冤屈的总之一切都被蒙上了一层和美的面具麻痹你让你觉得生活是无比的美好就好像犯罪进监狱也是无所谓的反正进去又不会怎么样而且还可以不愁吃穿在此我觉得应该谢谢导演在艰难的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一部麻痹神经的电影让我恍惚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我们是真的需要一部这样的影片来唤醒心灵深处的善良其实我一直都不相信世界上会有坏人那些所谓的坏人都是逼不得已的都不是自愿的他们在心底沉睡的善良是需要你用温暖来感化的别去计较这样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发生试问一下它有没有深深地感动你让你不经意的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让你深深地觉得世界本就应该是这样美好的可是影片的最后还是把这样的虚构拉回了现实母亲深爱的儿子依然是被硬生生的送走了年迈的音乐教授还是被执行死刑了即便这样哀伤的结局还是抹不去电影所传达的善意我们都逃离不了生活的规则何苦要拼命地挣脱它只希望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即便错误尽量弥补就是了切不可泯灭那住在你心底的善良
好电影往往就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我不否认哭到眼睛肿。
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这部电影,歌颂母爱?
尊重人权?
消除地位歧视?
说实话,我一直没仔细想,脑袋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无论你犯过怎样的错误,你都是孩子的好母亲,母亲的好女儿不能因为你的一次错误,就否定了你的一切犯人被强迫脱衣服检查,狱警长极尽保护,心疼至极一群杀人犯在一起,看到了 人性的弱点和有爱之处音乐是最能使人产生共鸣,哪怕我听不懂在唱什么,我也应处于此情此景而落泪最终,一切都没有什么戏剧性的变化,孩子被别人领养,年老的音乐教授被执行了死刑,却没有太多遗憾。
这是一部韩国鸡汤电影,但是贴心的配了汤勺(喝汤还是接眼泪您自便),温度又弄得那么滴的合适,在这寒流肆虐、小雪纷飞的严冬,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的赶脚有木有。
女犯人贞慧因不堪家暴失手错杀丈夫(话说介种男银死了真是便宜他),入狱后生下了儿子珉宇,此时如果你影史知识外溢、联想力爆棚,那《7号房的礼物》也许会从你的左脑穿越到右脑。
珉宇满十八个月后会被送出监狱交由他人领养,为了在此之前得到一次特赦机会带儿子外出,贞慧在狱中组建了狱友合唱团。
再爆发下小宇宙,若干年前有个老女人 乌比戈德堡,在一家无聊到做礼拜都没人的修道院里也曾带领修女唱诗班破除枷锁,走向辉煌,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也许因为这个老女人走过的路比贞慧吃过的盐还多,第二年她又跑去一家社区学校用合唱拯救孩子们迷失的心灵、再续辉煌,不由得感叹黑人在音乐方面的才华真是泛滥到一发不可收拾。
跑题跑到外太空之后再次回到主题:狱友合唱团参加了地区的合唱赛,是不是赶脚阳光总在风雨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
罢特,结尾处合唱比赛的成功什么也改变不了,贞慧失去儿子,指挥老师的死刑将至,唯一可以慰藉的是那迟来的些许心灵救赎。
音乐无阶级,音乐无国界,音乐拯救了辣么多失足、彷徨的灵魂和心灵,诺贝尔和平奖是不是不能再搞“种族”歧视了!
和声真是奇妙,能将高中低不同声部的音色完美融合在一起,心似乎也不会离得太远,于是乎男团出断背,女团出拉拉。
《完美音调》,《Glee》这类关于和声的影视作品,或是阿卡贝拉,或是改编翻唱,形式各异,各有千秋。
曾经的两个流行天团西城、后街的和声孰优孰劣总是在粉丝中争论不休,到底是看脸还是听和声结果有时不言而喻。
最崩溃的要数北京卫视做过的一期综艺节目叫《最美和声》,看后发现简直莫名,是我曲高和寡,还是脱离了群众?
两人一起配对合唱如果算作和声,那水木年华和凤凰传奇早已决战紫禁之巅了……
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这部电影的介绍,发现里面有《Lost》的Sun,还有个可爱的宝宝,实在无法抵挡可爱宝宝的魅力,今天下下来看了。
没想到,久违的感动的泪水,真是无法控制…本来都是善良的人们啊,有因为被患有精神病的丈夫殴打以致正当防卫而将丈夫打死的孕妇,怀胎十月在监狱生下珉宇,一个可爱的不得了得宝宝,也因为珉宇,监狱里充满了生机活力,那间房因为珉宇的存在让人都觉得那不是监狱,可爱的宝宝会去呵护受伤的音乐女孩,会去给她抱抱,真的很难想象他的笑他的抱抱他的鼓掌尖叫导演怎么能让宝宝做得出来,呵呵……孕妇是sun演的,在里面是个音痴,只要一唱歌珉宇就会大哭,一个爱宝宝的好妈妈,为了给宝宝一个假释一天的机会,一个出生以来没有看过外面世界的宝宝出去看看的机会,提议建立合唱团,终于在成功之后换来了出去的机会,却不料也是要离开宝宝的时候,隔着玻璃,珉宇对sun伸手的那一刻,在音乐会上牵着长大的珉宇的手的sun,在回去的车上看着珉宇成长的相册的落泪的sun,这些,都让人心痛不已。
有因为杀了丈夫和丈夫的情妇的音乐教授——在监狱待了近几十年,写了无数封信,仍一直不被女儿原谅……是韩国的老戏骨罗文熙女士饰演,一向看惯了她在电视剧中抑或是刁钻的社长或是可爱的奶奶的角色,第一次看到饰演这样坚强温情的老师的角色,在里面,被sun亲切的叫妈妈,被音乐系少女称作老师,合唱团的主心骨和指挥,也是监狱这个团体里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充满了母爱,无论是对自己的儿女还是对监狱里其他的狱友……有两个女儿的妈妈,刚看到的时候吓了一跳,那是《梦幻情侣》里面的那个疯姑娘花子,之前在《梦》里的演出就让人没理由的喜欢,在这边演的是硬朗的女人。
演技啊演技,喜欢这样的女人。
还有职业摔跤手,发现她唱歌很好听,在最后音乐会结束对着自己心爱人却没法说出口只能抱着说谢谢……还有那个音乐少女……也许是犯过错的人更能体会生命的可贵,在监狱里的经历和改变更容易被感动,一部好电影。
最后推荐片尾曲JeA(BEG)&李英贤(Big mama)-和声(Harmony),副歌部分,高亢悲伤,很适合这部片,沉浸。
如果我问你我们生存靠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说——阳光、空气和水。
如果我问你是什么让生命绽放了光彩,也许你需要时间想一想,但我会说——是爱。
因为爱,所以,生命绽放了光彩……一直一直,都觉得生命的交织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就像藤蔓,如果没有牵扯便会孤独地默默枯萎,而纠葛的生命线使彼此缠绕在一起,愈发青葱愈发昂扬,缠缠绵绵一直伸向更高远的地方……我是在一个晴天里独自看完这部电影的,冬日里久违的阳光普照了我生活的城市,而电影释放的阳光,却驻进了我心里。
再一次,因为电影而对女性有了深深地敬畏。
是的,在我内心一直是认为女性的内心是比健硕的肌肉更具有力量的。
正因故事发生的地点——女子监狱,所以这注定是一部有着鲜明的女性元素的电影。
片中的文玉、贞惠、宥美、花子、研美,都是女子监狱的服刑人员,虽然都是因为杀人罪入狱,却都有一颗柔软善良的内心。
因丈夫偷情而失去理智的文玉,因为孕期时遭遇家暴为保孩子而错手杀死丈夫的贞惠,因为反抗企图强暴自己的继父的宥美,因为高利贷和教练贪污奖金而过失杀人的花子和研美,年轻善良的女狱警,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因为一时冲动而犯错的女性,构成了这一段美妙的旋音。
是命运的玩笑或安排,她们相知相识并互相照顾。
影片一开头便是贞惠在众人的帮助和鼓励下艰难的产下儿子(敏宇),因韩国的律法——贞惠可以抚养敏宇直至18个月。
于是在倒计时中,可爱的小敏宇在监狱中大家的照顾下健康成长着。
正是这样特殊的环境,故事便显得更加生动感人,在这样缱绻的感情之下缓缓拉开了《和声》的序幕……贞惠为了得到一天的特赦,萌生了组成合唱团为监狱取得荣誉的念头,为了与敏宇没有束缚的生活一天这样一个愿望,她积极的组建着合唱团。
虽然其间有科长的阻扰和鄙夷,有找不到女高音、乐团指挥的种种困扰,贞惠依然毫不动摇的为了心中的那个愿望努力着,她的坚持和信念打动了周围的许多人,在原本就是音乐教师的文玉的帮助下,合唱团就这样初现雏形。
因为同样有着对明日的憧憬,狱友们在音乐的魔力下组成的合唱团不仅仅的改变着自己也深深的感染了其他狱友和警官们。
对家人的思念,对儿子的期望,对爱情的期待和执念,对明天的渴望和寄托,以及更多更多莫可名状的信念,合唱团一路斗志昂扬,伴随着美妙的和声,原本萎靡的生命渐渐开始蓬勃茁壮。
如果我爱你而羞于说出口,如果我爱你却因为语言不通该如何是好——我还有音乐,它可以为心声插上翅膀。
如果我爱你却不知如何表达,我会对你轻轻唱……我相信音乐有这样一种力量,可以冲破重重围墙敲击你的心房。
对他人炽热的爱恋,对生命深深的眷恋,对生活无限的美好展望,如果都觉得不知如何表达,就用音乐来倾诉衷肠。
压抑的牢狱生活,使这样一群女性渴望新生,如果你仔细看唱歌时她们脸上的表情还有眼神中流转的闪闪星光,你就不难察觉在她们深邃隐忍的内心,还有这样一种东西——无限的对新生的渴望。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要拥抱希望,我想这是我收到的感想。
这使我想起另一部反映监狱生活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最后男主人公重获新生和自由不也是因为希望不死信念不放么?
比起阳刚味十足的《肖申克的救赎》,《和声》以女性元素为载体显然来得更温柔含蓄,没有对自由的呐喊,没有口号似的台词,也没有不时将信念和心中希望挂在嘴上,而是融在生活中,隐忍的用细碎的表情和平实的语言昭示着“有希望是好的,也许是最好的”这样一个主题。
如果是个胆小鬼,那么动什么也别动感情,记得电影《LOVE》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不去拥有,就不会想念,想念是痛苦的。
如果你不小心动了真感情,那么你需要的承受的远比那一念之间的感动更为沉重。
相知相识相爱相互信任依赖,然后终有一天你会明白会者定离,尽管生命难以承受还是要忍受。
多么美好而痛苦的情感,犹记得外婆过世时,我手触尸体的冰冷,那种我幻想过千万次当我面对真实还是依然不住震颤的刺骨的温度。
如果没有深深地爱着,就不会有伤心,因为深沉的爱,失去时才如此不堪承受如此痛彻心扉,然而当我追忆生活的点点滴滴,却又有温热相伴,外婆的饭菜外婆的关怀,她不善言语却时不时就能感到的正在流动的爱,如影相随。
得到就是失去的开始,我们却依旧乐此不疲的奉献着彼此。
影片快结尾时,敏宇手捧蜡烛在圣诞节时牵着贞惠的手唱着“和你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关系,我的心无论什么时候还是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再见面的话,你唱歌全世界都充满了你的香气,和你见面那天我会深深的记得……”或许就是对离别最好的致辞。
我不知道为什么文玉的死亡执行令会来的这么突然,在我毫无防备的时候,但文玉和女儿儿子相互拥抱并最终得到了女儿的宽恕的时候,当文玉踏着狱友们的歌声,踏着“白色栀子花”的悠远悠扬,身披圣母的光辉渐渐淡出的时候,还是令我来不及憎恨导演而感动得一塌糊涂。
在我们深藏的血管中总是流淌着温热的血液,我想那是灵魂的温度,我们心底的善良和美丽,我们温柔的羽翼和生命力。
我总觉得影片想说的东西很多,我总觉得我想说的很多,我获得的观后感也远比文字更多,可是当我用心感受时却五味杂陈不知从何下手。
生命中总会遇到很多人,从陌生变得熟悉甚至深入骨髓,原本冰冷的心融化成热血,我们倾注爱,我们收获爱,我们失去我们拾得,我们哭我们笑都是因为有爱,我们被牵绊着也牵绊着他人,因为动了情,所以成了玻璃心。
其实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动情,但我们天性不够生硬,影片中原本硬邦邦的狱警方科长最后不也融化了心底的冰雪么?
我相信所谓的生硬都是因为心中对失去的恐惧,因为惧怕会红了眼眶动了情,惧怕心生羁绊而自我拉扯,于是有人穿上保护罩,而总有这么一些人会“傻傻的”用体温和生命去稀释周遭的冰冷。
让世界充满爱——尽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傻的事情。
就像贞惠和文玉一样,绽放着圣母般的光彩,照亮黑夜的恐惧,照亮自己和他人更加明媚的未来……因为不善言辞所以请你听我用音乐来诉说,因为笨拙所以请你让我用拥抱来诉说,时光啊请你走慢一点,一遍一遍让我在脑海中复刻,把相爱的人们的轮廓记得更清晰,就算最后没有在一起也真的没关系,因为我还有回忆,这回忆里充满了你的香气。
我们相爱,所以希望一直都在……
这是我接触较早的一部韩国电影🇰🇷,当时像是打开了韩国电影世界的大门,看完哭的稀里哗啦,大学那会选修影视鉴赏课的结课考试,老师给的命题是“情”,脑海里瞬间想起来这部电影,然后自己做ppt,自己上台讲解,老师最后给出的评价是“我的要求就是刚刚这位同学的样子”👏还记得当时ppt里穿插的是他们合唱团第一次上台表演的片段
电影看得老婆泪眼婆娑,我本来要给五星,但对这个结局很不喜欢,于是给了四星已经判了终身监禁的犯人还可以恢复死刑吗?
民众要求恢复死刑是从09年韩国抓获连环杀人狂姜浩淳开始的,这人被抓后毫无反省,引起社会公愤。
但是即使立法改变,是不是也应该从新刑法条例颁发那一天才开始执行才对吧?
+++++++++++++++++++++++++++++搜来的关于韩国死刑的文章,2007年的:自从1997年12月,对23名死刑犯执行死刑之后,直到今天都没有执行过死刑。
目前,有63名死刑犯处于待执行死刑状态。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现在仍存有很大的希望。
因为,韩国很有可能将要成为实质意义上的废止死刑的国家之一。
自1998年金大中政府(还有一说是金泳三政府)开始,直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次执行死刑,并且这一情况已经持续了9年零5个月,如果在未来7个月内不执行死刑,韩国将连续10年没有执行死刑,并被国际社会认定为事实上废止死刑制度的国家。
++++++++++++++++++++++++++++++++++++就算是故意杀人,罗文熙处于待死刑状态,也应该因其有良好表现免除死刑吧?
我觉得即使在咱们这种有死刑的国家也编纂不出来这种没有人情味的法律吧!
为了剧情就这样安排,是不是有点牵强了?
可能导演是想呼吁政府不要恢复死刑吧。
我看的时候脑子里一直闪过《四面墙》的片段,感慨韩国监狱秩序真好,真人性化。
韩国电影不错不可否认,但这么故意的,为了最后煽一下情,太不好了后来我想通了,棒子嘛,就那么回事儿吧。
温情的催泪弹,找不出不给五星的理由
敢不敢再假点。实在受不了脱离实际的东西。
感人催泪!
典型的梦想泪水罐头。边缘群体借家庭情节剧和励志片之壳重生。这种通俗非滥情,而是建立在普世情感之上,这个看似简单不入眼的东西恰恰被中国电影人所忽视,体制囹圄不是托辞。但美中不足是结尾,不符合常规法律逻辑,对观众的眼泪索取太贪婪,本该点到为止。
我是来看罗奶奶的。
娘的最烦催泪巨弹了~又毁掉我一包纸巾!
女主表演太做作 是挺煽情 不过没煽到我..
如果你想嚎啕大哭,一定要看此片,所以我又哭抽了~~~~~~~~~~~~~~~
没有想象中的好,部分似乎抄袭《修女也疯狂》。。但是由于罪犯这个特殊身份,还是有感动点的。。
之前就看过,今天又有人跟我说很感人一定要看。我只想说这片子跟大多韩国电影电视剧一样,剧情拖沓,并且泪点刻意,作的一米。就是要赚观众眼泪的,煽个毛情。无爱。
但凡上过两天班的打分估计都不超8吧。。这个电影的主角就仿佛小时候看的还珠格格小燕子令妃之流的印象,小时候我看会觉得真棒真可爱,反派为什么总是要绊住他们!但是现在长大了再看,理解了皇后和容嬷嬷在做什么,也知道了正常社会应该如何运转。太过理想化的监狱环境了,最后的死刑恢复这件事情也是非常韩国感的儿戏了……还有,富太太的戒指到底找到没啊!另:这个监狱应该叫做“酒店式监狱”
真的连1分都不想给,这也叫片?
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死亡。做错了事性就应该接受惩罚
我只能说 金允珍可以拿奖了 不知道哭点在那 只是有人哭了
女主闫妮...小孩挺萌
母爱永远那么伟大。和珉宇的情节像《结婚礼服》,指挥老师的故事像伦常恐怖片,女警像励志,排练学《放牛班春天》。常见元素碰撞出火花,韩国监狱人权保障不错呢。当然,ost不可错过
且不论犯人生活的真实性 在监狱里养小孩的可能性 靠 小萝卜头啊 太假了 太假了 一切的一切 都太他妈假了 如果走入剧情觉得挺感动 但看完一想 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音乐教授服了那么多年刑 最后还要枪毙 是国情的原因么 也许不是枪毙是注射 随便吧 烂
泪点很多,但硬伤破绽什么的也不少,总的来说还不错。【ps:女主也太像闫妮了吧!!】
煽情片. 还是我心比较狠.
··这部没煽到我,不是我要的眼泪·····,而且表演有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