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以为是小孩子才会喜欢童话,因为那些奇幻美好的故事都是虚假的。
现在,大人对童话故事也是百看不厌,虽然明知道那是假的,但是我们却希望、向往着有这样一个童话的世界。
在童话世界里,善恶分明,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坏人也会变好或者得到惩罚。
现实的世界,太难了!
故事里的主人公被下咒语,无法拒绝别人,但是她英勇抗争,最后摆脱诅咒,happy end!
现实可以吗?
你无法拒绝,无法拒绝奇葩的甲方爸爸,无法拒绝发工资的老板,没法拒绝亲朋好友的请求,无法拒绝头发越来越稀疏身体越来越差!
现实有很多我们无法拒绝和改变的事情,所以我们向往童话里的单纯美好。
Ella妈妈临终前对Ella说:“Remember,no matter what anyone says or tells you to do,look to your self!
What's inside you is stronger than any spell“——”记住,不论别人说什么或让你做什么,全都取决于你自己,那些在你内心的东西比任何咒语都要强大!
“
已经想看很久了,突然一时兴起打开看的电影……结果跟我朋友们说这部,她们居然小时候都看过了amazing.……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一样……安妮海瑟薇真的好漂亮好漂亮,明艳大气的美,跟上了柔光似的,哪里都很完美……声音好听长得漂亮身材很好还会唱歌跳舞!!
开口唱歌属实是惊艳到我了!!
现在看这部电影全靠安妮海瑟薇的美丽撑下去……真的就是公主气势啊!!!
不要太喜欢!!!!
虽然有一个缺点就是嘴巴大,但是大美女本来就是五官什么的都很大气好看。。
演技也很好!
被别人要求时做的动作真的像被咒语控制了一样,完全没有偶像包袱的!
小女孩演员也好漂亮!
很像安妮海瑟薇而且灰姑娘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公主,灰姑娘会哭会闹会打架学习好,举止没有那么完美,但是很生动,能够发现王子发现不了的问题,告诉王子民间疾苦,能够鼓励王子,一遍遍跟他说你是最棒的国王,摆脱叔叔统治和驯服的阴影。
这完完全全就是大女主文啊!
除了童话里的必要条件之反派永远很愚蠢,王子一定要救公主,最后其实救了王子生命,让王子获得人民喜爱的是灰姑娘啊!
Ella战胜了自己,聪明到利用镜子让自己摆脱服从咒语,从而解救王子,而她一路上帮助过的精灵妖怪们也都来帮助王子了,王子还被蒙在鼓里什么也不懂。
不过电影里的童话故事还是写得太浅显了,特效简直五毛钱,那些妖精巨人实在是……好突兀啊啊啊。
并且剧情还是有点无厘头的,毫无逻辑,很多地方也没头没尾的。
且政治隐喻比较多,比如平权之类,但不得不说叔叔和王子岂不就是……《哈姆雷特》?
但好在是个幸福的童话,王子也是真正尊重安妮的人,而且有些地方还挺搞笑的,最后两人一边打架一边谈情说爱太好玩了哈哈哈哈。。
就是中间ella总是被继姐强迫去做事看了有点可怜……仙女为啥没有惩罚啊!
里面的歌也好好听!
果然是迪士尼歌舞剧,看了就很开心!
很复古!
很有美式校园的感觉。。
安妮海瑟薇在舞台上被要求唱歌跳舞那里唱的歌好好听哦…幸福结局就好!
公主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很像一个小明星我想不起来了
裴佳欣…!!
我突然想起来了!!!
这个换景好绝 两个人好像又都好美
好漂亮的侧颜。。
下头就在一瞬间
点题了!
又心动了
好劣质的特效
好尊重女主。
发量多才能扎这种头发吗😭
这首歌好听!
啊啊啊啊啊
好聪明的女主
调情吧你们就
好好好Mandy。。
也是为了爱所以施出了正确的魔法🪄
这段边打边解释笑死我了
小茶杯感眼睛好看
没想到反派这样死的哈哈哈哈好草率
王子无数次强调是他救了灰姑娘 结果真正救了他的命的是灰姑娘
不过小情侣好甜!
哈哈哈哈哈
朋友也回来了!
还以为自己不再相信童话了呢。。。
看完它,骗不过自己。
还是那么喜欢童话,喜欢王子公主,喜欢精灵,喜欢一切善良纯粹的人或非人。
我想无论何时人们心中的那道深深的纯真都无法轻易抹去吧。。
魔法灰姑娘。
灰姑娘的老故事,魔法的新添加。
魔法一直都是属于西方人世界中的一种神奇的力量,就如同东方人世界中神仙们的法力一样。
从前对魔法很不感冒,觉得他们逊于神仙的法力,可是今天突然觉得他们的可爱之处也是那么讨人喜欢。
魔法森林,开始使我迷恋。
还有那种只适合魔法场景的配乐,也无比悠扬。
想象着,我都已经有些飘飘然了。。。
经历了越多的现实和残忍,我想终究还是要追溯人性本质,回归淳朴,这样人与自然才能真正平和的相处,我们也会变的舒心快乐的多。
“一位曾经被咒语束缚的乐天派女孩儿,如果有什么需要从中学习的,就是别一错再错,假如跟着心灵同行,将与歌声到达彼岸。
”这就是故事情节。
我想“服从”我们都知道,所以在人生中那些‘绊脚石’,那些为利益而出卖良知的人,利用了美好的服从。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心中的‘借口’。
她试图找到自己的教母,也就是诅咒者,目的是想认她收回诅咒,但是找到教母,教母的做法是让她自己勇敢的面对,让她自己摆脱自己心中的‘借口’。
记得教母说的话不,就是我们有相同之处的人该咋做的方法。
“孩子,你错了,大家都很喜欢我赠与的礼物,如果你不喜欢我给你的礼物,你自己除掉它,不要责备我带来的麻烦。
”还女主角妈妈的话“你的内心信念比任何的咒语都要坚定。
”我想每位妈妈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忠告也是指导,不是吗,所以看完这部电影你的收获了,你收获了多少呢?
这部无论故事、节奏、颜值,甚至寓意(是的,这个排在颜值后面)都比《公主日记》要好得多吧?
继承素未谋面的亲戚遗产,丑小鸭一夜变身白天鹅……我真的想不通……如果不是大脑停滞在小学阶段,谁还会喜欢这种东西……比灰姑娘最简版的故事还老套些。
对于心智正常的儿童而言,也是这个题材更讨喜吧。
我明白情分这回事,但给完那部高分还来嫌这部低幼的到底是秀智商还是秀智商啊……
服从 自由 争取个人主权 平等基本上来说 可以算作是影片的核心秉承了迪士尼一贯积极向上的特色对于小孩子来说 也许易于理解但是 对于成人来说 就真的是太过于童话了所以略显幼稚
有没有很多时候,你想对不喜欢的一切say no,可是无法开口。
影片中的艾拉便是如此,仙女对她施下服从的魔法,让她对所有命令都无法拒绝,即使是她不喜欢的。
艾拉被迫取下母亲给她的项链虽是童话的构架,但更多的是反映现实。
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有一种人,他们很少发脾气,总是满足他人的需要,甚至很多时候委屈自己。
这种人通常称为老好人。
可是,一味地满足他人也不见得都是好事。
当服从被利用,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所以,不要一味的服从,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决断。
该拒绝的时候,要勇敢say no。
没有人可以强迫你做不喜欢的事,除了你自己。
王子是个有想法有责任有担当的年轻人,可是他太软弱,太过依赖他的叔叔。
因为艾拉,他见到了各个民族的生活状态,了解了自己国家的民族歧视。
并一点点学会如何治理国家。
因为王子,艾拉打破魔咒,拒绝服从邪恶叔叔的命令,从此只跟随自己的意愿。
对的人能帮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只有遇到对的另一半,我们才能变成完整的一个人,成就更好的自己。
最好的爱情,是彼此救赎,无论外在,无关身份。
你瞧,巨人和精灵的组合,不也十分快乐吗?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遇到一个兴趣相投的人实属不易。
说是童话,其实更像现实的投影。
我们或多或少都能见到自己的影子。
比如,我很难拒绝别人(哈哈)全片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男女主颜值都很在线,场景不是迪士尼那种很魔幻的感觉,更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
最后的最后,王子和他的王后,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HAPPY ENDING
《灰姑娘》都翻拍多少次了,可是这个故事就算拍出一百个版本,照样有无数女人纷纷涌进电影院,城堡王子水晶鞋,这就是女人永恒的灰姑娘情结啊!
这版《魔法灰姑娘》已经一跃超过了俄乌合拍歌舞剧《灰姑娘》在我心中的地位,2004年的安妮海瑟薇和休丹西正是颜值巅峰的时候,不看剧情光是舔颜都能糊一屏幕口水,我得承认看第一遍的时候我捧着手机脑海里只有“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安妮海瑟薇好美啊啊啊丹西好帅啊啊啊剧情好虐啊啊啊”一百遍啊一百遍。
更何况在确保主角赏心悦目的前提下,难得剧情与颜值并进,把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改头换面编出了新意。
这是一个哈姆雷特+灰姑娘+白雪公主+傲慢与偏见的故事,被诅咒一生百依百顺的灰姑娘爱拉为了解除魔咒一路找寻仙女露辛达的踪迹,在巨人的婚礼派对上和王子察尔坠入爱河,被带回王宫却被王子的叔父现任国王设计在求婚的午夜时分杀了王子,要记得灰姑娘的诅咒就是永远无法违抗他人的命令,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不然就该叫做《海的女儿》了,爱拉凭借着对王子的爱克服了顺从的魔咒,而王子却误会以为爱拉要杀了他。
作为一个面向全年龄段女性的童话故事居然敢这么跌宕起伏这是有多恨我们啊!
其实把剧情掰开了看,灰姑娘被下的诅咒很有意思,仙女的诅咒是爱拉一生顺从,爱拉的母亲觉得这个天赋糟透了,但是仙女说“看我给了你一个多完美的孩子啊”。
顺从=完美,这确实是很多父母尤其是中国父母的梦想,孩子听话顺从不给自己添麻烦就是好孩子,要是加上学习优秀甚至能成为远近邻舍口里“别人家的孩子”。
爱拉就长成了这样的孩子,她没法拒绝继母和两个姐姐的命令,她被抢走了母亲的遗物也不能反抗,她含着泪和最好的朋友断绝了关系,她被国王利用用匕首与心爱的王子相向,她不能拒绝无理的要求,不能反抗暴力与强权,所谓的完美天赋成了伤害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的凶器。
爱拉握着匕首在顺从的本能和自己的意愿中流泪挣扎时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她向着镜子呐喊“你再也不会服从任何人”,匕首应声而落,诅咒当即解开。
这是多深的寓意啊,这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对软弱本能的宣告,也是对既定命运的了结。
如果顺从出于违背意愿的强迫,这种无缘无故不分是非的顺从,就是长期压抑自我消磨的钝刀,就是杀死自己和王子的匕首。
爱拉醒悟了,可是还有多少的“灰姑娘”不明白,所以依然有无数的灰姑娘衣衫褴褛拿着扫帚在壁炉前清扫炉灰,等着南瓜和水晶鞋从天而降。
还记得爱拉爱上王子的时刻吗?
王子说:“我不会强迫你,我不会勉强你做不想做的事情”,可是如果爱拉不踏上旅途怎么和心爱的王子朝夕相处啊,愿每个姑娘最终都能和自己的王子过上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觉得主人公的心地善良,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还有人不能只相信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先天的条件成为限制你的某些因素,但是只要坚定信念,就一定会朝着自己的方向行驶!
完全没有弃婴/堕胎题材该有的讨论深度和戏剧张力,女主全程表情木讷,全片充斥着与主题毫无关系的猎奇风俗表演,最后结局又莫名其妙地落在了检举揭发宗教骗子上。看得人昏昏欲睡,影片还没到30分钟时,后一排一大哥就已经打呼噜了。
支持张吉安导演
#HKIFF49 很喜欢很喜欢。对弃婴这个议题非常感兴趣所以一直很期待,影片里有很多隐喻,幸好有导演映后谈对这些细节有更多了解。我个人喜欢看对不同种族不同宗教背景兼收并蓄的片子,第一次知道米南加保的母系社会,第一次知道碟子舞,也第一次知道如果新生儿不写明种族就默认为Muslin……会推荐给朋友们看!ps.片尾有王宛之的歌 好惊喜
历经宗教、种族与男性三重压迫与剥削之下的马华女性,神灵受渎、祖先失语,唯有苏莱曼的戴胜从土中衔出脐带,为夜不能寐的鬼魅指路。张吉安带着blow up和卡帕的使命,近距离撕裂走向极端化之大马社会的猩红色伤口,girls help girls的微弱勇气也按不住充满愤懑与沉痛的控诉,真是刺刀见红的社会问题剧。片尾三位马族以外女性的无出路结局,就像片中廖子妤淹没在餐馆一群面目模糊的男性中之冰冷,不由得裹紧衣领。
还是张吉安一贯的风格,将马来民俗文化与现实结合。也是又一部男导演对女性命运与女性议题的关注。个人还是很喜欢的。片尾曲竟然是之之唱的!
非常張吉安式的敘事,但其實已將「靈異」降到最低,且不斷用詩化的片段去橋接整個故事以及大馬多族中女性不同卻相似的困境。從多個角度去窺探大馬社會以及這個無解的話題,當搖籃中的嬰兒搖起他的小手,人心就被牽絆,而好的壞的回憶跟著形塑,但同樣的自私,保護,孤立也在侵蝕著人心。業的造就,便是如此形成,男性也好,族群也罷,甚至只是「網民」,作為暴力施加者,話語強加者以及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的謊話編造者,完全不自覺,反而不斷地強化對立,才是社會最大的悲哀。
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语言优美流畅,让人仿佛置身于书中的世界。同时,书中的插图也非常精美,为整个故事增色不少
好久沒看過這麼爛的電影了😒開頭幾個場景還拍得挺有feel,本來還有有點期待怎知接下來的劇情就猶如其他馬來西亞電影一樣毫不合理(光我散場跟朋友聊就可以挑出十幾個點出來了🌚)拍攝手法糟糕,然後很多情節設計是為了劇情推進而硬塞,本來還想為兩個很喜歡的女主(她們演出得很好)而禮貌三星,見過看到(又出現在馬來西亞電影)的qj橋段我真的不行了🌚故事出現這種情節本身不是問題,但他這樣呈現純粹就是想毫無意義且片面地噁心人🌚(想噁心人你學學熔爐好不)不行了,越打越氣,我給了很多次機會了(這次還拉了我朋友去看),馬來西亞電影掰掰最後再吐槽一點:説男人全部是壞這個主題沒問題,但你把所有男人角色除了片面的壞以外毫無屬性這樣咋說服人(生理女性都看不下去了)建議解決方法:改成GL
马来的民族结构非常复杂,然而女性共享着相似的命运。但本片既想呈现这种议题,又非常迷恋于拍摄巫术等民俗的东西。看完不知道导演到底想拍什么。
节奏太慢 拖死电影 每个画面的出现都要有原因啊 能3s讲完干嘛要30s啊 拍电影之前有没有想过拍给谁 要拍给女性要拍给马来西亚华人要拍给少数族裔 这个加点那个加点小火慢炖 最后锅烧烂了
具备基础的人道主义视角,但对于如何避免议题的直陈、叙事的断裂、人物困境与解法的个例化戏剧化处理,导演所做的实在太少。若意图通过写实的社会派剧作剖析社会问题,单单依靠抖出猛料制造波澜未免太过取巧。以及,导演标志性的风土与民俗展示似乎仅起到点缀的装饰作用,甚至严重干扰着情境的构建。
TIFF 37th 11.1 Q&A
靠洗花水祛除霉运,戴孔雀翎求得幸福,天堂在母亲脚下,生命在女人子宫。米兰加保人的财产由女儿继承,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女孩的满月礼。这边的女孩不被重视,在电影院厕所里梦到被摸下体。长了双器官的婴儿要从性别里择一,意外诞生的婴儿要被丢弃。弃婴舱倒数的三十秒,也是母亲真正切断脐带的时刻。
结尾时候我哭死 不知道为什么…我挺喜欢的。看的很肉痛又很感动很难受,感受太复杂了……这太深了…ps呼唤一个片尾曲
摄影不错,表演不错,剧本一言难尽
看第二次发现了更多第一次没有留意的细节,但是还是没有改变不喜欢这部的感觉( )比上一部五月雪更易懂更明了一点的剧情,但是在这之下又塞了很多民俗、宗教之类的元素,以及听了映后感觉导演加入的这些元素及混搭组合让这部的表达非常个人化。看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可能是对于性侵犯的处理过于正能量和理想化了吧。
诞下又抛弃「双性婴」后痛哭流涕的印度母亲,转身竟能载歌载舞地庆祝婚礼;那些弱信仰的华人,面对一地鸡毛的女性困境,试图寻求神灵庇佑,却发现只是利用她们本就千疮百孔的内心深处那点点希望,对她们造成二次伤害,她们展开的报复与反抗,勇敢、伟大又辛酸。
音乐最佳 还是符号法 为善良的男导演加分 看完登 再看这个解气
砍掉二十分钟对叙事毫无影响,冗余镜头多为形式服务,对故事推进毫无帮助,节奏一塌糊涂。偶尔闪现的亮眼镜头也缺乏应有的延展与呼应,浅尝辄止,浪费了一个本可以更有力的题材。(其实我最喜欢电影院手挡镜头那段
明明去年《五月雪》就上过当 我怎么就不长记性呢意象很多 也知道你要拿来做什么但这样搅成一锅粥 没有讲故事能力只是把现象摊出来 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