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为什么好看,要引人入胜。
老戏骨们不评价了,觉得有聂远,大概不会烂的不能看吧。
但是看的时候突然发现很难受,说不上来的别扭。
聂远那一身的行头,让人看的很不是滋味儿。
经常有点出戏。
老戏骨们演的国军都是非常给力的,老王不用演,他已经做到了穿什么衣服就是什么人。
难受的是每次看到新人就出戏,迟迟的不入状态。
每次看到他们就觉得是一群狼里面蹦跶着着几只泰迪犬。
因为他们哈士奇都算不上。
旧社会的警察和当时新制度下的公安是不冲突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全。
但是让一个旧警察没有经历过任何教育的前提下去做反特的工作,让人很无语,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不放在眼里的人,当时的领导会用吗?
或许可以说,我们刚解放,急需大量人才,来不及培养。
但是反特这么重要的岗位,不培训就上岗,这个人要有多么的优秀啊。
可是主角明显不是,除了喜欢跟领导硬钢,耍小聪明,也没有突出他特别的能力啊。
建国初期的时候耍帅也可以当饭吃吗?
我们的影视演员好像现在就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时代,王志文老师年青的时候演戏也是这个样子的吗?
我们看看他以前的电视剧,很多时候剧情很烂的,能撑起整部剧的东西就是主角的魅力。
什么是角儿,就是一部戏里挑大梁的主啊,大家伙儿的工资靠着你来给发呢。
现在呢,一堆的老戏骨撑着主体,主角却是个添头儿。
不是青年演员的问题,这是当下模式问题,导演和制片人的眼光问题。
我们说大器免成,角儿绝对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靠着和明星彪戏就可以获取经验的,能够蹭的只是光环,不是能力。
当下的年青人不行先演演现代剧吧,毕竟这个最不违和。
多数年青演员上来就要演王爷,演的却像个古时候的王思聪。
看的时候觉得不如去看抖音的爽剧,毕竟一眼假,爽就完了。
演戏从来不是简单的讲话,就像一个什么也不会的人上了讲台,拿着经济学的书,你也不是老师,照着书念你当不了老师。
只有你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认认真真的学习过,才能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给学生们上课,灌输知识。
演员要演技吗,要。
可是有的时候也不要。
大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许多的主角连演员都不是,就是拉一个普通的人入镜头,就可以了。
周星驰可以随便拉一头牛入镜,星女郎开始也大都不是大红大紫的演员。
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
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多,其实不是说演员演技不好,而是选角不合适。
许多的年青演员在剧里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流畅线条明明就是一条蛇,可是他长着几双奇怪的像人的脚丫子。
让人突然的难受一下。
真不知道这些年青人将来老了怎么来挑大梁?
总体来说还是能看,不舒服只是心里不舒服,在这里骂完了就好了。
给四星吧!
毕竟是看王劲松,王志文演的反派让人看的也很过瘾。
我们中国是不是出不来好编剧了?
还是编剧的待遇与地位明显低于一部剧的其他工种?
因为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暗夜与黎明》这部剧,编剧最终能拿到多少钱。
但一看到这部剧的故事情节,可以肯定的是,他拿的钱要比那些主演少,但具体少多少呢?
主演拿了四百万,编剧拿到手的有没有四十万?
该说不到的,以王志文和倪大红为首的一众老戏骨,真是演技在线。
他们对角色把握准确,台词处理精准,每一场戏在观众看来都是享受。
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千万不能去认真思考故事的逻辑,因为逻辑这个东西,在编剧认真编了几集以后,就彻底扔掉了。
林少白可以仅凭着手腕上的一块胎记,就能判断出死者的确切身份,而号称经验丰富的老侦查员路正阳查了那么久,却就是不知道伯劳是谁。
徐巍几次从林少白手里逃脱,路正阳明知道他们是过命的朋友,却丝毫不避嫌疑,仍然让其担任调查组的重要组员,且继续亲自执行任务。
我们可以对任何嫌疑人进行监视监听,却单单漏掉了郑兰亭这个最大的嫌疑人,放任他屡屡制造恐怖事件…… 我大胆猜测,编剧可能只写了二十集就能结束剧情,可资方却要求他必须扩充(注水)到将近四十集。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商家愿意为该剧投入大量的广告宣发费用,剧组也才有底气支付主演几百万的出场费用。
换句话说,编剧几乎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听任资方的支配摆布,为了生存,宁可背负观众的骂名。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影视界的悲哀。
前几集我真的很喜欢,但自从徐巍开了那两枪开始,我继续追剧的动力,就只是靠那几位老戏骨的演技了。
没别的,老戏骨的演技是真值那个价,编剧的水准也确实真是水到了家。
今天,#电视剧暗夜与黎明# 王力群,终于下线了。
无论观众是否能接受王力群这个角色,我已经尽心尽力了,望谅解宽恕!
回首 2023 年的上半年接到《暗夜与黎明》的剧本,到完成塑造角色,历时三个月整。
在这段时间,我怀着非常复杂的心情。
首先王力群这个人物,是超出我自己本身的一些理解,因为我个人是非常排斥和反感这种人的。
王力群身上的有些特质,是我本身不具备的。
尤其在了解当年的一些敌特资料,更是让我对敌特分子恨之入骨,甚至对角色有了要放弃的想法……但因为导演和制片人的一句话,让我坚定的把要这样的反面人物塑造出来。
导演说:这是一部反特的教科书,你饰演的反派更应该把他独有的特质反应出来,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当年的敌特分子,是对国家对社会、乃至于对人民的危害有多大,起到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
在听完导演和制片人的话,心里有了一种的责任,我开始从新解读剧本,建立人物。
给王力群增加人物前使,人物细节:吃苹果,蝴蝶刀,另类的犯案表演心态……等一系列细节。
目的只有两个:一就是撑起其它人物的关系线,推动剧情发展;二就是让观众增加对王力群的恨忆点。
在王力群的塑造里,感谢全组所有人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还有宽容。
在这里我要感谢 :王志文老师,倪大红老师,温峥嵘老师,聂远老师,孙岩兄弟,哲远 弟弟等众多老师对我的包容,才让大家能看到很多,我和各位老师们的即兴表演的每一场戏。
要感谢的人太多,要说感谢的话太多,再次无以言表,真的真心感谢🙏🙏🙏也谢谢网友们给王力群起的外号:苹果哥🍏,苹果醋,鹰子🦅,哈哈哈……希望下个人物,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惊喜带给大家❤️朋友们,咱们戏上再见!
主角林少必须是老上海精致生活的杰出代表,身穿美式M41夹克,脚踩定制蓝棠鞋,早餐豆浆、油条4件套、晚饭惠灵顿牛排。
靠着抖机灵,人脉广,混得开,带领我党主任路正阳深入赌坊、高级餐厅获取金库劫案线索。
他智勇双全,做事靠谱,闸北电厂救老路、精准定位找罗三、最早亮出王力群画像。。。。。。
处处留身影,件件抓落实,上得厅堂,下得贼窝,他还是四年前福州路爆炸案的亲历者,这样的特殊人才去哪儿找,最关键的是他还不需要经历成长过程,上手就来,真的好用还实惠(编外人员),堪称性价比之王。
后续剧情林少还会继续发光发热,用实力证明自己,转正成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看到姚安娜被绑架拿枪真的要被笑死,跟吃鸡一样一样的,和旁边正儿八经的演员格格不入,脸上白的跟其他人也仿佛不在一个图层,虽然但是男主也和她一样格格不入的突出,但是和安娜比还是略逊一筹,至少男主只有说词的时候才能明显感觉到台词的功底不行,好歹外型是OK的,但是姚安娜从头到尾,包括肢体语言和眼神都在告诉观众,我不会演戏。
林少白这样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少爷,在故事的最开始他其实没有思考过自己为了什么活着。
就算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他都可以舒适自在地穿梭在弄堂里,听街坊邻里一人一句林少,然后催一下拖欠很久的房租。
外面在打仗他说我该屯粮了,差点被枪毙又卷入国党的计划中他说没关系我香港有朋友我们逃跑吧。
他是一个特别自洽又自在的人,他的背景给他这样的松弛。
就是这样一个“我”意识很强的人有一天被一阵枪响打懵了,他犹豫了停顿了不是因为他被吓到了,是他活到现在第一次发现,有些事正避无可避地来到他面前,有些苦难不是在粮仓里囤满了粮食就可以躲过去,错过一张船票原来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很好看,想看他崩坏又重建,想看他回想当初没坐上那个船感到恍惚的瞬间,再看着拥有了船票却仍回头的徐巍,去想明白真正打不倒的不是塞满了的粮仓而是被信仰填满的心脏。
总体一部还不错的谍战剧,但剧的后半部问题很多,伯劳和徐威明明都登报通缉了,仍不做掩饰的时常在大街行动,一次次抓捕行动失败,尤其是饭店抓捕一场戏,竟不做全面包围,让伯劳和徐威轻松的逃走,还顺便抓走了抢救伤员的金妍,旁边竟连一个保卫的人员都没有,这些情节实在是幼稚,令人吐槽。
医院抢孩子一节更显示出编剧的无脑,尽显公安人员的无能。
好好的一部剧,彻底烂了。
故事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让我们能了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较为真实的时代背景。
尽管抗日战争胜利,内战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书上寥寥几笔的记载让我们看到的是解放胜利的繁花。
但是当我看了这部电视剧,金圆券的退场、银元挤兑人民币的“炒币”风潮、米面粮的价格高涨、供电厂被炸毁....我才明白,尽管战争结束,但战争的余波让动荡的时局尚未平定下来,老百姓的生活也远没有想象中的安稳幸福。
政治权力斗争,最可怜的永远是无辜的老百姓。
国民党为了胜利不择手段,把人民当成政治权力斗争棋盘上可以随时舍弃的棋子,认为“老百姓不过是蝼蚁”。
相较之下,共产党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其实这场战争的输赢早已注定。
正如片里伯劳和早餐店老板的对话:
“也未必吧,你看前两天飞机炸弹都来了”“他炸的时候老百姓就知道,他回不来了”“为什么呢”“你看炸别人的东西他不心疼,上海他都敢炸,他自己心里就清楚,他回不来了”是啊,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当为官者把枪口对准无辜的老百姓时,就注定会被人民推翻。
毛主席曾说过,“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一个人做不了铜墙铁壁,但一群人可以!
让我们团结起来吧!
暗夜总会过去,黎明必定到来!
我不相信中国这么多影视工作者搞不出来一个合理流畅的剧本,现在很多剧一看就知道,这是受到不明外力作用动过的。
演技差,你就老老实实的从配角演起,非得抗主角,你戏份一多,暴露的弱点也就越多,剧情不需要你这么多戏份,硬加,就会出事,就会让人看出来你在混。
莫名其妙的角色,一出场,大家就知道,这又是哪个关系户进来刷履历了,大家都不傻。
因为不需要这个剧情,也不需要你这个角色。
一部剧就这么点时间,演的好的人你不花功夫雕琢,给乱七八糟的人一堆时间,除了粉丝,谁感觉不出来呢?
隔壁山花烂漫时里聂远的戏份比这部戏少多了,但明显感觉人物塑造比这部剧好太多了,难道聂远演技这么不稳定吗?
这部剧聂远的角色形象扁平极了,哪里像个有血有肉的人。
有时候很多事就很简单,纯粹一点就好办,想太多,真的就弄出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些年已经不少见了。
罢了,喷完又能干嘛呢,还是会继续。
真服了…资本家的丑孩子就别出来丢人了真的!!!
刚出来那个发型我就想把他头拧了!
那个时期你有功夫理2024年的发型。
一忍再忍!
看看很多剧情解析,醒着头皮遇到主角就快进咬牙看,太痛苦了。
装造其实主角也很草率,根本没有带去周围的年代,一看就是现代奶油味。
所有人都是男性的特质,只有他不知道还以为韩系组合出道呢。
局势紧张,阿富汗真人间地狱,愿世界和平。男主演技一般,女主清秀过人
片尾的文字显示:这是法国史上组织的最复杂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可我看完觉得“就这”?全片男主人公就没动过手,特战队的枪就是摆设,没射出一颗子弹,紧张场面倒是有,可总有一种干打雷不下雨的疲软感。题材很好,演员也很棒,但故事讲的一般,最后甚至还带有一些说教的味道。
看一半撤了,受不了了,男主强行把女主拉出去做翻译这么危险他竟然一意孤行离开了射击距离,女主妈发现戒指不见了非要回家拿然后意识到家回不去了整这么一出温情,偏偏最后一辆bus无法通过限高杆脱离大部队偏偏女主妈还在上面,没有证件的艺术家因为记者一同交涉就进入了撤离名单,男主没得到最终同意就谎称拿到了feu vert,等等。归根到底,男主太自大,有点讨人厌,还道德绑架同事。其实我没有明白的是,为什么是撤侨,只撤法国国籍,其他那么多在栅栏外挥舞着证件的人就是不搭理是为什么。
一般
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想逃出去,这个国家就有问题了。
现在,仍旧
法国爱国宣传片,能拍得这么生气全无,我不李姐!主演全员圣母,男圣母女圣母,做作得要死!群演全员道具人,毫无灵魂。不过他们也可能真的没有灵魂,有一瞬间甚至觉得这些人民配得上他们的苦难😵💫。导演我谢谢你,不要再拍了。
这么悲惨的一个事件,终于有一部电影出来纪念了
真实故事很感人,但电影后半部分拍的相当拉垮。很讽刺的一幕是在美军机场前,面对成千上万的绝望的阿富汗难民,只给最后一辆bus上的人挤出一道放行通道——导演想体现人道主义,观众只看到了选择性的怜悯和巨大的冷漠。
特別特別好的題材,然而碰到無法具體操控的主創,太遺憾了,法國不是沒人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