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三国的星空 第一部,Three Kingdoms: Starlit Heroes

主演:檀健次,路金波,旺旺,任俊鹏,杨卫,良生,方浩然,沉寂,囧森瑟夫,一舟,肖合来提·艾尼,巽辰,易中天,李潇宇,蒋钲圣,陈一伊,何梓骞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5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剧照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2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3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4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5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6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3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4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5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6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7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8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19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剧照 NO.20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长篇影评

 1 ) 把曹操刘备化,把袁绍曹操化

可能是历史上曹操“枭雄”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主创便把创作焦点聚向曹操至善的一面,把曹操刘备化,把袁绍曹操化,又把曹操“黑化”的导火索简单化(单论一个董承截诏),使得全片观感滑向古怪,少时印象与电影新说两者互搏。

但要是从一开始就接受电影所塑形象,那本片无论叙事还是画面,都是流畅且考究的。

从片尾鸣谢的大量博物馆单位可见本片对其出现历史文物的严谨程度,同时动画做出了文物质感与历史厚度,官渡之战实为震撼,权谋角斗也层层升级,是和《长安三万里》一样适合全龄观看的历史教育片。

但《三国》缺些灵气,使它无法与《长安》一般动情。

两部都采用平叙,时间跨度大难免带些流水账,《长安》便用浓厚情感弥补了叙事零散,叙断情不断。

而《三国》把核心压在曹操上,相对袁绍来说曹操形象反而比较扁平,导致“黑化”时情感冲击也淡淡的,前后对比不明显,挺可惜的。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2025)7.42025 / 中国大陆 / 动画 历史 / 于孟 袁原 / 檀健次 路金波

 2 ) 两个小时,跟着他们一起,经历了波澜沉浮的大半生

国庆档第一部,选了《三国的星空》。

发现好多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的,在坐满小朋友的电影院里,居然安安静静地将整部电影看完了,真是神奇。

没有小孩因坐不住而喧哗,也没有小孩因无聊吵着要走,可见,孩子们也被吸引了。

让我意外的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居然是易中天。

小时候,就喜欢守在电视机前看他的百家讲坛,他述说中的三国,似乎和别人不太一样,仿佛听的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邻家某个熟人的事,有一种说不上来的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也延续到了电影里。

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跨越千年而来,出现在大荧幕上,他们明明只是动画形象,却在故事的推进中,疯狂长出血肉来,他们不再是历史书上冷冰冰的名字,而成了活生生的人。

直到电影落幕,才将自己抽离出,唏嘘不已,两个小时而已,我却仿佛跟着他们一起,经历了他们波澜沉浮的大半生。

电影里的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太好了一代枭雄是如何形成的?

少年义气机灵的曹阿瞒,青年壮志凌云的曹孟德,中年野心勃勃的曹操。

他活在真挚的热血与隐藏的虚伪中,他并非一开始就为贼。

权谋背后,是人性的抉择。

四世三公的盟主袁绍是如何没落的?

讨董卓,平四洲,领军数十万,强霸一方,出道即是巅峰。

他活在毫不掩饰的骄傲中,并非一开始就为败寇。

反差割裂的结局,是自负的结果,也是命运的无常。

还有一个人,我以前从未注意过、这次却在电影里重新发现他,一个在三国乱世中,存在感很弱的人——少年天子刘协。

原本,他在三国历史里,只是活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中,而这部电影,却鲜活地塑造了他,让我看到了,他既是天子,也有血有肉的一面,很是动人。

十岁时,他委屈丧气地在案桌上跳脚,所有人都尊称他一声“陛下”,可他唯一能做主的,只是后宫那三十个痰盂;十四岁时,他跪在祭天台上,替罪人挨鞭祈雨,他说“谁是罪人?

我才是罪人”;十六岁时,他将匡扶大汉的希望寄托于曹操,害怕祖宗四百年江山葬送在自己手中,夜不能寐。

这个天下,早已不是他能承受的天下,这个孩子,只能隐忍无奈地,从风雨飘摇的汉末路过……他和曹操并肩站在残破的皇城之上,追忆着过去绚丽的洛阳时,那一桥段的画面堪称视觉盛宴,美得如梦如幻。

在宇宙浩瀚无垠的星河中,有新星亮起,也有流星滑落,更反衬出一丝怅然与凄凉。

他说回家,可家早已没了,天下之争,无关他,而伤得最深的,却是他。

不得不说,电影的文化底蕴很扎实因为这份底蕴,无论是那些人,还是那些物,都变得厚重起来。

看到结尾那几十上百家的博物馆,一整个震惊住。

原来,服装、配饰、餐具、兵器、礼仪等等,都是经过历史考究的。

怪不得,整部电影气质典雅,透着浓浓的汉风古韵。

值得一提的还有官渡之战部分,相当精彩。

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影视剧里,如此直观地看懂了冷兵器时期的战争,从兵器的种类,到排兵布阵,都拆解刻画得很仔细。

场面恢弘大气,日食那里,更是将战争场面推向了高潮,渲染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壮的美。

怎么能不悲壮呢?

想到这些有名字的将,无数没名字的兵,他们都曾是千年前真实存在过的人,就不禁有种恍惚感,脑海里闪过曹操高举杜康,吟出那一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沧海一粟,吾生须臾,我看的哪里是电影,我看的分明是他们的人生啊。

 3 ) 易老师你这里欠我的用什么还

太好了,这是真史,我们有救了!

看完后喜欢曹魏的和不喜欢曹魏的都潸然泪下,我的动容之情难以言表;曹操竟成后汉末唯一纯白的茉莉花,是汉末帝王将相与群雄的白月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被逼的啊😭刘协他超爱的,be like朕与卿之间的一切刀光剑影都是误会,是小人作祟,朕信你啊朕的大汉忠臣😭这时候又有人要问了,怎么通篇不见袁术出场呢?

可能因为他直接附体了袁绍吧,讨董还没开始,拦不住的本初大小姐就跳过了刘虞,直接告诉大家他要坐拥半壁江山,把自己表现得格外若至与口无遮拦,只为衬托他的总角之交曹孟德是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是我们大汉最左右为难的忠臣😭曹孟德啊曹孟德,你都是被逼的——我懂了,我现在都懂了,你是plan b,你是选项E,你是那只被种族排挤的狗,你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你杀董承是被逼的,当权臣是被迫的,与袁绍决战官渡是为了刘协的;世人笑你是奸佞,你笑世人不懂你和刘协纯粹的君臣情;宛城之战和徐州屠戮是影响你的仁慈的,被陈琳骂得头风初愈被祢衡脱衣击鼓咒骂是影响你的爽朗的。

你是一个阳光开朗大男孩,曹孟德;可恨我从前只喜欢你的野心和权欲,可恨我从前喜欢欣赏你从能臣到奸雄的复杂魅力;是我不懂你,是我们都不够懂你!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为什么终其一生没有称帝呢?

是因为忘不掉荀彧那一双忧郁的眼睛?

是因为忘不掉袁绍那一张傲慢的面庞?

是因为忘不掉刘协那一身张扬的红衣?

正所谓知其燃而不知其所以燃,以前种种,都怪我太过浅薄;而从今天起,我将忘不掉你在得知衣带诏后于破败荒亭中枯坐一天一夜时那双忧郁的眼睛。

易老师,这盛世如你所愿。

 4 ) 电影生于浮躁时代,也经得起时间考验

b站搜三国的星空,几乎是骂声一片,成了“一家”之言。。

个人认为,电影单单从技术上,已经在国漫界中走在前列了,演绎出战争大场面的动漫并不多,且在服化道的考据上有东西,制作组花了一大部分心思。

且艺术创造上面这样改编问题不大,第一部突出忠,第二部突出奸,相当有戏剧性。

只是“曹操和易中天”放在一起,在b站包括豆瓣不可能不让一群批判易的up主狂欢,人云亦云,我出电影院时变在哀叹,电影是好电影,我很喜欢,只可惜它的受众寥寥可数,评论不说两极化只能说单极化。

其批判的内容其实根源其实也与电影本身好坏(艺术纬度,技术纬度,社会纬度,观众纬度)无关,他们选择了流量最大的一种评论方式,讨厌曹和易的会更加讨厌,并聚在一起。

曹操是复杂的。

不仅仅是由于《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也因为民间对曹操的既定印象,包括戏曲中象征奸诈的白脸造型,以及那句大家熟知的“宁教我负天下人”的名言。

但同样不可否认,演义中他以汉相的身份南征北战,平定了大半个北方。

当天子落魄在外,也只有他去迎奉天子。

曹操自己的《述志令》也曾说过: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他当然有忠的一面,再加上三国,后期他确实权力膨胀,野心渐长,但是这是官渡之后了,官渡前,他尚未站稳脚跟,随时可能满盘皆输。

演绎出来的历史,都有一个共通性,就是有着强大的归因效应。

什么叫归因?

就是从结局倒推因果关系。

比如因为某件事情的失败,就判断之前所有的行动举措是错误的;而由于最后的胜利,之前所有看似稀里糊涂的行径也被解读为大智若愚。

而历史上很多著名事件,在删除了大量繁琐的过程之后,往往会让当事人,也就是主要主角成为历史归因事件的“受益/受害者”。

所以这时候突出他的忠,我觉得没有问题。

B站和豆瓣铺天盖地都是那种“曹操,忠诚?!

拿了刘皇叔的剧本吧”以此来批判电影,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只是因为他想喷所以喷了,只因电影是曹操主角,易中天编剧,无论他最后的呈现是如何,他们都会喷。

换一个编剧,换一个主角都,相同的电影制作,口碑与现在肯定是两大走向。

易中天走出了一条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路,是反复研究、深思熟虑的作品,却被碎片化的只言片语、口耳相传骂的狗血淋头,也是反映了时代的浮躁。

特写此文。

 5 ) 少年时代的“友谊”敌不过成年人的欲望

电影的制作水平佳,故事讲得还算通顺,只不过人物构建的水平欠佳。

人性是复杂的,展现三国时代人物的人性也确实不容易,电影的处理方法还是简单粗暴了一点,枭雄没有了,曹操被塑造成拥护汉室的忠臣,而其他人物也就顺势被塑造成图谋之臣了。

其实,所有人都不过是为了占据江山而已,不过是其能力和形势可以走到哪一步了。

为小皇帝设计了几个细节来呈现,但看不懂他到底是有权、还是没权?

似乎是有主意的,没随董承去,而且换了服装和曹操策马而去了,还把酒言欢。

但董承谏曹操杀人,他就下密诏了(也不评估一下他的诏有没有人执行)。

去曹营一交心,和曹操又解除密诏误会了。

执政这么儿戏的吗?

题外话,这董承改密诏,也是一条死罪了。

以及,为什么要创作“麦子”和“老者和娃娃”,“麦子”拉低了曹操的智力,而“老者和娃娃”出现战乱之年太过违和,这两人不应该更适合逃难的角色吗?

反而掐指算一算江山社稷了。

幼稚!

 6 ) 三国?不!这是网红“教授”扭曲史观的生意!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人民生活最水深火热的黑暗时代。

屯田制是剥削人民的暴政。

任何以英雄史观描绘屯田制正面意义而弱化或忽视人民被剥削的事实的编剧,都是史观有问题。

易中天要我们同情刘协,说他是一个苦命的孩子。

我们更应该同情的不是易中天口中苦命的天子,不是“可爱的奸雄”,而是那些被曹操强制屯田的流民,那些死在一次次屠城中的百姓。

三国这段黑暗时代,值得被记住的,不只是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权谋与功业,更有那些在战乱中挣扎求生的普通民众:他们如何躲避兵灾,如何在屯田地里谋生,如何在苛捐杂税下维持家庭 —— 这些 “无声的历史”,才是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关键,也是我们反思 “剥削与正义”“个体与时代” 的重要依据。

当一个有影响力的学者,在解读历史时有意或无意地弱化这些 “无声的历史”,本质上是在窄化历史的维度 —— 把 “多面的历史” 变成了 “单面的英雄赞歌”。

而这种窄化,会让我们失去对历史的敬畏:忘记了 “统一” 的代价是无数人的牺牲,忘记了 “制度” 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苦难,最终也会忘记 “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普通编剧编这种东西可以宽容,这也是一种历史叙事的惯性,当做艺术作品来消遣还可以。

但一个跨界的网红教授,掌握着更大的话语权,这种史观不能宽容。

他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局限在艺术作品,他头上的“学者、教授”标签会让孩子们更愿意相信,从而同化成他的史观。

“易中天理解的三国”已经被易中天经营成了一门生意。

易中天的史学修养并不高,他通过一些“为民发声”的言论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有良心的意见领袖”,但是他暴论频出的史观暴露了那些只是他作为生意人博取好感的场面话。

希望朋友们不要把他当做“历史真相的传播者”,也请一定淡化他“教授、学者”的标签,在三国历史这个问题上,易中天和其他任何网文作者没有区别,甚至史观还很扭曲。

总结来说就是,把他当网红,把他的东西当消遣品,别当真。

强烈不建议任何家长带孩子去看这部电影,也不建议让孩子们看易中天对三国的片面解读。

 7 ) 易中天!你不知道《王者荣耀》吗?

这是我给Deepseek的提示词:写一篇关于我是一名影评人,请结合我的观点写一篇《三国的星空》的影评。

我的观点如下:一、大概二十年前(2006年),《百家讲坛》曾让易中天家喻户晓,他算得上影响力最大的三国知识科普学者,他大部分历史爱好者们分清了这段中国人“最熟悉”的历史正史与演义的区别,没想到二十年后他竟然搞出了这样一部不伦不类的作品,几乎把他二十年前所做的一切都否定了,借用章金莱老师的一句话说就是:“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二、不过我多少也能理解易中天这么做的原因,他可能是想用更时髦的方式让年轻人(我觉得主要是05后和10后们)接触并理解这段历史(说个我在看电影时的亲身经历,电影在放一段情节的时候画面给出了地名的字幕,一个应该是檀健次粉丝的小女孩指着字幕问身边的小伙伴汴水的汴怎么读)。

三、但我理解不了的是如果真是拍给这些小朋友看得,为什么你有些地方又搞的既严谨又抽象,比如没有马镫,但骑兵却能做出只有依靠马镫才能做出的战术动作,又比如奇袭乌巢是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关键战役,但电影表现的就是强攻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四、除了想把这段历史介绍给年轻人以外,易中天几乎完全没有考虑到这电影更多的受众应该是二十年前那批受他影响的,像我一样的历史爱好者啊,尤其是他把曹操早中期最重要的功臣之一典韦的故事都安排给了许褚和一只狗,那只狗我其实也能认可,毕竟在动画片里加小动物算是常规操作了,但许褚是个什么鬼?

在年轻人最流行的游戏王者荣耀中,典韦的全段位登场率数据因统计时间和来源不同而有所差异。

根据2024年10月8日腾讯新闻的报道,典韦在全段位的登场率高达24.9%,在顶端排位中出场率降到了14.8%。

而根据2024年10月12日cryouxi.cn的消息,典韦全段位出场率是24.7%。

至于许褚,截至2025年10月1日,王者荣耀中并没有名为“许褚”的英雄,因此无法提供其登场率数据。

你可能是将其他游戏中的角色与王者荣耀混淆了,或者是存在一些误解。

易中天你连王者荣耀都不玩,你还想拍个电影给年轻人看?

这样的话你还不如直接拍《代号鸢》给年轻人看更好。

五、我想问问易中天老师到底是怎么想的才署名了这么一坨屎的编剧和监制,如果你是被资本裹挟了,那你就眨眨眼,如果不是请告诉我理由,看我猜的对不对。

的文章,写作风格为幽默,2000字左右这是Deepseek生成的影评:

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本文版权归作者 ev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8 ) 三国的星空

看到有人对比《长安三万里》,一想确实还真是,都是讲讲故事,念念诗的类型。

甚至我觉得《三国》制作上更精良。

但是!

但是高适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不熟悉的故事,整个剧情还是吸引人看下去的。

三国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啊,看这电影就像在看三国电视剧“解说”一样,每个事都浅尝辄止,某某节点,发生了某某事;某某节点,发生了某某事;最后,官渡决战,完。

不同于其他主流三国影视作品就这么几点:1.因为讲的是官渡之战,有一段曹操袁绍小时候的羁绊2.曹操是“汉臣”形象3.献帝有几段高光(应该是最圈粉的角色)4.中间有段“美食节目”不错,能感觉到是花了心思的5.狗。

意义不明,太出戏了,感觉就是为了吸引小朋友强行加了一个萌宠角色。

曹操带着狗打仗就算了,去见皇帝也得带只狗。

嗯,这就是全部了,“三国电视剧解说”(流水账)+以上五点

 9 ) 光线真能贱成这样吗

七月看完追光的聊斋,一看片尾贴片是三国,我还有点难受,心想这么快就要做三国了?

追光的新文化系列是我很不喜欢的序列,奈何第一部长安三万里叫好又叫座,能赚到钱,我作为追光粉丝就不说什么了,商业动画公司还是得赚到钱再说。

最近一直在旅游,听到三国要上了,一回来我就买票就进场了,坐下来看到开头才发现是光线的三国。

准确说,追光的三国叫《三国第一部:争洛阳》,光线的三国叫《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我又赶紧去查了一下立项时间,追光是23年12月立项,光线是24年3月立项,一看就知道光线是惯犯了……追光立什么,光线就立什么,追光做什么,光线就做什么而且得先上,让观众先入为主,真贱啊……我从很久之前白蛇的时候就感慨了,光线这种手段差点让追光一蹶不振,这手段真是下作,下作得没边了……我之前看深海的时候就发誓,这辈子不看光线的院线动画电影,结果这次防不胜防还是被骗进来……光线你赔我票钱行不行啊,好看我都忍了,这玩意儿你觉得好看吗?

啊?

真是难看得没边了行吗?

37块钱我干点什么不好,鸡蛋煎饼我都能吃大好几个了!

做历史题材不厚重,还搁那嘻嘻哈哈的,你以为还是做魔丸吗?

神话可以解构,历史题材你加上这种无聊的戏说搞笑元素,你以为你在搞历史题材轻喜网剧吗?

光线你__ __不__啊?

配导陈浩也怪幽默的,配音一个比一个难听,小皇帝的台词都说不清,糊里糊涂的,给我听不会了,袁绍的配音应该也是老演员了,配这么烂,你配导难辞其咎,檀健次我都懒得骂了,跨界有什么好说的;台词写得也是真烂,大量的长难句+各种定语,这根本就不符合中国人的用语习惯,完全是西式的台词,还有各种网络用语和梗(还有大明王朝的梗);文戏更是烂得没边了,人物塑造更是顶中顶烂中烂,你说这是曹操梦男易老师操刀的剧本那我还真挺意外的,因为完全没有写出曹操和荀彧的人格魅力,我只感觉到莫名其妙,不要再在这种历史题材里搞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了我求你了,烂,真的烂,上次这样烂到我看到一半坐在电影院里就开始写影评骂制作的还是749局,陆川啊,你真是来早了,你来晚点我可能之前都不会那么骂你了……我现在就一个诉求,就是光线能不能赶紧把这37块钱的票钱还给我,还有就是下次能不能别再贴着追光了,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看得出光线是真爱追光,什么都要复刻一下,偏偏没有一部比得过,下作,真的下作……

 10 ) 我(《三国演义》原著粉丝)的一些想法。

之前在课堂上给小朋友们讲过三国的主题课,我曾经说三国出现过的所有叫的上名字的角色都是闪耀的。

这些所有的名字就像群星之于黯淡的天空;鲜花之于枯萎的荒原。

然本作随叫作“星空”,耀眼的可能只有一个。

我觉得《三国演义》如此富有魅力原因有二。

一是“忠”的展现,这毕竟是我们人民骨子里流淌的对于“正”的拥护与爱戴。

二则是“理想”,书中对理想的刻画我甚至想说是伟大。

文中矢志不渝的理想,不断传承,如火炬一般最终却又熄灭的悲壮的理想。

这一切大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却不敢追求或中途迷失的东西。

然此电影讲“忠”与“理想”的展现全在放在了人民口诛笔伐了两千年的的“国贼”身上。

曹操自然是魅力与张力的,他的雄才大略、唯才是举、豪放的文学气质以及最重要的复杂矛盾(奸诈、多疑却又慷慨)。

可惜本片就单单放弃了最重要的,不遗余力去给这个魅力满满的角色洗白以此变得毫无魅力。

近几年给三国时期的负面人物洗白的作品太多了,如《“大军师”司马懿》、《虎啸龙吟》等。

诚然,制作精良,镜头以及服化道包括演员演技尤其出彩。

可就是没有成为经典之作。

因为他们所歌颂的这些人,“忠”是一种虚伪,“理想”是一种阴谋。

即便如此,上述的作品还知道给司马懿合理的黑化所转折,然本片是没有的,甚至政治阴谋都是脸谱且低幼化的。

为了烘托主角,不惜将小说中愿意为国家社稷、尊严赴汤蹈火、舍弃一切的忠臣刻画为跳梁小丑与大阴谋家。

一切的行动都是因为这位的“离间”。

当然,这不构成黑化的理由,也不知道主创是否知道我们都带等待一场黑化,直到汉献帝空降官渡战场为曹操助威那一刻我懵了。

合着六老师那句话是为您说的。

那既然是正义之人、正义之士。

被残忍屠戮的徐州百姓是什么?

被无辜杀掉的皇亲国戚、怀着身孕的贵妃又是什么?

为了私欲曾违背的人乱又是什么?

这些电影是来不及给我们做解释的。

如果曹操真的像电影所描述的那般,那在当初,他刺向董卓那一剑,我想应该是不顾一切地刺下去,而并非选择逃亡。

注:本片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

对刘协的角色塑造得非常棒,小说中他的首次登场是极具高光的。

在乱军之中挡在皇帝的身前号令叛军,这才让变态控制狂董卓盯上。

只可惜才华无所施展,一直被控制,充做各路军阀的傀儡…以往的三国作品都没有关注到刘协的韧劲与思想,本片确实注意到了;还有对于时代的还原以及一些诗性写意的镜头还是非常让我感动的(心里话)。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短评

陪亲戚的小孩看,居然还看感动了🥲感觉易中天有恋物癖,里面的器物比人做得精致。四星的电影,但这个片子完成的过程应该很不容易,情感上五星吧。的确很适合带小孩去看。

5分钟前
  • 老袁
  • 力荐

29日晚上看的首映,总体来说很浪漫,适合亲子,有点长安三万里的感觉(诗歌不多)。个人觉得亮点是人物,袁绍是曹操陪衬,用笔不算太多,但那种轻浮的野心家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曹操是易中天的曹操,高度作者化,曹操那段自我怀疑的抒情戏颇像黑泽明的武士,搭配郑问风格的舞美,太80年代了!董承的脸和汉臣的装饰很像老三国,董承反倒是本片最接近历史的角色;刘协个人觉得一般,可能孩子们喜欢吧。说到孩子,洛阳的塑造和毁灭、星光璀璨和《观沧海》的诗歌、一些文物的出镜,比较适合亲子;群雄逐鹿的沙盘演示和战场表现,令我们玩三国志和群英传游戏的中年人觉得亲切。易中天本人亲自出镜配音,演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和剧情基本无关,果然是入戏甚深啊哈哈。最后,本剧不是三国志或三国演义的改编,是全新的三国题材动画,不必拿历史和小说对勘。

7分钟前
  • danyboy
  • 推荐

曹操与袁绍的爱恨情仇

12分钟前
  • 忽而今夏
  • 还行

易中天私货都塞烂了,净欺负这种对三国不太熟悉而且从小历史就学的不太好的人。要不是我有些历史基本常识,差点就把曹操当圣人看了。历史人物的两面性是一丁点都看不出来,况且还是曹操这样争议极大的人物。既然在情节安排上已经偏向低龄观众,那就不能如此刻板和夹带私货的刻画历史人物。3D场景的制作水准属于国创的中等水平,没什么说的,更何况历史神话题材的国创电影在技术力上极其的卷,这部完全排不上号。可能这一部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给完全不了解三国是怎么回事的小孩子们科普一下三国人物吧,尽管是塞过私货的,但毕竟三国的内容在中国太常见了,随便搜一下信息就能看出来里面的刻板人物刻画,也很难说完全误导小孩。就是没啥看这个系列续集的意愿了,没什么太大亮点

16分钟前
  • 安哒丶小可儿
  • 还行

易中天监制编剧补上了国产动画一贯最大的短板(编剧),打了个厚实的基底。所以这个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有底气,每个三国人物的做派、行为,都能联想到易老师讲过的很多片段。易中天之所以能红极一时,就是因为他很擅长把历史讲得通俗易懂、具有当下性,《三国的星空》可以说是他作为曹粉写给曹操的一封“情书”,把曹操还原成一个复杂真实的人,自卑的霸总袁绍、仍有少年心气的刘协也都刷新认知。比起西游、封神,三国是一座有待大力挖掘的宝藏,起码这部完全没有照搬《三国演义》,而是重溯了真正的三国历史。三国其实也是适合合家欢的,小朋友看历史,大人看权谋。制作水准也超出预期,官渡之战的大战争场面,乃至一片烤肉酥脆鲜嫩的质感,都做得很精细。

2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易中天又来给曹操“翻案”了,难看!

21分钟前
  • 落叶
  • 很差

曹操视角下的三国故事,对于袁绍描写得还很到位,从语言、到动作、到形体姿态,都符合人设,但曹操的刻画却很了了,单薄也没有性格的立体感。此外,全局特别爱用闪回,比如狗狗的死,一堆蒙太奇闪回;曹操一箭射下袁绍军旗,又是一堆的蒙太奇闪回。整个电影感觉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的亮点,但也不差。

23分钟前
  • 拿铁比较重
  • 还行

看出来易中天老师想托举自己孩子的良苦用心了,可是电影不是百家讲坛,它不能只靠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专业的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28分钟前
  • 豚豚
  • 很差

把曹袁二人相爱相杀刻画的太好了。

33分钟前
  • 杜鹏
  • 力荐

我一个喜欢曹操的我都看不下去,你鸣谢了那么多博物馆考古队,就拍出了个这?本片除了画面和考究的器物,剧情方面一无是处,辣鸡中的辣鸡

34分钟前
  • chancellor
  • 较差

恋与曹孟德,易中天的史同巡礼。

35分钟前
  • 山微漾
  • 较差

易老师你何必啊,这个怎么搞成温情片了…篡改历史

40分钟前
  • 故园无此声
  • 还行

很难评,但不得不说官渡之战拍的真难看。而且强行加入玄学,欣赏不来

43分钟前
  • 藤原诚
  • 较差

对话戏太多,战争戏太少

48分钟前
  • 根据相关法律不
  • 还行

又名《易中天老师守护曹操第一部》✅

51分钟前
  • 雾都一枝花儿
  • 还行

又粗糙又精致的,你说文戏好吧,还能出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客观说这段历史确实也难改,年代有跨度时间线长,但抓了曹袁刘这条主线,人物塑造都很鲜明,改编称得上精彩了。找回了一点小时候看《品三国》、玩《曹操传》那种纯粹的快乐。还有,谁说尊曹就要贬刘,我是DD啊。

53分钟前
  • minorU
  • 还行

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称帝是因为忘不掉刘协那双忧郁的眼睛

54分钟前
  • 本尼迪克特甜
  • 很差

要不是看过三国还真容易被糊弄过去呢,好一个忍辱负重的大汉忠臣曹孟德,好一个向董卓投降的袁本初,十常侍乱政你是一点都不提是吧,感情所有的好事都让你曹操做了是吧,“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呢,我承认曹操是当之无愧的枭雄,但这么偏袒他的还真是第一次见,建议易中天直接另起炉灶写一份曹操演义呢。

58分钟前
  • 再度重相逢
  • 较差

三国之大英雄曹操传。全片都是飞越广东的4D电影视角有点审美疲劳,剧情也有点不够精彩 对话太多,几场大战还不错。四年级的儿子一直在问:狗呢?

60分钟前
  • 瑞鸡
  • 还行

袁绍好嬷,荀彧好嬷。袁绍两个🌟荀彧一个🌟

1小时前
  • 杂食鱼类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