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常和另一个世界的怪异
How to Be Normal and the Oddness of the Other World
导演:弗洛里安·波赫拉特科
主演:路易莎-塞利娜·加弗龙,科内利乌斯·奥博尼亚,埃尔克·温肯斯,Oliver Rosskopf,里昂·塔兹伯,Wesley Joseph Byrne,Felix Pöchhacker,David Scheid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语言:德语,英语年份:2025
简介:刚刚从精神病院出院的皮娅搬回父母家住,试图重建自己的生活。在一个如同她自己一样不稳定的世界上,皮娅在工作、失恋、药物治疗和社会偏见之间努力寻找平衡,以期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点。详细 >
z时代拼贴感很重
还行吧只能说。我是感觉到导演想表达,但是没表达清楚。镜头和节奏不错,配乐比较差。作为一个实验电影,鼓励一下。
很疯 很痛苦 很焦虑 看完想去喝一杯 或者找个人做爱 来抵抗这种混乱 想发疯 想伤害自己 又不想死 想被车撞 又怕摔坏手机 我刚买没多久 想去精神病院住几天 里面可以玩手机吗 可以喝酒吗 可以做爱吗 可以被车撞吗
它有关创伤、导致创伤的系统、正常与不正常之间的界限,以及 "治愈 "创伤是否是一个悖论。 一个人永远无法治愈自己,无论是靠自己还是通过他人。 与疾病和解的方法之一就是像孩子一样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我选择了生病"。 生病并非不正常,它有时只是抵达世界现实另一部分的一个视角。 即使身体衰败破碎至此,我仍旧想用最切肤的方式粗糙地与自己达成和解。
国人可能很难理解外国人眼中的人生困境,在我们看来太简单了
在我看过所有的精神困境相关影片里基本也算是最没有想象力的一部。开场第一秒就在期待一些有意思的视听,期待到最后一秒也没得到。
北影节第二部。好似用切分和呓语扇了我一巴掌告诉我我是正常人,看完脑子里的上清和沉淀彻底搅在一起了,但是意外还蛮喜欢结尾,戴着墨镜去看会刺伤眼睛的精神病未来()
北影节和琳看的 没看懂哈哈哈哈
奇幻的精神病内心世界,看了一半也感觉到了压抑想要逃离。
好奇妙的电影,整部电影就是混乱的精神世界,混乱的画幅,音乐,节奏,故事,时空,这就是日常的生活。“你只是过于强大,才让别人恐惧你”。很喜欢接电话要去跳楼以及戴上墨镜望向未来,这两段莫名其妙感受到了乐趣感。离开人世的瞬间才是烟花绽放,算是给了电影另一种精神的可能。
我的认知力不足以理解这个电影,但是我喜欢
如果说这部电影是“如果你不理解,那恭喜你是正常人”,那就失败到家了。。所以?是想拍给精神类疾病患者的狂欢?我不认为这会让他们感到宽慰。而我,一个不至于到生病的所谓正常人,就不配当这部电影的观众了吗?我的直观感受是不适,生理心理兼具。我能感受到,导演用一些“高超”的技巧(画面快闪、音乐调节、画幅改变等等吧)来渲染精神疾病类患者的崩溃,非常优秀地表达了我对本来就有的认知,或者说是刻板印象。。。甚至会让人觉得更想远离生病的人,会让人在觉得自己有问题时更想远离医院和药物,这种停留在传统与表层的剧情堆砌有什么意思呢?故事单薄、表达无力、节奏拖沓、故弄玄虚,消耗精神疾病的感觉好吗我请问了。
不好看,完全是无病呻吟的炫技之作,看得出来导演拍摄水平很高 但咋就拍了个这么矫情的主题😓。。。画面比例的变化、分镜和台词很像瞬息全宇宙,导演是不是想模仿eeaao,自作聪明地添加了虚无主义元素,有些台词像ds流水线上加工出来的,感觉故弄玄虚,观感挺呵呵的。
+
25.4.20北影节
2025北影节第一部。 没病的人估计很难看懂电影在演什么。
剧情已经忘差不多了…双相障碍患者看了不知道能否共情不清楚,但那个看了就很烦,想一下身边要有这种人要十分暴躁的情绪倒是很清晰
差点意思
不理解一星评价。在我看来这部片子已经相当好地刻画了BP患者日常。混乱感来自于疾病本身,大脑的混乱消解了正常与异常,真实与虚幻的边界,这种不可理解的,有矫揉造作嫌疑的剧情,似乎就是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真实日常,疾病带来的体验本身具有不可理解性。同样,作为所谓正常人,理解所谓异常也很困难(正如影片)。反而当精神病性症状与童趣幻想混在一起时,人类社会对异常的包容性在此时增加,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自由。我理解解离症状在这里作为个人身份迷失和融入困难的线索很合适,但可能反而会增加观众的迷惑感。很喜欢那句:我将世界溶解为虚无还有:你们只是遇到了我生命中最混乱的章节希望越来越能打破正常与异常的边界,多对人进行包容与理解吧
不要擅自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