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
Norte,罪与罚末世篇(港),历史的局限,Norte, The End of History
导演:拉夫·迪亚兹
主演:Archie Alemania,安吉莉·芭雅妮,索利曼·克鲁兹,Miles Canapi,锡德·卢塞罗,Hazel Orencio,Kristine Kintana,Mae Paner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语言:菲律宾语年份:2013
简介:菲律宾电影大师拉夫·迪亚兹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罪与罚》中获得灵感,讲述一个理想幻灭的法律系学生法比安犯下谋杀罪却逍遥法外,被误当成凶手的杰奎恩含冤入狱后,其家庭也随之破碎的故事。与迪亚兹的一系列“慢电影”一样,长达4个多小时的影片由多个长镜头组成,通过冷静客观、不介入主人公情感的平视角度,探讨菲律宾当代知识分..详细 >
看了两三天,太长了干吗想。
看的累
罪与罚
解…解锁拉夫达兹。遗憾对于菲律宾社会历史以及罪与罚的文本都不够熟悉。愤世嫉俗的与任劳任怨的、背德的与冤屈的,一个堕落,一个飞升。
四小时的长度倒是能看进去,元凶那条线远不如苦主一家的有力度,两边都在漫长的罪与罚之中煎熬痛苦,直到终结之日一方身陨一方魂灭
B-. 用从嫉恶演变出的极恶,论证知识、体制和宗教的全方位失效,同时在无知、无产、无力的底层生活中,完成一种极善的封圣。但四个小时并没能让这种二元阐释走得更远,人物状态依旧是围绕“主题”需求分布的散点,而不具备情感上的说服力,导致本该油然而生的悲剧性,最后只能靠车祸这样在叙事上的突袭来自圆其说。不知道是掌控不了还是不想掌控,但拉夫·迪亚兹的“史诗”和他所描绘的世界一样,是没有“神”的。2023.6.11 朵云轩
在罪与罚的表面下,更多是在控诉完全失调的菲律宾社会。赚钱的人都在国外,没有父母陪伴和关爱的儿童成长为满嘴人文哲思愤世嫉俗、实际道德沦丧心理成疾的怪物。而选择留在本土孩子身边老实劳作的人却一再遭遇不幸和折磨。缺失了正义管理者父和仁爱劝导者母的两大支柱,这确实是他们历史的终结
Jeanne Dielman式反快感现实主义美学。固定镜头配搭宽银幕造成棺材板构图,不少镜头大棺材中还套着小棺材。角色在四小时多的漫长时光中深陷棺材空间中无法自拔(时空的深陷),唯有梦中镜头才得自由移动。是为现实映照。
左且蠢且长。
以后也适当多整点彩色片吧。。。
如果导演控制一下长镜头,而不是用来作为扩大时长的工具,这会是一部剧情片佳作。 7.0
悲恸深邃,忧国忧民,犯罪的愤青被束缚在这个无望的国家中,而含冤的农民却在狱中得到一丝解脱,一场直至历史终结的罪与罚。不和欧洲同类型片比的话此片也算是超越菲律宾影史,反观我大天朝,悲从中来。。。
关于小资虚伪的部分太多铺垫反而让爆发成了儿戏……那一瞬间就brUH....
也许从《法比安》开始,“法比安”这个名字就属于那些被时代大浪袭来无法自主的人,正如所有叫特拉维斯的人都注定要在个体的荒漠上寻找自己。拉夫迪亚兹用四个小时的时间从菲律宾社会的底层互噬一直拍到最后成为宗教寓言,因贫穷犯下的罪只会由更贫穷来赎罪。法比安的个体在这个时代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由朴素的善良化为愤世嫉俗,由自身的无力化为无尽的戾气,对“父”的颓唐只能以完成弑“母”的动作来自我解脱;与之相应的是导演塑造了被诬陷一家人的生活,勤勤恳恳地生活,期待高高在上的人可以大赦方能自救,导演将男二刻画为一个圣人似的角色,与法比安相应,电影最好的部分恰在形成这对俗套对比后,一切的湮灭,恨钢亦恨铁,最终相会三途河。第一次看迪亚兹的作品,长是真的长,但这还是一部以强情节推动的电影,延宕的情绪长镜头未必必要。
#GIFF2 人在抛弃思考进行动物似地无意识感受的时候是最美妙的,但回到混沌崇拜猴子需要背负罪与罚。
有点短?
这叫牛逼,贝拉·塔尔TM是神。
拉夫的片子长,但不闷;场面并不豪华,但镜头却有种紧紧扼住人喉咙的力量~从《罪与罚》的故事切入,视角仍旧注视着底层人民。两条线,一条走向肉身毁灭,一条走向精神毁灭,然而历史不会在一代人身上终结,每一代人都会成为下一段历史的鬼影
上海电影节开盲盒,整个人受到了伤害
影片长达四个多小时,却并不枯燥,人物的命运在牵扯着观众的神经,而对于菲律宾日常生活的展现,也让我这样的观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菲律宾。罪与罚的主题,导演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得到很多的灵感。不过,导演并未止于此,还有更多对于人性的挖掘。长镜头很多,画面干净而美,给影片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