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技术层面,第一,摄影很赞,画面处理很有寓意且构图分分钟拉出来当剧照。
第二,很喜欢片头片尾曲以及剧中配乐,虽然不是粤语的但还是很有feel。
剧情层面,很多前面解释不通的后面剧情都有圆回来,子弹是内地警察就可以解释他的身份,在胜连企图做大并且选择和罗仲谦扮演的黑警合作,这样可以让他很顺手,至少可以避免做古惑仔的时候杀人。
这个剧大的老板就有三方,毒贩,香港警察和大陆警察,虽然不像我们跟东南亚国家那种情况,但剧中两地的警察也是非官方合作啊,所以三方剧情会比较有看头,再加上毒贩之间的内斗,看点很足。
最后,剧组选择用无间道的IP应该就是做好了被对比的准备,又加上可能无法赶超前作,一定会被骂。
也许,现代作品永远无法赶超90年代的港片,这跟活着的众多妃嫔们永远比不上死去的雍正记忆里的纯元皇后一个道理。
不知道为什么评论这么低,这部片子还是很走心的 没有所谓的小鲜肉,又不是那么浓的TVB套路,剧情也不是很狗血,全新的故事,而且主角又不是重复电影的套路,完全值得一看 或许因为这部剧认识几个以前没关注的演员,子弹表演个人感觉很有感染力,现在只能看6集,有点痞气带点幽默又不是那么过,而且剧情也是 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他是警察,没有和任何人认识,或许之后会是一个点,现在剧情发展的还是很棒 刚才粗略地看了下评论,竟然有点哭笑不得,有人因为配音问题,这部剧没有粤语,谈何配音,不过是某些人自己心理膈应而已 最烦很多人看都没看就一脚踩下去的,拜托好好看看1、没有历史重演,说明编剧很聪明,只是电影时间10年后的故事,只有一个张sir老人物 2、没有狗尾续貂,黑警还是有,但是主角作为大陆警察只是误打误撞进入黑社会,没有任何任务并且没有和任何警方联系,或许以后是个伏笔,但是现在剧情很棒 3、看看演员的人员和演技,一般毁经典的反而是小鲜肉、或者大咖云集,你自己看看这部剧的演员,除了罗嘉良、吴廷烨 你能找出几个熟悉的面孔,剧情走心、黑帮贩毒进攻大陆,故事也很严谨,而且不带太多TVB的俗套,主角以后的发展都是未知,说上演技,这部剧或许能让我关注几个以前没关注的演员 评分是你的自由,但是都不讨论剧情和演技, 动动嘴 就让此剧埋没,没有第二季让很多用心看了的人失望就说不过去了,这部剧我准备给8分的,结果一看豆瓣才5分多,所以给了10分,强力推荐,也希望更多人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来评论
最近喜欢的美剧不是完结就是冬歇了,无意中看到无间道出了网剧,要知道无间道电影版可是无数人心中的经典,而我自己也把影版无间道反复看了好几次,每次看完都会有新感受。
但我害怕这网剧会毁了我心中的经典,保险起见我来了豆瓣。
这部剧在豆瓣评分不高,可是当我往下翻影评我就发现很多人为这部剧打抱不平,所以我还是决定去看一下。
刚开始看得时候觉得配音比较出戏,看了四集之后觉得这部剧越来越带感了,前面让我出戏的配音问题也好像消失了。
三天时间我煲完了整部剧,说句公道话,这部剧真的挺不错的,尤其是看到剧中有好几处镜头致敬了影版无间道,更是让我兴奋不已。
这部剧水平打四星绰绰有余,这么多人打这么低分,我就打个五星平衡一下,希望更多人能欣赏这部剧。
如果这部网剧不是衔接电影无间道,并且取名无间道的话,这部电视剧拍的还是勉强能看的,剧情相对大多数大陆的悬疑剧还是比较严谨的,就是取名无间道,让人不由自主的就会比较电影版无间道,相对经典港片的代表,电视剧版的剧情还需要再认真打磨,比如第一集已经头脑不清醒的卧底还能发高难度的密码短信,而且短信内容还是相对而言无关紧要的毒品藏匿点,想想天台一定被警方封锁,毒品被警方搜到定罪就会容易的多,有那精力还不如短信告诉卧底黑警是谁。
而且卧底还写卧底详细日记,网剧都可以不严谨了吗,接下去我也没兴趣看了,不过说句公正的话,比大陆很多抗日神剧和超神思维警匪剧还是好那么一丢丢啦!
《无间道》三部曲无疑是港片的一次高峰和绝响,十多年过去了,港剧开始捡拾起这块金字招牌。
那些男性之间的情义和智斗,传承在其中,而更多新的元素也在该剧中得到延伸和拓充。
大银幕上的《无间道》是男人戏,演的是男人之间的情义和智力争斗,相对而言,女性角色在其中是缺失的,即便后来出现了陈慧琳这一心理医生的角色,但是她和梁朝伟之间的感情最终也只是无疾而终。
而这一点恰恰成为港剧《无间道》创作中被特意增添的部分,女性角色的分量被有意识增加了,同时又加强了对爱情线的渲染,从而使该剧在故事元素和叙事线索上更加丰富。
它在继续保持男性之间的猫鼠游戏和硬碰硬的基本设置之外,以异常浓郁的情感分支带给观众不小的惊喜。
仿佛是对陈慧琳角色的意犹未尽,港剧版同样设计了心理医生的角色,与前者有所不同的是,由朱锐饰演的心理医生角色真正参与到了该剧的情感建构中,并且在叙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她的存在成为剧中两大男性角色之间的桥梁性。
人物特殊的工作以及家庭背景和性格等等其实都给朱锐的表演带来了难度,但是正是因为人物角色具有了这样复杂的性格设计,也让她的演绎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她的表现也散发着丰满的内质。
朱锐是该剧唯一担纲主角的内地演员,从表演上来看,她与香港演员的合作并没有水土不服的感觉,她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谐感,其实是作为职业演员的专业素养。
朱锐出场的第一场戏可以就把人物表面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电梯里遇到男主,她完全是一副御姐的风范,一切从容有范,波澜不惊,她明显的带有一份理性成熟女人的气场。
朱锐的表演让这一角色似乎能够直接深入的看到问题的本质。
首次出场的成功之处在于,人物性格的展示,让之后人物的职业设置显得非常的合理。
其实心理医生是一种非常不好表演的角色,如果拿捏不得当的话,或者因为无法达到专业的模样而缺少了信服度,或者又因为故弄玄虚而留下假把式的笑柄。
而朱锐对角色的理解和拿捏非常到位且具有层次感。
作为心理医生,她表现出异常敏锐的观察力,她懂得察言观色,可以掌控整个谈话的局面。
在与罗仲谦的对手戏中,她张弛有度,掌握着整场戏的节奏感。
对胡家琳这一角色把握,其出挑之处在于,朱锐一方面让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胡家琳表面上的那种特有的气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感。
这种冰冷部分是她作为心理医生的素养,但是观众又能够通过她的表演,充分感觉到角色事实上的外冷内热。
当她与自闭的小孩孩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女性的甚至模型的柔软又十分的突出。
而且越是因为她在职业中的敏感和敏锐,人物就越会在某些时刻显得脆弱。
她在罗仲谦面前第一次暴露自己的内心的无力和痛苦的时候,人物的情感上的复杂感非常有层次的展现出来。
她自身也背负着很深的心理压力,她的父亲是黑社会大佬,而幼年时候她又曾眼睁睁的看着母亲的惨死,所以正是基于人物的心理创痛,她比其他人更加渴望得到爱,但是她又无法轻易的去相信别人,所以角色那种对爱谨小慎微的感觉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此时,胡家琳这个冷冰冰的美人似乎又像个孩子一样。
其实《无间道》里最终还是讲了无常的世相,在这样的无常中,难得有爱人那样的情感温度。
朱锐的胡家琳给无常里增添了一抹柔软,她是冰与火的同构,分外惊艳。
作为港剧的铁粉强烈推荐最近上线的网剧《无间道》,虽然是IP改编,但不同于很多网络小说改编或电视剧改编电影不走心,它并非电影的完全重复,也并非以当红影星博话题,而是完全继承了《无间道》电影的精神内核,让观众在剧情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多重演绎中大声叫好,虽然有人吐槽国语配音,但瑕不掩瑜,强烈推荐。
可是这么好的《无间道》可能要败给爱奇艺的更新方式。
首先,从更新方式来看完全不能满足观众需求。
《无间道》共三季,每季12集,即共36集。
爱奇艺从2016年12月21日起每周三、周四晚20:00各播出1集,即一周只播出2集,对于不买vip的观众来说,要等《无间道》18周,近5个月,而对于有钱买vip的观众提前看完第一季虽然是福利,可是要提前忍受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进行的折磨,因为要等到第一季全部上线后才会开启第二季,即使等了一段时间又买vip看了第二季,只会延长等待第三季的时间,这是福利还是折磨呢?
毕竟对于不买vip的观众来说,虽然折磨,但是每周都有期盼,可是提前全看完第一季的观众来说,要空等很长时间,这样花钱反而买了更多折磨,是不是得不偿失?当然这只是本人的狭隘理解,也许不是每个人这样想的。
其次,从前车之鉴来看,像《青云志》《老九门》等开播时万人围观吐槽,结束时却悄无声息是不是说明很多人在“长期耗战”中弃剧?
这两部剧在网上更新时间也是太长,导致后期关注人少,至少周围的同学在开播之初每周追剧,可是后来结束了她们都不知道。
现在《青云志2》在腾讯播出,也是vip更新方式,至少我连看的兴致都没了。
这对于网剧本身和爱奇艺来说都不是好事。
而《无间道》在如今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中脱颖而出,好不容易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品位,却因为这样的更新方式可能影响其受众,这对此剧来说真是悲哀,当然也许我是杞人忧天,不过这种更新方式至少让我很不舒服,不知道有没有伙伴一样的感受.....再次,像爱奇艺这样的播放平台目标的确在盈利,但失了观众的好感度也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平台足够大,自然能招来高品质的网剧或电影,从而增加广告商的投资,获得多重盈利,既赚广告商的钱,又挣我们买vip免除广告的钱,但现在为了赚vip的钱活活地在更新方式上刷新慢的记录,这是不是很不好,毕竟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一天更新两集是常态或说习惯,为什么要为了钱让我们不舒服呢?
是不是有点唯利是图,因为正常更新的方式并不是不挣钱,我们并不是让你们做慈善家。
最后,透露些看过的剧情。
王阳和罗仲谦两个具备阳刚之气和智慧的“警察”魅力自不必说,多数港剧配角在这里凭借演技增加魅力指数。
罗嘉良,在这里扮演超级大反派,事业上不仅有智商,还有情商,是老大的顶力助手,一言一语一表情都让人无法猜透,正如已死卧底伍勇哲所说,他始终看不懂韩朗。
可是这样一个指挥别人杀人的阴谋家举止是那样的优雅有度,为了喜欢的人设计了谋杀,因老大妻子在这场意外中死去,使得众人转移视线,以为是江湖仇杀,事实却是内部的情杀。
在凶手重新出现时,老大指挥手下全力追捕,此时的韩朗应该是有所恐惧的,但就是那嘴唇动动、眼神有所思让我们知道他内心的挣扎,但就是这样,即使面临大灾难他还是冷静有余的。
凶手被抓在警局,暂时保命,韩朗却有办法和胆气在警察眼底解决了自己的麻烦,这对他自己来说是灭口,但对于曾经喜欢的不明真相的女人来说呈现的却是为了帮她(杀了她男朋友)报仇不惜涉险。
第一季最后韩朗与老大应该是要决绝了,那能做到老大地位的男人有什么本事呢?
两只老虎斗争,谁更胜一筹呢?
总结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想看高品质影视剧的,但如果平台因为利润忽略了观众的观剧习惯,一旦影响了剧的传播,这对剧是有负面影响的,长远会不会影响剧组的打磨效果呢?
首先,两位主演的选择让我出乎意料,香港的电视剧怎么会请大陆的王阳来演,毕竟王阳不是TVB出身,这点让人惊呼。
刚开始一两集的时候,确实感觉和电影版的相差很大,罗仲谦并不是绝对的实力派,和两位影帝比起来有点差距,但是论颜值,可以撑起这部网剧。
王阳我认为整部剧下来都有摆酷的嫌疑。
这就是实力上的差距,伟仔动作,没有让人觉得是在摆酷,但是的的确确让人觉得非常帅,而王阳就不同了。
第一集的陈永仁的女儿在父亲墓碑前发誓的片段勾起了我这样的无间道迷对电影的回忆,感觉这是电影的延续。
但其实内容上,与电影版相比没有太大的延续性。
两位TVB的老戏骨罗嘉良和刘松仁演技非常到位,不得不让人佩服,有他俩,这部网剧增色不少。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本剧剧情发展逻辑性很强也带有很多的突发性,比较刺激。
很少有邋遢冗余拖时间的戏份。
但是江子丹进胜联,我觉得有点问题,其一、他是五折的兄弟,而五折是警方的卧底,难道胜联那边不会怀疑吗?
其二,有罗仲谦和韩朗这条线,我相信韩朗也会怀疑的;其三、江子丹抢了胜联的货,难道胜联不计较吗?
但是越到后面,剧情和演员还是演绎的非常好的,所以这部剧我至少给4颗星
刚看到第一集迫不及待的来写剧评,镜头、服装、造型,无可挑剔,开场的大演员(允许使用一个大字,因为这咖丝真的很大),所有一切都到位的有如看大电影。
现在理解为什么卡斯中的卡斯只拍电影不拍剧,因为剧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量的,必定要将琐碎的事情拿出来去填满这个时长,不可能像电影一样想尽办法在缩短的时间内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浓缩进限定的篇幅内,所以电影就会是精华的萃取。
看电影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理解方式,有些被人唾骂,然后过眼云烟,也有许多可以留芳百世。
看剧大多是一个故事的讲述,交待完后各自圆满,有些唇齿留香,有些被骂剧情拖沓或逻辑不符,但多数看过就算。
看过无间道剧集相关的微信文章,当年电影的深刻在于与人斗与自已斗,是与命斗的无间理解。
剧集完全没有人物身上深深的疲惫感。
这是一个快速消费时代,资本进入影视圈也要快速打捞收回盈利,更加不会花长时间研究逻辑打磨内容。
就算这是行业需要现在的平台观众已不是只想看着逗乐剧嘻哈哈的人群,被屌丝的无厘头洗脑过后,大家也需要有深度的内容洗涤心灵。
希望平台提升自我品位,不要只顾剧集的播放量,做一个真正的文化工厂。
怎么说呢!
港剧味道很浓!
我以为是香港TVB的电视剧呢,可发现是网剧后,我发现虽然不能跟电影版比卡斯,但是也有很多老咖来前来助阵,上乘之作!
网剧才新起几年,发展已经越来越出神入化了!
本剧稍微欠缺的是主角演技还需要打磨,稍微欠缺,但总的来说,是网剧新的尝试!
剧本是值得称道的,可各种人物关系和剧情冲突衔接的很好,以至于我是一口气看完的!
赞
这部剧刚开始一两集的时候我还是挺排斥的,因为与预期差了挺多,但因为这个名字我继续看了下去。
但幸运的是,之后我却被这剧情和演技打脸了,这不愧为一部好剧,良心话,比余罪好。
每个角色都很尽力,都在用心演戏,尤其是主角,真的是不能多余的诟病。
如果刚开始一两集来评分的话,我会打5分左右,但是当我无尿点看完最后几集时,我十分期待下一季。
我现在想我有资格可以给这部剧打8.5-9分。
剩下的是我对下一季的期待和对电影版的敬服和钟爱。
3.5
BIFF14。感觉导演在安哲、塔可夫斯基和特吕弗里腌了七天七夜。虽然只呈现了一种凝滞的状态,但胜在动作完整情绪饱满,还是很好看的。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BJIFF 女儿很美,对俄罗斯又多了点了解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很难不睡着啊,这片子看着就觉得冷、不想说话。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