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女性超英电影将扎墩儿亮相,在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和DC的《神奇女侠2》之前,《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上周末已在北美上映。
Metascore 60分,不到两万的观众平均分接近7分,也是手下留情了。
冲着R级女性故事,还有罗比的颜值,下手也不能太狠,毕竟比《自杀小队》强了很多,观众就已经很满足了。
《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109分钟,小丑女从一个失恋后的落魄女孩儿,转身打败所有坏蛋,开启全新生活,甩掉一身烂账,认识靠谱新朋友,只用了不到两小时!
亚裔女导演:阎羽茜除了让影片充满了粉红少女心的漫画元素,还加入了大量多元文化梗,尤其是中国元素。
从亚裔角色到中餐馆,再到中文对白。
(其中亚裔爷爷的中文说的还没温斯特德好,实在令人震惊!
)
最实力的演员组合讲究剧情不太能深究的小丑女独立故事,全靠顶级的演员在撑。
这次除了罗比饰演的小丑女,一众猛禽小队的新朋友登场,分担了不少剧情和动作场面。
其中的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实在太靓!
从《双子杀手》开始喜欢她,简直一秒掰弯直女。
伊万·麦克格雷格也算完成了“黑面具”的大反派扮演,搞笑之余就是缺了点魅力。
即不让人害怕,也没什么记忆点,就是“长相”在反派里实在是太出众!
最华丽的武戏奇观整部电影就是为了服务漫迷和影迷而存在,所以几场大戏都是重视觉营造+轻动作设计的巅峰。
小丑女自带光环,正经不正经的打戏,总是能让观众看到爽爆。
尤其是猛禽小队的集体武戏,确实有对飙漫威动态雕塑的意思!
让观众把真正的“妇联”看个够!
最漫画的剧情叙事碎片化的倒叙插入式叙事,开始对非漫迷有点不友好,不过还好很快剧情就闭环了。
故事是用小丑女自己的独特风格来讲述,混乱之余还充满了恶搞和少女心!
最用心的人物反转首周末的电影院观影,最有趣的莫过于在正片前,电影院放出了《神奇女侠2》的预告!
同样正、燃、爆!
之后你会看到小丑女做的一切,简直是神奇女侠的对立面。
都是DC宇宙,两个极端的女性角色,观众需要价值观大逆转。
虽然是R级,但是观众其实还是希望看小丑女做好事,而且她做的坏事不能太坏。
所以剧情上特意放了亚裔小女孩作为保护对象,也是用心了。
最终变成了女性大团结,一致对外,保护弱小女性。
剧情里面涂指甲,借猴皮筋儿绑头发这种女性细节,给剧情添了不少华彩。
让人讨厌不起来的小丑女,经历了失恋33天,从一个三明治的惨案开始,命运让她遇到了猛禽小队和新朋友,也更有勇气面对自己!
各种报复社会的恶搞,确实让内心狂热的女孩子们都爽了一把!
不过至于这部作品是不是值得重看的DC系列,相信看完大家都有自己的评分。
豆瓣专栏作者:小玄儿——————————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https://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新老电影混剪系列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
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实话实说,我对《哈莉·奎茵与猛禽小队》是抱有很大很大的期待的。
不仅仅因为我是一个男性,单单被玛格特·罗比的颜值吸引,更多的是我想看看反英雄的女性角色有什么特点——毕竟漫威宇宙里还没有出现一个一正一邪的女性角色。
但是看完之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看的是哥谭市的“女性解放”故事吗?
仿佛整部电影不过是小丑女的个人秀——虽然一贯疯疯癫癫,但是小丑女自己并不能真正支撑起整个故事。
这部电影最初的名字叫做《猛禽小队与哈莉·奎茵的奇妙解放》,定位也的确定在小丑女的追求独立上。
但是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很难get到这个点,为什么?
因为你会惊讶的发现,小丑女(包括猛禽小队的其她四人)所面对的压迫和困境并不是男性造成的,或者说虽然表象是男人,但实际上女性也可以造成对她们的压迫——根本没有男权的大山摆在面前,而是单单一座无性别的大山。
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还能口口声声说这是一部“女性解放”的电影呢?
不仅如此,电影在许多地方过度弱化男性,即强硬地给小丑女等人安排了一堆男性敌人,然后让这些敌人智商下线、战力五渣、狂送人头,借此表现小丑女等人的反抗的效果和胜利的喜悦。
然而作为屏幕前观影的我,实在跳戏严重,我仿佛看到了一群身上有着“无敌”状态的张牙舞爪的女同志,在欺负一群精神病院跑出来的男傻子!
有人说这是一部“女权烂片”,我不敢同意再多。
虽然我喜欢疯疯癫癫的小丑女这个角色,但就目前来说,也仅仅停留在了这部电影里。
我丝毫不再期待小丑女的下次出场,无论她在自杀小队里还是猛禽小队里,我只希望她的形象暂时定格在今年年初,这样她的形象还算不错。
如果再被吃老本,恐怕就是在没有什么看点了。
当然我也希望华纳能够好好地打磨剧本,而不是一味追求爆米花的效果。
毕竟这部电影上映之前,重启的《小丑》已经珠玉在前。
最后我再吐槽电影中其他角色的几个点:首先这部电影是个群像戏,但是看完之后,对猛禽小队中除了小丑女以外的角色,我只记得小女孩的偷技平庸——小妹儿,学学《巴黎危机》好吗?
其次我记得警察大妈的数次无奈表情——摆脱你再职场不顺,面对罪犯时你可是警察啊!
然后是金丝雀最后的疑似超能力爆发——简直就是包租婆的狮吼功啊!
至于女猎手,我只记得她有几张定格的图片,还算挺帅,但是你会发现,这个角色没有多少意义,仿佛是个凑数的,她就算是男的,似乎也丝毫不影响她的故事和定位。
汗啊!
猛禽小队里除了小丑女,其他人的人物形象全部塑造失败,几乎一无是处!
你们知道,小丑女哈莉.奎茵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个名字其实来自于意大利即兴喜剧最著名的丑角,这种角色素有“精明的仆人或者骗子”之称,同时,也被称为无家可归的人。
在《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的第一支预告中,哈莉的旁白就有说道:“你知道哈莉奎茵的意思是什么吗,就是服侍,没了主子什么也不是。
”
这句话,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题眼,一直活在小丑光环下的小丑女哈莉奎茵,就像小丑的服侍,跟班,毫无地位的女友。
而如何打破哈莉.奎茵这个名字原始的含义,就是这部影片要聊的事情。
今天这期节目《猛禽小队》的点评,会从影片制作,观感,深入解析和彩蛋四方面去解说,不废话我们开始吧。
影片制作《猛禽小队》是DC扩展宇宙的第八部作品,很多人听了估计会说,DC扩展宇宙在《正义联盟》后早就名存实亡了,确实,如今的DC宇宙并没有太多剧情的联结性,甚至超级英雄角色之间连录个脸都不敢,更别说互相串戏了,最多只是带出些口中彩蛋,各个DC作品更像是各干各的,有种恨不得好死不相往来的感觉。
尤其是前面独立DC电影《小丑》的大热,似乎又一次改变了华纳和DC超级英雄电影的风向标。
如今这部《猛禽小队》,算是第一部DC扩展宇宙院线的R级电影,之前《BVS》蓝光版被定为R级,不过院线是PG级。
《猛禽小队》的出现,完全是无心插柳的计划,此前恶评如潮的《自杀小队》,能让人眼前一亮并为之叫好的角色之一,就是小丑女哈莉。
于是饰演小丑女的玛格特.罗比,用三年时间,自己召集团队写了一份关于小丑女独立影片的计划书投给华纳,而华纳DC也正好在开发以哈莉.奎茵为主要角色的作品,两边一拍即合,玛格特.罗比也成了这部电影的制作人之一。
之后这部电影招揽了包括伊万.麦克格雷戈,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这些一线明星加盟,导演则是出生在中国的华裔女导演阎羽茜,她也成为了超级英雄电影的第一位华裔女导演。
在截稿前,烂番茄专业评分和爆米花指数,均给出86%的好成绩,影评人和观众终于有了比较一致的统一。
但一向宽容的IMDB却只有6.5分,非常严肃的METASCORE只有61分刚过及格线,豆瓣目前评分人数不多,为7.6分,也算是能看并口碑不错的作品了。
电影观感那这部《猛禽小队》到底成色如何,接下来我们聊聊观感,会涉及轻微剧透但觉不影响观影。
对于我来说,我的分数在7.0分徘徊。
《猛禽小队》是一部非常直接打着响亮女权主义的作品,女性导演,女性角色,讲述哈莉被小丑甩了以后如何找回自信的故事。
影片中有很多角色初次登场,这对于小白观众其实非常不友好,所以影片采用了一个并不高级但管用的旁白解释方式,一一把所有角色的身份和背景故事串联起来。
影片采用哈莉.奎因的日记式表达,观众跟随哈莉的视角,逐渐打开哈莉的哥谭圈子,以及一些人物的背景介绍和关系。
这样的旁白式几乎贯穿全片,尤其是在前半段,就连剪辑的逻辑,都按照哈莉的口述去调整,以起到悬疑后缀的叙事手法,用剧情钩子吸引观众往下看。
不过这样的旁白解释手法,带来的则是叙事的不连贯,人物之间关系的僵硬化,打哪说哪。
当然,换个角度去理解,这样的旁白解说和影片风格,也十分契合女主哈莉的性格,注意力不集中,说话跳戏,疯癫,随意,大条,这些都在影片中得到贯彻。
玛格特.罗比毋容置疑也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可以说没有她,《自杀小队》的小丑女哈莉也不会有现在这么风光和受众人喜爱,当然小丑女也给玛格特.罗比更多曝光的机会,在《我,花样女王》和《爆炸新闻》中,玛格特.罗比都拿到了奥斯卡提名,表演实力不容小觑。
《猛禽小队》是一部关于恶棍之间的故事,但为了立住哈莉其实是内心纯良设定,影片也花了不少心思,哈莉不同于无恶不作的小丑,她更多玩的是疯癫的恶作剧,就连去扫荡警局,哈莉用的也不是真枪实弹。
作为一部动作片,《猛禽小队》的动作戏份也是管饱管够,虽然称不上惊艳,但对于新晋导演阎羽茜来说,要完成一部动作戏份占比如此重的商业大片,算是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了,其中在监狱洒水打斗那场戏,让人印象深刻,感觉看了哈莉版《一代宗师》。
片中野蛮色彩的运用也是一大亮点,此前阎羽茜的上一部作品,也是处女座《海上浮城》,就在色彩上做了不少文章,来到这部《猛禽小队》,颜色的运用更加花枝招展,全片充斥着霓虹灯风格的斑斓撞色,甚至在枪炮的爆破,都有炫丽色彩的基因。
在配乐选曲上,也让影片的质感升级不止一点点,嘻哈,R&B,摇滚等风格的曲目,还有一些经典老歌的改编,让影片变得更带感和酷劲十足。
当然,这些歌曲全部都是有女性歌手来演唱的。
这部电影的全名很长,直接翻译过来叫猛禽小队:还有哈莉.奎茵的神奇酷炫吊炸天的解放。
就如这部电影的片名,影片的故事线索也很长,光说每个角色的背景和故事,就占了很大的篇幅,好不容易猛禽小队各个角色开始组队开打时,其实电影已经到了最后决战时刻,这未免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在角色关系的联结上,也少了更多的互动。
反派塑造方面,DC扩展宇宙的作品反派依然没有逃出单一面的魔咒,总之反派就是一味的坏就完事了,也不想给反派太多思考的余地,接下来的那部《神奇女侠1984》的反派,估计也是那种要毁灭世界的头脑简单角色。
总之,如果没看过此前DC的作品,入坑这部《猛禽小队》其实没有太大压力,因为影片会为小白观众解释得非常清楚,剧情也非常直白。
深入解析想要深入了解角色和剧情的朋友,请接着往下看我的深度解析,会涉及剧透,3,2,1。
《猛禽小队》的故事剧情对应在《自杀小队》后面,算是一部衍生作品,当然想要老爷在这部作品露脸是很难的,像蝙蝠侠这样的超级英雄,估计还在处理更大的危机事件。
而哈莉.奎茵一登场,就是直接被小丑给甩了,两人的分手对哈莉打击巨大,在失恋疗伤的过程中,哈莉变得愈加失控和疯癫,在黑面具开的酒吧买醉得罪更多人,甚至哈莉还把她和小丑当初相恋去过的化学工厂给炸了,以解分手之痛。
但当圈子内大家都知道哈莉和小丑分手消息后,小丑的保护伞也随着解除,往日被哈莉得罪的所有恶棍和黑势力,都开始要追杀哈莉,而最想要杀掉哈莉的,正是她往日经常得罪的黑面具。
另一方面,一位名叫卡桑德拉的华裔少女,有着非常灵活的偷盗本领,在一次日常扒手中,不小心偷走黑面具的一颗30克拉的钻石,而这颗钻石有着黑帮家族巨大家产的密码。
在阴差阳错中,哈莉为了救自己,决定帮黑面具找到丢失的钻石,但在此过程中,哈莉和卡桑德拉彼此建立的情谊,哈莉不愿及时交出小女孩,从而导致越来越多人追杀哈莉,哈莉为了把自己黑历史清零,最终选择做坏人出卖女孩。
但也就在这时,黑金丝雀,女猎手,女警探突然集结起来,抵抗黑面具势力,最终,哈莉干掉黑面具,让自己的头衔和威慑力上升好几个档次,也最终摆脱了被追杀的身份,同时也不小心搞了一个猛禽小队。
影片故事其实很简单,知道剧情后其实也不影响观影的爽度,毕竟主打的是动作成分,这也导致了影片抛开动作,剧情上其实没什么可值得深挖的探讨。
但片子的立意是很高的,也就是女权觉醒和自我认识,不管是女主哈莉,还是女猎手,黑金丝雀,女警探,甚至是小女孩,都一定程度放大了女权主义的光芒。
比如哈莉在小丑的阴影和影响下生活,甚至哈莉的疯癫恶作剧性格,都多少有几分小丑的味道,但最后哈莉走出小丑的分手之痛,真正做自己。
还有女猎手唯一活着的目的,就是干掉所有杀掉自己家人的敌人,而自己则失去了生活的乐趣,直到最后女猎手遇到了哈莉她们。
黑金丝雀则为了生计,不敢去得罪黑面具,也不敢释放自己善良的内心,不过她在一次次帮助哈莉时,开始真正解放自己。
女警探一直为了正义去捉拿犯人,甚至起诉哥谭市最有势力的黑面具,但她认为的最大靠山的警局和上司,却一次次让她失望,最后她选择了辞职自己单干。
这些女性角色都在各自的遭遇和经历中,自我得到觉醒和成长,而有趣的是,这些女性角色在法律层面上,并不是什么好人,她们都或多或少干过坏事,但这都不影响她们内心的正义和善良得到救赎,这或许也是影片评分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彩蛋分析如果想要真正看懂这部《猛禽小队》并入坑,还要了解这些人物背后更多有趣的故事,接下来就为大家整理一些电影中的人物和事件彩蛋。
首先是性情古怪的哈莉,她就是本片最大的彩蛋和惊喜,其实在哈莉认识小丑之前,就已经有过很多恋爱史,而在认识小丑之前,哈莉的心已经被打击过很多次,因此在这次小丑和她分手这件事上,对于哈莉来说,就是在她生命里再多一次伤心分手。
而在漫画中,很多人认为哈莉的真爱,并不是小丑,而是毒藤女,毒藤女是反派英雄,身体被注入植物毒素,是个极度环保主义者。
是的没错,哈莉在漫画中是一位双性恋者,而在影片中,其实也有所暗示。
哈莉在造型上,也多处致敬漫画和动画,比如溜冰鞋的装束,就出现在《哈莉奎茵》漫画中。
在电影中哈莉身穿92号滑冰服,也暗示了哈莉.奎茵这个角色,首次出现在1992年的蝙蝠侠动画系列中。
影片中还有一段哈莉幻想出来的跳舞片段,歌曲是来自玛丽莲梦露的《钻石是女孩最好朋友》,哈莉的衣服款式也和当初玛丽莲梦露相似。
哈莉在影片开始炸掉的实验工厂,也正是在《自杀小队》中,哈莉和小丑成为恋人的地方,哈莉也就是在那,被漂白了皮肤。
哈莉和小丑分手后,找了一只鬣狗做宠物,在漫画中其实哈莉的鬣狗宠物有2只,分别叫巴德和娄。
不过在片中这只鬣狗恶搞的叫布鲁斯,其实就是调侃老爷布鲁斯韦恩。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致敬哈莉.奎茵的创始人之一布鲁斯.蒂姆。
除了布鲁斯这条活的宠物,哈莉还有一个标本海狸伯尼,伯尼在影片中有好几次大特写,让人觉得有些诡异。
在漫画中,这个海狸其实大有来头,它来自于哈莉的初恋伯尼.巴什,后来哈莉进了拘留所,偷走了这个原本就是标本的海狸,并取名伯尼。
之后哈莉长期和伯尼相处,和它说话,喂它吃东西,一起玩过家家等等,甚至海狸在和哈莉相处的时日里,还间接救过哈莉,哈莉和海里伯尼之间,也一起玩过很多疯狂的事情。
我们也从哈莉对伯尼的态度中,间接反映了哈莉的精神状态,窥探出哈莉有些神经质的性格。
在哈莉大闹警局时,其中有一个画面是哈莉看到一个通缉照片,说我认识这个家伙,这个家伙是回旋镖队长,在《自杀小队》中有出演。
在第三幕游乐园决战时,那个游乐园是以前小丑和哈莉的老巢,有一些私人物品和武器藏在那,如果眼尖的小伙伴可以看到,哈莉他们聊天的那房间,有一处地方有hahaha的涂鸦,和小丑身上hahaha纹身是一致的。
另外当别人要拿哈莉以前的一件衣服穿上战斗时,那件就是“爸爸的小怪物”的衣服,这件衣服哈莉在《自杀小队》中穿过的,估计也是哈莉和小丑热恋时期的信物,所以当衣服拿出来时,哈莉不让别人穿。
而这个游乐园,似乎也致敬了漫画《致命玩笑》里小丑游荡的废弃游乐场,当然我知道不是同一个。
在影片中,哈莉无意中促成的猛禽小队,在漫画中其实哈莉.奎茵一直都不在队伍中,这也正如影片最后哈莉的出走,各玩各的一样。
猛禽小队在DC漫画各个时期角色都不太一样,但黑金丝雀,女猎人基本一直都在队伍中,而猛禽小队的组队人也就是队长,其实是蝙蝠女,也就是戈登局长的女儿。
下一位是黑金丝雀,其实在漫画中黑金丝雀是一位白人女性,只是身穿黑夹克所以叫黑金丝雀。
黑金丝雀在DC里是一位女超级英雄,也是片中唯一自带超能力的,她的技能就是可以通过雀吼功,发出毁灭性的声波,在影片最后也有所展现。
黑金丝雀的母亲是上一代的黑金丝雀,父亲是一名警察,在影片中,黑金丝雀和女警探有提到自己的父母,说是在任务中身亡,而且把这次事件怪罪于社会和警方的不公义。
在漫画中,黑金丝雀的父亲确实在任务中身亡,而母亲则是患上癌症死亡的。
女猎手在影片中的故事背景,则和漫画出入不大,她是一位黑帮老大的女儿,在黑吃黑的过程中全家被杀,于是她走上了为家人复仇的道路,在漫画中,女猎手和蝙蝠侠的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还短时间做过蝙蝠女。
女警探有很强的正义感,大家可以把她理解为女版的戈登局长就好,不过在影片中女警探也存在很大程度的灰色性格描写,并没有那么正义凛然,而且她不管在漫画还是影片里,都是一位女同性恋。
在影片中,女警探的前任就是那位戴眼镜的女检察官。
女孩卡桑德拉,影片和漫画出入非常大,在漫画中,卡桑德拉的父亲是大卫该隐,是刺客联盟顶尖的杀手,也被称为世界第一杀手,妈妈也很强,是女性武术大师希瓦夫人。
而卡桑德拉日后,也成为了蝙蝠女。
在影片中卡桑德拉的背景没有过多的介绍,但可以看到她的养父母是普通人,而漫画中,卡桑德拉的养父则是大名鼎鼎的布鲁斯韦恩,是的没错就是老爷本人。
在漫画中卡桑德拉被亲生父亲训练,但因为切断和外界联系,没有学会说话。
在影片中她是可以正常交流的。
在电影最后,卡桑德拉的师傅成为了哈莉.奎茵,这样的剧情人物关系,估计很难让卡桑德拉往蝙蝠女方向靠了,至于卡桑德拉两位赫赫有名的亲生父母,不知道后面会不会出现呢。
聊完相对正派的角色,我们来看看一路坏到底的黑面具。
黑面具的家族背景和老爷很相似,同样出生于豪门,但在成长过程中,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于是疯狂爱上了面具,用面具遮挡人性虚伪,之后他遇到了自己真爱却遭父母反对,于是他自己制造悲剧,放火烧死了自己的父母,还用父母的棺材雕刻了一个黑面具。
在影片中,小丑和蝙蝠侠因为剧情需要的消失,让黑面具成为了哥谭市的邪恶教父,几乎等于就是和小丑平起平坐了,所以在影片最后,他能召集很多黑势力一起去干掉哈莉他们。
那些和哈莉对抗的人,同样也带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在漫画中他们是黑面具的假面社会组织。
另一位黑面具的手下杀手,叫维克多.萨斯,他的杀人初衷是让人解脱于黑暗丑陋的世界,而他自己每杀一个人,就会在自己身体上划上一道伤以作纪念。
在影片中黑面具和维克多.萨斯关系暧昧,让人浮想联翩,可以说这部电影不光要聊女权,在LGBT的话题上也是试着迈出一些步伐。
影片放完字幕最后,还有一个哈莉的语音彩蛋,聊的是关于蝙蝠侠,他到底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但哈莉刚开始想说些什么,就被掐掉了。
这也暗示了DC扩展宇宙之后的作品《蝙蝠侠》。
最新的《蝙蝠侠》预计会在2021年上映,罗伯特.帕丁森将会饰演最新的蝙蝠侠,今年1月,《蝙蝠侠》已在伦敦开机拍摄。
据了解,《猛禽小队》如果票房口碑不错,将会开启一个三部曲,而且都是以哈莉.奎茵为主角,第二部将会以《哥谭魅影》漫画为创作蓝本,不过就目前DC扩展宇宙的计划来看,《猛禽小队》续集还没在计划范围内。
我们也可以看到,DC开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超级英雄道路,不盲目跟风,也不急于赶超谁,慢慢来,比较快。
一部漫改电影,想要捆绑上某种主流的价值观从而为自己加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漫威系列中,打着种族平权的黑豹,玩着女权擦边球的神奇队长,都是如此。
但是,当这种捆绑的欲望过于强烈,从而变成了一种调动全部资源也要点明的迫不及待,那么这一切就变成了过犹不及的刻意,其结果不会比吴宇森通篇大喊口号的《太平轮》更好。
这部电影,就是一个范例。
在开篇,导演就设定了自己的主题方向:女性对于男性蔑视与依赖的反抗,对自身独立的寻找。
哈莉奎茵意识到自己的一切嚣张皆是因小丑而得,撞毁二人定情的工厂时,闪回里的女医生变身哈莉的画面平行出现,将医生到哈莉的一次变身对照上了哈莉到独立女性的二次变身,已经充分地点明了主题。
而在随后的影片中,导演则借助“哈莉痛击旧敌”的主线,来传达主题——从小丑女友时期的倚仗于男友,到当前的自我独立,哈莉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到了当年依靠男人才能办成的事情。
电影序章中,导演安排了哈利在酒吧的放肆,而后快速地让曾经的那些敌人都追杀失去小丑的哈莉,而又被一一反杀。
而哈莉回忆里重点提到的烈奥尼思,则成为了重点反派。
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主题的表达量显然有些过度了。
在开头哈莉介绍自己身世、提供影片背景的环节,导演甚至用哈莉自白与动画结合的方式阐述前半生,而非叙事。
显然,导演试图创造一个戏谑的氛围,从而让哈莉依靠男友的非女权一面得到最大限度的稀释。
而在随后,导演忙不迭地安排了“以小丑女身份得罪一干猛人,而后又以哈莉奎茵身份再次应对其报复”的戏码,生怕自己对哈莉当代独立女性形象的理解不够透彻。
对抗大boss的主线剧情,同样构成了这条表达线索的延伸。
应该说,从理论上讲,这个思路并非行不通,但问题是,导演的执行上,在选择表达方式和素材安排时,做的太糟糕了。
在叙述上,他过度地想突出哈莉奎茵的独立思想,因此几乎是以哈莉的主观视角完成了全部影片的叙事。
开头部分即开始哈莉的自述过往和导入到电影标题的推翻小丑迎来新生。
在其他人物的引入上,也同样围绕着哈莉来进行——一切都成为了“哈莉遇到其他人物”后,经由哈莉回忆的闪回来完成。
而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两个问题。
第一,影片的叙事逻辑被打乱了,从传统的线性叙事变成了非线性叙事,跳跃性过强,如果没有dc漫画的相关阅读基础,很难对其中的人物形成完整的认知,也难以把握故事的走向。
第二 ,就像片名所体现的那样,哈莉奎茵成为了影片的唯一核心,其他角色,无论是小队中的队员也好,作为沙包的反派也罢,都成为了体现哈莉女权独立的一部分——小队队员的女权靠哈莉的旁白介绍而凸显,成为了映衬哈莉女权的又一侧面,反派则单纯地沦为“被小丑女欺负,后又被摆脱小丑的哈莉欺负”的哈莉女权垫脚石。
这种全世界围绕哈莉的单核运转模式,虽然确实地突出了哈莉的女权,配角形成对主角映衬的手法也非常常见,但本片的火候太过,让所有人物成为了哈莉的附庸,甚至缺失了自身作为个体角色的基本完整性,更不要谈什么高阶的立体性。
在叙事逻辑的跳跃之后,人物表现也变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了。
对于一部理应用群像手法才能拍好的电影来说,反而将全部角色都当做哈莉的从属,只能说是“另辟蹊径”过头。
dc电影宇宙,向来处理不好这种多人物描写,bvs生硬地在各个人物间以等分的时间资源来进行切换,冗长而笨拙,自杀小队里则是电影片长有限,局促之下全员浮皮潦草,人物塑造变成了走马观花。
如何平衡主配角的资源分配,让配角成为主角的呼应,而又拥有自身的独立性,让二者拥有良好的交互效果,正是水平的体现。
但是,相比前作,猛禽小队的人物塑造,要来得更加严重。
自杀小队和bvs,有各自缺陷,但至少做到了人物表达的大体规整,角色概念的基本传达,它们只是无趣,但不让观众迷茫。
而猛禽小队,在导演想要赋予更多女权精神立意的情况下,变得彻底凌乱化,在各种时间节点上的跳入又跳出,支离破碎,让观众迷茫,甚至产生了晕眩。
导演体现出的本质问题,在于自我定位不准。
他还没有能力在这个框架下做好最基础的事情,却已经开始希望更多东西。
风格化的戏谑走笔,可以吗?
当然,这正是dc的自杀小队和猛禽小队系列漫画原作里一贯的特色语境,也是其作为艺术创作宝贵的腔调和气质。
而电影中对这种风格的沿袭,并将它转变为一种对女性洒脱的独立精神的表达,可以吗?
当然,托尼. 斯科特在《多米诺》中,借助凯拉奈特莉饰演的女杀手,同样使用非线性的单核人物视角叙事,让一切成为角色的回忆和独白,用大量的时间线跳跃和闪回来构成电影,拍得酷炫又潇洒。
这一切都可以,但只是猛禽小队的导演,不可以。
显然,她并不具备驾驭这种复杂素材在非线性叙事下的整合,保持风格化而又传达精神,配角服务于主角而又不显割裂的指导水平。
由此,电影也就成为了一种拧巴的存在:想要重现原作的戏谑和黑色幽默的风格化,但又时不时按捺不住那颗想要大段对白板起面孔的教育之心。
而在这之上,导演还有着另外的一层“不自量力”:对于炫技式叙事手法本身,逾越自身能力范畴的“实验性探索”。
跳跃的非线性叙事,其目的之一,固然是让哈莉奎茵成为影片唯一中心,从而集中资源、在事件表述与配角塑造中借由哈莉旁白中的戏谑台词,让角色与事件的推进和哈莉的内心强化得到并行,从而突出其女权精神。
但如果我们细看电影,导演之用意也不仅仅局限于此。
在很多的叙事线回滚部分,其实哈莉中心的诉求已经完成,但导演依然”更上一层楼”,让已经闪回的时间点进一步闪回到更早,从而愈发地让影片叙事变得混乱而庞杂起来。
比如说,在引出事件矛盾中心“钻石”的段落中,导演先是用了惯常的“哈莉旁白”,让时间点回到了哈莉突袭警局的部分中。
而后,随着哈莉的一句”该隐在哪里“,时间线再次回跳,跳回了更早期的列奥尼斯酒吧之中,引出了配角人物金丝雀,并且加入了对反派角色列奥尼斯的一些塑造---利诱对手不成,则施加暴力。
而更甚的是,在列奥尼斯与对方进行交流时,导演甚至在一瞬间闪回到了列奥尼斯初次登场时刑讯某人的画面中,让观众意识到了彼与此的密切关联。
如果导演只是单纯地想要围绕哈莉的旁白回忆来完成叙事,那么后两段回跳、尤其是对列奥尼斯初登场时的瞬间闪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有太多更简单、更正统、更容易为人所接收的叙事方式了。
导演这样做,不外乎是出于一种实验性的叙述法探索、指导技术展示我打乱了时间线到碎片化,现在才让你们知道此前列奥尼斯的刑讯对象,让你们意识到这两段的内在关系,是不是非常反常规呢?
从技术角度上讲,有一些导演会去追求“叙事效率”,让一个段落中尽可能地实现更多的人物塑造与信息给予。
《发条城市》的导演江涛,在接受采访时就特别谈到了对这一点的重视。
这也是导演执导功力的一种体现。
而在本片中,导演显然也一直在努力追求这一点,试图在一个段落中同时完成对剧情中心矛盾“钻石”揭示、主要配角金丝雀塑造、以哈莉为核心的旁白闪回型叙事而成的中心思想传达、主要反派列奥尼斯塑造。
但是,这样的花俏手法,无疑更加考验着导演的功力水平。
而在《猛禽小队》的导演手中,这样的技巧不仅没有提高所谓的“叙事效率”,反而让叙述线彻底断裂,素材与人物分散开来,成了一团浆糊。
这位导演,出身自美国电影名门纽约大学,上一部作品由贾樟柯投资,在戛纳电影节引发了关注。
因此,这理应是一位饱览影史各大师名作,熟捻各路风格的学院派导演。
但是,大师们的东西,可以赞叹,可以借鉴,但切不可以轻易模仿。
一旦能力不够,成片效果反倒不如一笔一划来得工整。
而这位导演,显然年纪尚轻,并不能很好地压制自己的“出招”欲望。
影片行至中段,剧情发展已经过半,对猛禽小队的成员的人物介绍却还在不断地闪回补充。
这样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叙事节奏,很明显地让人看到了导演“随时想要在技巧上惊艳”的一股浮躁之气。
而这股浮躁之气,也同样出现在了导演对主题的表达手法上。
她所谓的女权表达,即是让片中的男性角色没有一个好人,从大反派列奥尼斯到哈莉的友人DOC,从隐形主角小丑到每一个不配拥有姓名的打手。
所有的男性角色贯穿了影片的全部,但其作用只是单纯的“出现在一切地方,用尽一切手段,欺辱哈莉与猛禽小队的其他女性成员”,面容单薄、形象寡淡在总共不到5分钟的出场时间里,稍微表现出了一点“对哈莉的感情”与“重新开饭馆”之内心抉择的老头DOC,已经是片中最不那么纸片化的男人了。
显然,导演是在动用每一分每一秒,全力地让男人欺压女性主角们,再让哈莉和她的小队完虐这些男性,生怕观众在任何一个画面中无法接收到她的女权精神。
但是,到了结尾时,导演又试图安排一个“哈莉面对列奥尼斯的男权主义思想打击”的环节,通过哈莉对场景中迷雾的破除、对混乱自己判断的雕像的击碎,来表现出哈莉最终走出对男性臣服依赖之心理后的自我坚定。
而问题就此出现了---此前,哈莉对一切男性都成碾压之势,甚至对小丑的依恋也是迅速泯灭,这让她此刻的“走出迷惑”“自我坚定”,变成了缺少凭依的空中楼阁。
导演一直试图传达自己的女权精神,却过犹不及,只产生了更多的自相矛盾。
而更加根本性的问题是:呈现出这样状态的女权,真的是适当的吗?
所谓的女权,难道就是女性对男性的彻底碾压吗?
导演所赋予这部电影的,正表现出了她、以及整个当今西方世界“女权精神”的局限性和偏激性这不是男女平权的平等,而只是矫枉过正的”女尊男卑“,对上古时代母系社会的返祖罢了。
在当今,有太多的女权主义者,似乎生怕自身的性别遭到打压,而对周遭的一切都保持着一触即发的敏感,事事都会被接收为“侮辱女性”。
这样的态度落实到电影创作上,形成了这部作品中主题表达的欲望过度与用力过猛,一点也不奇怪。
这样的女权主义者,究竟是对自身的自信,还是另一种不自信呢?
事实上,仅从女权主义的传达上讲,即使是线性传统叙事,也并非玩不出花样,见不到水平。
李安导演的《色戒》中,他让王佳芝摇摆于两种主义与思想之中。
王佳芝既可以虔诚地仰头聆听着王力宏的民族主义教诲,也可以接受梁朝伟的“东亚共荣”观点。
而通过至关重要的三场床戏,李安表达了王佳芝的真正内心——她一切所求,只是单纯的情爱而已。
因为情爱,她接受王力宏的全部,也因为更深的情爱,她仰慕梁朝伟的全部。
她背负王力宏给予她的任务,要暗杀梁朝伟,但这种目标却在与梁朝伟的鱼水之欢与情爱高潮中软化。
王佳芝的一切行为,出发点都是极其单纯的爱情角度。
而相比之下,站在她两侧的男人,却成为了对她的利用者——王力宏借助王佳芝对他的爱,想要完成暗杀,而梁朝伟则在无意间借助王佳芝的爱而逃过一劫,并在最后亲自签署了对王佳芝的处决命令。
男人利用了王佳芝的爱,而只想求爱的王佳芝则在对两个男人的爱和被利用中矛盾纠结。
而在副线上,老吴牺牲了妻子,仍然与梁朝伟谈笑风生而不形于色,也从侧面再次体现了立意爱情只是男人生命中的一部分,甚至谈不上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李安的这种“为单纯的女性说话”的立意,在结尾达到了高峰——即将被枪决的王力宏,愕然地看着同样即将死去的王佳芝:男人始终摆脱不了对于女性基于自己角度、利用爱情的强加与控制,并衍生出这样的谴责,“为什么你会违背我的命令,你不爱我吗”,而男人在这样做的同时,却是从来不愿了解更加感性而单纯的女性的。
王佳芝回以的不敢直视的退缩,则让女性在男人“以爱之名”的利用中的悲惨,得到了最终的强化。
而类似的思路,也出现在高群书被人所低估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
杨颖饰演的女主角,与王佳芝处于类似的立场之中。
黄晓明饰演的男友,试图让杨颖利用权相宇的爱而进行卧底,但另一方面,又出于爱情的角度,对她频繁索求爱意回应,要求其不得移情。
高群书让黄晓明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存在:爱情是男人的一部分,但事业同样是另一部分。
而这种并立的两部分诉求,则被男人通过爱的控制力,强加在了女人的身上。
相比之下,杨颖无疑更加单纯。
她是警察,具有事业的部分,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女人感性的爱情,与罪犯权相宇站到了一起。
而结尾处,高群书让镜头长久地停留在分娩困难的杨颖脸上,突出了她的痛苦。
这是爱情结晶难产的痛苦,象征着杨颖爱情终究难蒙祝福、只遭谴责的结局。
同时,这也构成了女人感性在男性思维主导的男权社会下的悲剧。
因此,女权题材是否能够拍出花样,大可不必局限于叙事的把玩。
传统叙事同样可以拍出精彩。
玩弄叙事,搬弄技巧,往往体现着导演的资历尚浅与眼界仍低,尚做不到于大手笔、大构思上、大创意上的独到出新,也不能通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之理。
但归根结底,无论是大创意,还是巧炫技,还是那句话,一切,都需要导演有那个水准才行。
猛禽小队中,导演试图通过哈莉奎茵对世界的戏谑,来表达女权的独立崛起。
但很可惜,他拍出来的成片,只是以其跳脱和割裂后的一地碎片,戏谑了买票进场的观众而已。
瘫在家看了这么一个玩意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丑倪哥和土肥圆能不能滚出电影屏幕啊,什么又老又丑的倪哥,又胖又矮的丑比,说真的,原来女权的自我觉醒就是和她妈煞笔女性有一样的自我认同,不如去她妈的乌克兰当兵看看自己能活几天。
纯纯狗屎一样,不论美国警察局就和你社区居委会一样是个人就能进,就他妈警察都没枪还能说啥,太牛逼了,看的我是浑身刺挠,有一种想去屏幕里面给这几个煞笔一人一枪的想法本来很喜欢伊万的,猜火车太他妈牛逼了,结果到这还成一个煞笔了,真是她妈的疯了,整个世界都癫了
《自杀小队》里最出彩的当属玛格特·罗比饰演的小丑女了,所以便有了不知道DC宇宙第几部作品的《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而这还只是删改后的片名,原片叫Birds of Prey and the Fantabulous Emancipation of One Harley Quinn,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的神奇解放?
其实DC宇宙所有的作品都看过,但每部作品间几乎没啥关联,甚至吝啬到客串都不露脸(雷霆沙雕的彩蛋),自然很难与精心布局的漫威形成对比。
小丑和小丑女都是我很喜欢的角色,然而同是DC独立电影的《小丑》火了,《猛禽小队》却票房口碑双双扑街。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还是扑面而来的女权气息,无论导演、演员甚至连背景音乐演唱歌手清一色都是女子阵容,前有DC自家的《神奇女侠》后有漫威的《惊奇队长》无不都在宣泄着女权,然而《猛禽小队》让我最不能忍的是突显女权的方法居然是通过弱化男性角色,电影里的男性角色不是爱装逼的二愣子(黑面具手下)就是只为利益的阴险小人(黑人警长和中餐厅大叔),而全片最大反派本该塑造成哥谭市黑帮教父,结果是一个战斗力只有5的变态渣渣。
听说《猛禽小队》剧本是玛格特·罗比自己的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写给华纳的计划书,华裔女导演阎羽茜也是玛格特·罗比坚持聘请,然而这三年计划书改成的剧本给我第一感觉就是玛格特·罗比要捧红自己。
真的,电影里除了小丑女能看外,别的几个女性角色都让我难以入目。
女警探是一个事业不如意的老大妈,唯一的亮点是胸比女主大;金丝雀为了生计不敢释放善意,除了屁股翘外还会狮吼功;该隐是被原生家庭伤害而练就一身偷盗本领的胖嘟嘟亚裔女孩,找个好看一点点的很难吗;唯一能看点的女猎手除了复仇就不知道干啥了,单纯的傻白甜,完全没气场...如此多绿叶的衬托下,自然就成了哈莉·奎茵的独角戏。
而且电影是通过哈莉·奎茵的旁白来递进剧情,好处是可以快速的给观众传递每个角色信息以及感受调皮小丑女带来的幽默感,最大化的展现小丑女离奇的魅力,而坏处则是叙事就像小丑女的性格一样跳跃,缺少互动让小丑女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变得十分僵硬。
《猛禽小队》在剧情逻辑方面也是相当的迷,反派轻松抓了小丑女又要释放并雇佣她,而后还要悬赏50万请人和她比赛看看谁最快,前面还被制的服服帖帖的小丑女后面马上就独闯警局,又一次用行动证明大部分犯罪片里的警察都是废物,在抓该隐的过程中小丑女突然就爱心泛滥了,而全片她哭的最惨的时刻居然是因为那个没啥铺垫半路杀出的中餐厅老大爷的背叛,其实立意很好,展现了外表邪恶的小丑女内心深处那一丝善良,但是每个人物转变的过程都太过仓促,很难get到情感共鸣点。
如果说电影里艳丽的色彩就像小丑女的神颜,那么电影的剧情就像小丑女干瘪的胸……当然电影也不是一无是处,除了依然个性十足的哈莉·奎茵,电影对色彩的应用也是一大亮点,各种斑斓撞色,特别是化工厂爆炸和警局彩弹大战。
动作方面也可圈可点,除了惊艳的警局枪炮大战外,监狱里满地积水的动作戏还有种中国武侠片既视感。
如果实在馋小丑女的漂白脸,那就抛开强烈的女权和弱智的剧情,大胆的感受哈莉·奎茵的疯癫吧。
我对DC超级英雄了解并不多,从贝尔的《蝙蝠侠:侠隐之谜》入坑到现在也寥寥看了一点漫画的近年来DCEU的电影还有独立电影“绿灯区”和“小丑”,也玩过一点游戏。
这部电影感觉就比《正义联盟》好点,甚至缺少了小丑连《自杀小队》角色出场的惊艳感都没有。
其实小丑女这个角色本身是很有魅力的,作为DC中能和小丑媲美的反派,所谓的“坏蛋”这次洗白的很彻底,除开一些小偷小摸。
可以说这里面的哈莉和该隐一点都不输给蝙蝠侠和罗宾。
其他角色塑造也很有问题,强行zz正确而选择的角色外观,对主要几位女性角色的人物刻画不够,主角团合作的莫名其妙。
在最后高潮团战时候真的让人尬的离谱。
唯一值得说道是伊万饰演的黑面具演技不错,那种毫无逻辑的暴躁演绎的很精彩。
而问题是黑面具削弱的也太离谱了,如果说哈莉还带点漫画神属性光环加持,那黑面具就简直是一个现实中高级点的地痞流氓,所有技能被剥夺,最后被最弱的该隐用手榴弹解决了,这就是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的哥谭里让人闻风丧胆的黑帮头子?????,结局后面不出乎意料的其他人成为超级英雄,哈莉不明所以,但该隐从蝙蝠女变成了小丑女徒弟。
后面字幕后有关于蝙蝠侠的彩蛋,很明显是为了接下来的蝙蝠侠做铺垫。
但这样的铺垫下,接下来的帕丁森的蝙蝠侠还是作为DCEU中一部分怕也是一言难尽.......
这部电影唯一的看头就是哈莉了综合评分3分,种族歧视-1分,剧情生硬、反派降智-1分,哈莉+1分,最终评分2分种族歧视很严重,偷东西的亚裔小女孩,被虐杀的亚裔帮会老大,出卖哈莉的亚裔餐馆老板无敌了,真就所有负面人物都让亚裔扮演反派全都降智降武力,一个一个表面很猛的样子,竟然被哈莉两三下打趴下了,你混社会的打不过我还能理解,抗打能力也这么差吗这个狮子帮更是无敌,混这么多年啥也没混出来,老大全家能被抓,被抓也就算了,还能说是对方用了厉害的计谋,更牛的是老大被杀了,帮会屁都不敢放,竟然就让这事过去了,这个大反派除了会装逼也没啥能力啊,就一个贴身保镖,还天天在酒吧混,随便找个人偷摸进酒吧,不是一枪就毙了吗,一个小兵换对面大佬,太值了进警察局更是如入无人之境,里面全是演员,能被一个拿着彩蛋枪的女人通关,一群警察被一个罪犯包围几个人找哈莉报仇,往哈莉家里扔完炸弹竟然就找不到人了,任凭哈莉在楼下和餐馆老板飚戏,这段剧情唯一的作用就是把狗杀了,以此推动剧情发展,非常生硬一群人进来一把枪都不带,就喜欢玩肉搏是吧,跟演舞台剧一样,女主团全是武林高手,一个受伤的都没有,最后还摆个pose不是,哥们,你y是变种人啊穿轮滑追汽车已经很无敌了,被车撞了一下竟然啥事没有,哥们你美国队长啊
Netflix上畫的《Birds of Prey: And he Fantabulous Emancipation of One Harley Quinn》,不看超級英雄片的我是衝着Margot Robbie和時裝來看的,沒想到看得很爽。
Harley Quinn不是英雄,她軟弱(失戀痛哭吃零食和發酒瘋誰沒試過),混亂,心腸又軟(除了對小丑,電影裡她和戲中小女孩很快便產生感情),好玩、色彩斑駁、粗心大意,又充滿能量。
這個女人不是專門來討人歡喜的,她是讓她閉嘴她還會製造一場大龍鳳讓你比誰都尷尬的女人。
近年很多女性拍給女性看的電影。
荷李活裡很多女演員掙扎於找不到機會真正演活現實生活中的女人,於是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找女人寫自己的故事,找女導演拍出女人想要呈現的女人模樣。
當文化工業所生產的影象直接教會我們對近乎所有事物的看法,為世界群象增加生物多樣性,是身份政治中的一項善舉,觀《Crazy Rich Asians》把美裔亞洲(東亞)人投射成可慾望對象(雖然嗒得落的男主角是英國混血),《尚氣》賦予英雄行列中一副(中國)亞洲面孔,為各種「怪人」提供自己的小鏡子。
Bird of Prey直譯猛禽,掠食性鳥類,故事由她與Joker分手開始,救小女孩沒料到與其他女角一同殺敵,即使少了大反派摯愛Mr. J的加持,自強自立一樣是食物鏈的頂層。
我也沒料到看了一套Girls’ Power的電影。
(劇透開始)Harley Quinn名字來自16世紀意大利即興喜劇中的小丑僕人Harlequin,她的身份來自於小丑。
分手後要自強,她講她的故事,除了直接旁白,Harley開始不為別人眼光穿衣。
以Margot的原話是,Less male gaze-y 不那麼符合「男性凝視」,典型來自異性戀男人看女人的眼光,鏡頭帶領觀眾目光投在放大的女人性徵,在靜止的身體上逐寸移動,她是投射性慾的對象,身體並非使用來說話,在動作,或展示她的能量。
我常不明白女英雄都能夠穿斗零踭打鬥,哪怕普通人穿着走路都有難度。
有些人比較《Birds of Prey》及《Suicide Squad》裡的Harley Quinn,明明露的肉一樣多,但男觀眾卻嫌不夠性感,呈現性情很不同。
Margot Robbie是《Birds of Prey》的製片,她自然可以為自己揀選衣服,不用穿緊身內衣褲走來走去,基本上沒幾個女人不經歷過穿上crop top或者熱褲,走路舉手都怕走光的拘緊,即使高端時裝走秀的模特兒,以及完美的Margot也一樣不舒服。
花花綠綠的裝扮,Harley固然把內在性格穿出來,延伸到外衣去,印滿名字的鬆身汗衫當然一絕,實用性才是最重要:在警局救小女孩Cass時,為了揸槍,戴上了滿是手掌的皮手套,原來設計師的靈感來自姊妹情的互相支持;群鬥時Harley有時間問隊友Canary要不要縛頭髮的橡根,以為是女工在工廠幹活一樣自然;她還給Montoya穿上束身衣,說又性感又防子彈。
故事圍繞一顆巨鑽。
Margot 重演Diamonds are the girls’ best friend 瑪麗蓮夢露經典作品,但Harley穿褲子,只是臨時逃逸的Fantasy,儘管她內心還是old-fashioned渴望男人給女人鑽石,現實還是殘酷的,她得找到超級巨鑽,否則她的臉要變被醃成酸瓜。
幾個女人在《Birds of Prey》裡原本也不是Harley Quinn的姊妹淘,想低調打工的黑金絲雀,總是被男同事搶功的精明女神探,為報滅門之仇的女殺手,還是家裡經常吵架的小趴手女孩,各有各盤算,本也不打算合作,五人相遇都在電影近尾段了,槍指亂場尷尬得很好笑,最後權宜只能合作,在需要時互相關照,把反派殺了還去吃Tacos。
幸好最後沒成為best friends forever,不然便太無聊。
但Harley Quinn需要朋友。
她拒絕把小女孩當作交易,儘管她自己被出賣的時候,也有一刻妥協於主流世界的商業邏輯。
分個手並不會讓人變成feminist,只是她學會了用自己雙腳站穩於Gothem City。
過去是影子不可以擺脫,前面的路卻可以自己揀着走。
不失為對女權運動的小小指向。
伊雲麥葵格演的Black Mask/ Roman Sionis,好像也不討影評和觀眾喜歡。
Roman知道Harley與Mr. J分手,便派人抓住Harley,明明被當成玩具的Harley在權力關係下位,還可以打斷Roman Sonins 的說話:得了得了,我知道你的內心獨白,你真的沒有自己以為那麼複雜。
就是敢駁嘴才看得爽。
有人覺得Roman不夠恐怖,我倒覺得自戀又孩子氣,很像一個會為自己高興便凌虐人的大反派。
現實中的Sociopath或是一般關係中的施虐者,不見得有什麼驚人的權勢,只不過是夠自私。
Black Mask他個人不需要是打機式大佬巨型怪獸般出現,他擁有整個Gothem City父權社會每一個既得利益者作為共謀,難道還不夠恐怖嗎?
超巿裡小女孩問,怎樣可以變成Harley Quinn一樣厲害,這段讓我最感動。
沒有誰能變成她,她也不能變成其他人,即便是那個在她故事裡以及別人對她認知中的那個joker。
她用一分鐘總括自己的人生歷程,你就會發現可真有很多協助你特質長成的部份,被忽略過去了。
而人人都是用幾十年經歷的一個故事啊,只要故事由自己講便好,有時不討喜好像還更輕鬆。
其实很多人都没喷到点上。
触怒大家的并不是这个小女孩的长相,而是西方人在挑选选白人、黑人演员时,可以选颜值路人级别的男人女人,也可以选帅哥、美女,可谓百花齐放。
而到了挑选亚裔(尤其华裔)演员时,十有八九会故意选那种【形象外貌明显低于大众平均值】的演员。
触怒大家的就是这种故意营造刻板印象的行为。
所以别再单纯的贬低人家小女孩的长相了,这真的很不礼貌,也很不体面。
西方人选演员时的那个龌龊小心思才是真的该喷的。
有些刺激还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就好,真搞了,身心疲惫!
不知所云
什么破玩意,看上去尺度挺大,实际很一般。
禁室培欲失败案例
伪GV剧情片吧,啥都没漏!差评!就是有点刺激
乱七八糟的
2024.2.8,目前4.2分。1:28:03,百度。同性恋性奴,没兴趣看完,弃了。
剧情有点奇怪
(根据欲望强烈程度不同其实观感会不同?)但是能感受到视听形式上的努力,就是剧本笔触乱飞到有些悬浮了 1.5
又是一部Breaking Glass Pictures发行的片子,这个厂牌意外的很和我的胃口hhh,个别片源有删减,所以自己注意一下Marcus Bellamy真的太帅了,就是现实中太过于可惜了,拍完几个月不到因为磕嗨把男友杀了,就进去了。片子将镜头对准了黑人gay这一很少看到的群体以及racial fetish,感觉挺好的,整体展现了约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男主夫夫的chemistry还可以,但是种族歧视方面感觉谈的比较浅显,但是确实无处不在,尤其是警察上门录口供那段看的人心梗🤬男主大概是陷的太深了,以至于看不到别的东西了
0 只是找不到从良的理由罢了
要啥没啥,片名属于是诈骗级别了。
?????
禁室培欲失败案例,从小都是优,要怎么从良
感觉不是一部电影~
只有诱惑,没有肉,让人痒的难受
从小都是优,要怎么从良
#2509 1.//烂片,就很混乱,即使表明了第几篇章,但根本没啥实质的剧情设计,完全跟着感觉走,看到最后我都要睡着了,那段sm也是好无趣和好无聊,真的很浪费别人的时间。
烂
贵圈真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