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大师准备金盆洗手,坏蛋以家人作为要挟,完成这“最后一单”时被杀害,儿子为父报仇。
看似简单的故事,剧情却跌宕起伏。
在观众以为男主也不过如此时,一个剧情告诉你一切尽在掌握;当各种被反水时,一个故事告诉你,一切尽在掌握;看到最后,更是自己脑补,everything will be ok。
作为商业片来看,电影还算合格,故事条理清晰,节奏也很好,但是确实有点扯、过于不切实际,不过这也正是电影的魅力嘛。
结尾处那个跟灯球一边大的摄像头一群人都没发觉,有点扯,那么大个儿,摄像头再摇摇头都能蹦迪了。
影片里几个意料之外的转折,真是对导演编剧点个赞,一本正经的行骗之余不忘搞个笑,也让这部电影看起来没那么单调,还是蛮期待第二部的。
看完这部电影,更加相信:越是长得帅的男生,越会骗人!!
看了一会就知道套路的电影呢只看韩国电影不了解演员的我看了豆瓣才发现原来这就是玄彬!!还是帅痞帅痞的!!诈骗组织真是世界上最讨厌的人之一类啊!!!良心不会痛吗 都是大家的血汗钱啊 赚了这种钱真的不怕脑壳炸飞吗贪污腐败啊 果然 我觉得我最想做的还是贪官哈哈哈
感觉就是那些传销的骗老人的组织的宗旨啊!!
知道人家是骗子还相信人家贪心真是一切罪恶的开始
这是要拍2的意思吗!!
不久前,钱宝网实际控制人张小雷投案自首,一场隐藏了五年的庞氏骗局开始走入公众视野。
但当警方发布张小雷投案新闻时,那些受骗的“宝粉”们却纷纷选择“不相信”,想出各种奇招来论证消息的不可信。
这样一群几乎可称愚昧的人,被其他网友冠以了雷哥的“窒息粉”之称。
被骗了,还为骗子数钱。
这是很多受骗人常见的自欺欺人心态。
他们不敢相信、更不敢承担被骗的事实,因为一旦确认,自己就注定是一场悲剧了。
面对这样的悲剧如何反击,可参照近期火爆韩国的电影——《骗子》。
这部电影在韩国上映后,以连续22天的成绩创下今年韩国单部影片最长时间蝉联票房冠军的新纪录。
以骗制骗,反转再反转,全程无尿点,是观众对电影的一致评价。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它却又不满足于商业片本身的快餐式消费,而是试图架设起现实和虚拟之间的一座桥梁,为广大潜在的受骗者提供一本“防骗手册”和一条“反诈骗之路”。
电影以韩国历史上受骗人数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曹八喜诈骗案”为切入口。
该案件和钱宝网可谓是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张小雷自首了,而曹八喜潜逃了。
2004年到2008年间,曹八喜在韩国成立了十几个皮包公司,以“通过医疗器械租赁业,可保障30%至40%的高收益”为诱饵,先后从3万多名投资人处骗取了4万亿韩元(约合221亿元人民币),制造了韩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诈骗案。
案件爆发后,曹八喜于2008年偷渡到了中国。
2012年,韩国警方对外表示,经过一系列侦查,判断曹八喜可能已于2011年在中国青岛市一家医院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
但韩国民众一直质疑,尸体已被火化,无法对DNA进行验证,不排除这是曹八喜“自编自导假死”的可能。
受这一事件牵连,数十人走上了自杀之路。
而玄彬扮演的男主角黄智成的父亲,因为被迫帮助“曹八喜”制造假证件被灭了口。
尽管警方认定这是自杀事件,但黄智成还是从父亲那块被别人踩坏的手表中,看清了“他杀”的事实。
于是,一场长达八年的“骗中骗”开始上演。
要完成一个骗局,确定被骗者是第一步。
电影首先用一个鲜活的案例,点明了现实中最容易被骗的人群——老人,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他们手上会有一些积蓄,对陌生人少有防备感,对高科技事物一窍不通,骗子只需设一个小小的局,就可以骗到他们。
但最容易被骗的群体,也是最容易成为反被骗的群体。
以此为突破口,黄智成结识了办理“曹八喜”案的检察官朴熙秀,一步步牵扯出该诈骗案背后的政治势力。
电影以极为简单的方式告诉大众,一场庞氏骗局如果能持续长达几年,那其背后所牵涉的各方势力,不能小觑。
而要真正消灭这一骗局,不将其背后的势力一网打尽,就等于在制造下一场骗局。
一贯的韩式反政治套路,一贯的韩式“自黑”,却让人们不由得反思骗局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何杜绝骗局的一再发生?
在骗子一骗再骗时,监管部门在哪里?
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人们又该如何防范?
欲望,被认为是骗局存在的根基。
但欲望,又是人的本能。
换句话说,不管怎么努力,骗子大抵是除不尽的。
所以我们更该做的是,加强监管及提升百姓的防范意识。
为此,电影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第一步清除黑暗政治势力,第二步将百姓变成“骗子”,第三步解决骗局本身的涉案人员。
如果不能先清除黑暗政治势力,监管可能就是一张白纸。
就像电影中,当黄智成威胁要将“曹八喜”贿赂政府官员的证据公布于众时,检察官朴熙秀不无蔑视地说,媒体都在他们的掌控范围内,是不会发布这些消息的。
因为黑暗政治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玩意”,而是一群人的“狂欢”。
他们视人命如草芥,只要有人挡住了他们的仕途,他们就会“遇佛杀佛、遇魔杀魔”。
而一场骗局,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场博弈,一场为自己仕途开路的利益博弈罢了。
当黑暗为房屋添上最后一块瓦,那光明即便再强,也是难以穿透瓦片,照亮整个屋子的。
在这里,电影又提出了一个命题:当仇人就在眼前,你会选择怎么办?
有人选择手刃仇人,有人选择诉之以法。
一个是自我愤怒的释放,一个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典范。
前者简单粗暴,后者艰难多险阻。
可简单的杀人,并不能让伤害褪去、死人复活,更不能让后来者安然无恙。
因为以恶制恶的方式,并不能终止恶。
纵观当今世界中,似乎只有坚守法律这条路,可以给黑暗的屋子提供一缕缝隙,让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群,有机会迎来阳光。
但电影却对这样一条看似唯一可行的路,都抱有着深刻的怀疑。
因为如果法律的制度者和管理者本身就是黑暗的,又何来光明照耀之说?
为此,电影给出了另一条路:自上而下不行,那就自下而上。
既然法律不给力,那我们就以人治人、以骗制骗。
在电影中,受害者和骗子之间,其实就差了两样东西。
一样是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一样是高超的演技。
受害者要翻身做主人,就必须填平这两大鸿沟。
于是,在黄智成的带领下,高锡东、春子、金科长等人摇身一变成了“骗子”,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式,将骗局背后的黑暗政治势力一一引出,并最终完成了“以骗制骗”的胜利。
但正如以恶制恶不能终止恶一样,以骗制骗也不能终止骗。
不论是黄智成还是高锡东的人,他们实行反击战的最终目的,是将坏人绳之于法——那个他们并不曾相信的东西。
是不是很讽刺?
更讽刺的是,他们打着正义的旗号,却止步于“报复”本身。
打着继续追寻“曹八喜”的旗号,独占这那些本该归还于受害者的300亿韩元。
这也许就是“既想利用法律,又不想相信法律”的真实写照。
这也许也是自下而上的最大局限。
就像历史上曾不断失败的农民运动一样,赢得了胜利之后,这些曾怀抱为民请命初心的农民们,又将自己的欲望释放了出来,最终走上了和前人一样的路。
一场诈骗与反诈骗的“罗生门”,其实不过是在质问大家:那个本该人人信仰并为之遵循的法律,为何会屡屡被束之高阁?
在持续发酵中的钱宝案,人们会选择不相信官方信息,却一心一意地相信着张小雷。
也许就是因为人们本身对“法律”并不全信,只是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想到“法律”罢了。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道,我们的自由政治和司法系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圣、无法分割、无法改变的内在本质,这点让世界有了意义,也是一切道德和政治正当性的来源。
但越来越多科学家认为,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什么自由意志,而是荷尔蒙、基因和神经突触,也就是说我们和黑猩猩、狼、蚂蚁等并无不同。
所以我们会在遭受过政治黑暗后,一边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一边又怀疑着法律本身。
就像手机、钱包被偷了,我们会报警,却不会确信它们能回来。
就像一再爆发金融诈骗,我们会报警,却不会确信被骗走的钱能再回来。
……如果法律真的保护不了受害者的最终诉求,那么“法律无用”也许终将变成人心头的一颗“朱砂痣”——用之不及,弃之可惜。
犯罪娱乐片《骗子》的背景故事是韩国受骗人数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曹八喜诈骗案”。
曹八喜从2004年到2008年,在韩国成立十几个皮包公司,谎称“通过医疗器械租赁业,可保障30%至40%的高收益”,从3万多名投资人处骗取4万亿韩元(约合221亿元人民币),制造韩国史上最大规模诈骗案。
曹喜八诈骗行为被发觉后,于2008年12月和姜太容一起偷渡到中国。
2012年5月21日,韩国警方对外表示,警方发现曹喜八的妻子和子女等9名家属2011年12月去过中国。
通过搜查住宅,发现应急诊疗记录本、死亡诊断书、火化证等物品。
韩国警方根据相关者的陈述和葬礼仪式的现场录像等资料判断曹喜八可能于2011年12月19日在中国青岛市一家医院因急性心肌梗塞死亡。
但也有质疑声音认为,尸体已被火化,无法对DNA进行验证,不排除这是曹喜八“自编自导假死”的可能。
韩国SBS电视台12日称,随着亲信落网,曹喜八死亡真伪水落石出。
当时赴中国查办此案的警官朴关天表示,虽然现场有曹喜八入殓等影像资料,但存疑之处不少。
比如曹喜八的死亡证明上没有中国警方的图章;曹喜八火葬场印章的日期是12月11日。
有中国高尔夫球场职员声称,曾看到疑似曹喜八的人在球场出现。
(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小成本电影在淡季上映票房翻倍过了损益点,还是不容易的。
剧情虽然有硬伤,首次执导的张昌元也有点稚嫩,但是总体还是蛮有趣的观影体验,哈哈因为有玄彬(玄彬的戏份不算多,特别中间段很少)和开心果裴成佑……我就必须给4星啦!!
微博去看演员们采访和拍摄花絮笑死啦!
韩国忠武路不易走,希望裴成佑多演点担主的影片,玄彬继续加油突破自我,早日合作更佳的制作团队!
凌晨12点怀着试看看的心情一口气看完了。
剧情紧凑,丝丝入扣,加上玄彬,nana,帅哥美女组合,其实觉得里面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魅力。
韩国电影真的是越来越优秀,在黑政府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尺度之大已成家常。
小人物扳倒大boss,被紧凑的情节一直带着走,看着倒是很爽。
从开始的背景交待,埋线,再到后面钓鱼,反转,都不记得有多少次钓鱼反转了,骗中骗这种剧情看起来甚是过瘾。
紧凑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当时都没空深究,只能跟着走,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落下剧情。
据说还是根据韩国曹八喜诈骗事件的真人真事改编的,果然好故事还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依然是很套路化的韩国工业流水线犯罪影片,关于政治阴谋、黑暗,感觉韩国永远都拍不完,他们有太多太多关于国家的丑陋想向世界揭露,而对于这类影片大家也看的不少,这部电影,它确实也很套路,从中也能看到很多影片的影子,但是观影过程中,我依然会被剧情牵着走,节奏紧凑,多次反转,恍然大悟后觉得还是很用心和值得看的一部影片,何况还有玄彬主演。
不得不说,这部影片中的玄彬的颜值真的是近几年来的巅峰了,因为他的颜,也甘愿被这部影片套路。
虚实环扣的剧情成功把我骗了……给4星。
剧情的精彩之处,源于“怀疑解除后就是确信”,不露破绽的骗局不是好骗局!
本片揭示了高端骗局的套路,横纵多层架构,设置“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引蛇入洞,利用“疏漏破绽”和目标群体的“提防猜忌”制造怀疑、相互嵌套,伴随怀疑解除而环环展开,辅以新闻舆论宣导,让局中者骄傲自满地陷入思维定势绘制的地图而不自知,达到“骗了别人还帮数钱”的效果。
高端做局者,一般不愿“暴露身份”、“暴露参与”、“暴露真实动机”。
本片主角一开场就毫无掩饰向对手显露真实身份和动机,是一招险棋,用做局者的命去取信对手、豪赌对手私欲的可交易,也是个体挑战当权者的无奈之举。
无骗不成局,阴阳虚实皆博弈的手段。
身在骗局中,道德无关“欺骗”行为本身,而在博弈各方的真实动机和行为底线。
所以片中这群以骗制骗、以骗行道的小团伙倒彰显一丝侠义风采,让观众倍觉可爱。
生活中不乏大大小小的局,就像海洋公园五彩缤纷的水族箱。
游曳此间的鱼贝虾蟹,我们该怎样小心觅食、愉快游玩呢?
韩国电影《骗子》观影结束后给我这种见惯韩国电影的观众来说,就是喔,不错,喔,但也就这样了,好套路化,总想期待着来点高潮却又戛然而止,连女演员和男主角那种嘴角扬起意犹未尽的尴尬笑容的场面都是一模一样。
我又看了看电影的出品日期,17年的新作啊,这一犯罪类型化的电影在《新世界》的剧情中得到了最好诠释,此后的类似题材也跳不出这样的框架,加上男女演员尤其是主演在韩国的娱乐圈中,那种辨识度简直就是在找连连看,唯一的区分就是看长得有特色的配角了。
犯罪电影题材如果出自韩国人之手的化总觉得就是要把那种打破禁忌的暴力美学凸显出来,但久而久之,不知道是黑的太严重还是给观众条件反射般感觉,政客的出场就给人以京剧中唱白脸的感觉,请看,这个小婊砸要开始表演了。
而且就是因为知道有伏笔就不太期待着导演来抖包袱了,而且看演员演戏都有一种用力过猛之感。
所以,我想说,制作精良,道具用心,剧情过关的套路化制作是一个国家电影产业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标志,但也是一种掣肘,有进步但就像绷了根弦,剧情过半总会回到原点。
但不得不说,娜娜还是蛮亮眼的。
能猜到结局的电影看着真不爽!!!
玄彬和几个骗子开始对手戏就隐约猜到了肯定是几个人一起设的局,一贯的韩国导演作风,胆大啊黑天黑地黑高官,哈哈.........意外亮点是开头的珠宝店三人骗,有胸有套路。
哎,最后几句凑字数的,不够140不能发言,大写尴尬...居然还不够数,看来还得凑几句了。
局中局中局中局中局。
第一局: 男主勾引房地产骗子上当,主动将自己送到仇人眼皮下。
第二局: 共同设局钓“手下”,“成功得到”3000亿线索。
第三局: 检察官发现男主没去泰国,与其他三人策划“一石三鸟”计划——拿钱、除张、除男主。
第四局: 男主主动暴露真正计划,以复仇之心蒙蔽检察官。
检察官发现房地产骗子是男主安排,自以为掌控全局,实则入局更深。。
第五局: 精彩反转,受害者家人组成复仇团。
结局的处理非常巧妙,让这些人付出代价的方式绝不是杀了他们,而是让他们的丑恶嘴脸赤裸裸的暴露在公众眼下,让他们声名狼藉,人人喊打。
以及: 你怎么会相信一个骗子的话呢?
为什么明明怀疑却还会相信他呢?
——因为一旦解除了怀疑,就会百分百相信。
谜底就在谜面上。
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这句话,而是男主让仇人解除怀疑的方式: 他没有刻意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也没有假意投诚,而是将自己的目的、仇恨、算计都展示给了仇人看——你看,我就是这样,我就是为了复仇。
所以最后,仇人百分百相信的不是男主本身,而是自己的判断,他百分百相信男主是单枪匹马来复仇的,也百分百相信男主做这一切是为了向自己复仇。
所以,当他自以为握住了男主的把柄时,就会忽略掉其他疑点,百分百的“相信”了。
男主很好的利用了仇人的弱点。
【该说不说,是不是比五月雪好懂多了】看到一半想大骂:男的真特么该死啊。就是有原罪的人,违约成本也太低了。报复一个宗教骗子都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但对女性困境几乎是没有任何改善的,无解啊。以及袁富华包办华语独立电影的中年男了。//开幕片,刚看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开启了HKIFF的反生育主题。
202508于槟城影院第二次看导演张吉安的作品,比上一次看《五月雪》要平和一些。
马来的民族结构非常复杂,然而女性共享着相似的命运。但本片既想呈现这种议题,又非常迷恋于拍摄巫术等民俗的东西。看完不知道导演到底想拍什么。
很subtle 近乎纪实片的风格 两场情绪爆发的戏稍显尴尬
6.17 SIFF 映后
张吉安目前创作序列中文本厚度最饱满的一次,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女性互助,无差别批判了大马的三大族裔。片中的女性无一例外地典型又丰富饱满,「母系」米南加保族看似女性乌托邦,实则只是女本位父权制,性别观念固化后同样决绝残忍;诞下又抛弃「双性婴」后痛哭流涕的印度母亲,转身竟能载歌载舞地庆祝婚礼;那些弱信仰的华人,面对一地鸡毛的女性困境,试图寻求神灵庇佑,却发现只是利用她们本就千疮百孔的内心深处那点点希望,对她们造成二次伤害,她们展开的报复与反抗,勇敢、伟大又辛酸。当弃婴收留站成为一种精神寄托,能暂时安心,却又受到保守观念冲击。本是好事怎么就不能维持下去呢?本该互帮互助,为什么要摧毁善良呢?振聋发聩的提问化作痛哭流涕,叩问着凡世间每个人的心。#6th HIIFF 35 博纳三亚大悦城 20241210
#SIFF27#看的第三部张吉安,喜欢《南巫》的鬼魅,不喜欢《五月雪》的空有题材。感觉这部介于了俩者之间,偶尔出现一下东南亚奇幻的部分很迷人,又在讲一个“弃婴箱”的现实题材。但结尾又有一个那样“戴胜鸟”解释的字幕,让人觉得,时常想拔高自己但又没找到合适的方式。
4.5 hkiff49
hkiff49第一部~情节上有点散了,想讲的很多,但很多都没有很清楚。隐喻很多,没有相关的宗教背景有点难懂()但画面是美的色彩是美的。记一下“天堂在母亲脚下”,时不时拿出来品一下
完全没有弃婴/堕胎题材该有的讨论深度和戏剧张力,女主全程表情木讷,全片充斥着与主题毫无关系的猎奇风俗表演,最后结局又莫名其妙地落在了检举揭发宗教骗子上。看得人昏昏欲睡,影片还没到30分钟时,后一排一大哥就已经打呼噜了。
有一颗呼之欲出为电影节制作产品的心
对于堕胎与弃婴的伦理问题,在看影片之前我大概会完全是一种支持进步价值的判断,对保守嗤之以鼻。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迟疑了,甚至不太有答案,很想问导演是否也是如此。导演在影片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悬置了这样的价值判断,而让角色真实的困境与抉择浮现出来,影片没有站在保守的宗教或事现代进步价值的任何一方,只是用对于角色的体认去呈现这个故事里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堕胎或是弃婴,影片既在结尾解构了一种传统,但同时也去呈现进步的现代人始终无法回应传统里那古老的拷问,生命与母亲的关系从何时起开始发生?人如何面对一个由完全的创伤所带来的生命?我们断然没有一个简单的回答,就像婴儿岛的存续一样,它是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一个不完美的、勉强的方案,我们终究要诚实地去拥抱命运中那荒谬、不合理的痛苦与熹微却珍贵的喜悦。
这个导演几部戏都是有点东西的
49th HK討論後和身邊的人一致認為重女輕男的種族是一種虛構或者是幻象。最後站上屋頂的小曼證明了即使正義被小範圍伸張,大環境還是不會改變。什麼時候女性的墮胎自主權可以被正視?什麼時候女性墮胎不再算是一種污穢之事?
具备基础的人道主义视角,但对于如何避免议题的直陈、叙事的断裂、人物困境与解法的个例化戏剧化处理,导演所做的实在太少。若意图通过写实的社会派剧作剖析社会问题,单单依靠抖出猛料制造波澜未免太过取巧。以及,导演标志性的风土与民俗展示似乎仅起到点缀的装饰作用,甚至严重干扰着情境的构建。
选题很好,但有点拍烂了,好多部分都想快进。导演只是把主题带出来,完全没有深挖
天堂就在母亲脚下
非常張吉安式的敘事,但其實已將「靈異」降到最低,且不斷用詩化的片段去橋接整個故事以及大馬多族中女性不同卻相似的困境。從多個角度去窺探大馬社會以及這個無解的話題,當搖籃中的嬰兒搖起他的小手,人心就被牽絆,而好的壞的回憶跟著形塑,但同樣的自私,保護,孤立也在侵蝕著人心。業的造就,便是如此形成,男性也好,族群也罷,甚至只是「網民」,作為暴力施加者,話語強加者以及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的謊話編造者,完全不自覺,反而不斷地強化對立,才是社會最大的悲哀。
很好的题材,很好的想法,但叙事上略显单薄,也不难看到男性视角下对这类议题思考的局限。不过这是一部了解完一些背景之后能够更好地去回味的电影。
雖然主題是好的,可是節奏好慢,看得讓人想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