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没有“苦”元素,人们的生活可以“惨”但是不会“苦”,这种剧情放在国内拍一定会哭湿一包纸巾,但是韩国会用半喜剧模式去演绎。
没想到尹汝贞老师跟朴根英老师在《长寿商会》之前就合作过,加上朴海日、尹宰文、孔孝真这几位优秀演员的加持,这部片子很有看头。
三个人都不是同父同母,虽然戳穿的过程很扯,但是一家子在那里吵架的过程,很心酸。
全片主旨很明确,即使血缘不一样,即使有矛盾,即使日常互看不顺眼,但是遇到别人伤害家人的时候,他们会抱紧抗敌。
剧情简介年逾四十仍一事无成的电影导演仁模(朴海日饰)居无定所,在准备自杀了事的时候,接到了母亲(尹汝贞饰)的电话,回到家中和母亲一起生活。
家中还有一个从监狱回来的哥哥(尹宰文饰),和已结过三次婚的妹妹美妍(孔孝珍饰),带着十五岁的女儿(陈智熙饰)。
三兄妹秉性各异,人生阅历不尽相同,一起挤在同一个屋檐下过着粗糙凌乱的生活。
这部电影的剧情,如果让中国导演拍,一准得拍成苦逼似海的文艺片。
大哥监狱出来,到处瞎混,老二是全家牺牲自己供出来的唯一大学生,结果不幸入了电影圈,还是个艺术片导演,连老婆也跟健身教练上了床,可想而知又丧又苦。
老三已经离婚三次,带着15岁的女儿奔回娘家。
只有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妈,在超市打工养活他们,每天含辛茹苦的买肉给孩子……这样的家庭,简直就是大陆第六代导演的文艺标配,看这种故事你要不悟出点惊天动地的另类人生哲理,都对不住他们家的贫穷。
但是韩国宋海成导演竟然把它拍成了喜剧,从监狱出来的老大,没事时候就跟着韩国大妈团在公园门口跳广场舞。
看上去一本正经的艺术家老二装文艺追姑娘也只会弹一下《爱的罗曼史》。
老三终日仇视家里所有人,她闺女则连她一起也仇视。
三兄妹性格迥异,矛盾重重,终日沉迷于互相讥讽,最后甚至拳脚相向。
吵吵闹闹的生活中,每个人开始遇到各自人生的最低谷,老三的女儿因为讨厌家人离家出走误入黑帮,妈妈也在三人面前揭露了三人并非亲生兄妹的事实,随后是大哥被黑道控制,老二替老大受死…各种大风大浪扑面而来,嘴上不依不饶的家人们,却都默默的牺牲着自己去拯救亲人。
影片不煽情也没有故作姿态的展现家对人的意义,而是通过家人们各自对生活的妥协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老大被黑社会打瘸,与街角美发庭的老板娘结成夫妻,老二终于愿意放手离婚,也心安理得的放弃了艺术家的清高开始接拍黄片,老三又结婚了,不良少年的女儿也放弃了在学校门口抽烟而是去学了街舞。
当每个人都放弃了自己一直耿耿于怀限制着自己的东西,人生就变的尤为顺利,就像结尾说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管怎么样,只要他用自己的方法活着,就没有龌龊与高尚之分。
(文/宋小卡)感谢豆瓣网友熊麻子老师指正文中错误!!
演员们的自然流露演技加上新鲜有趣的剧情,是该片的亮点。
影片不煽情也没有故作姿态的展现家对人的意义,而是通过家人们各自对生活的妥协告诉人们这个道理。
老大被黑社会打瘸,与街角美发庭的老板娘结成夫妻,老二终于愿意放手离婚,也心安理得的放弃了艺术家的清高开始接拍黄片,老三又结婚了,不良少年的女儿也放弃了在学校门口抽烟而是去学了街舞。
当每个人都放弃了自己一直耿耿于怀限制着自己的东西,人生就变的尤为顺利,就像结尾说得: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管怎么样,只要他用自己的方法活着,就没有龌龊与高尚之分。
这样一个另类的家庭,处处显现着它的另类,处处显现着它的不平衡。
首先,如题目所示年龄不平衡,早已到了独立的年纪,可兄妹三人却因各种原因而不得以重新和老母一起生活;其次,身份与性格的不平衡,作为长子却没能承担起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反而成为貌似最无能的一个。
作为学历最高的二儿子却并没取得成功光宗耀祖,反而一败涂地。
作为小女儿本应成为全家人的贴心小棉袄却因婚姻的失败而脾气暴躁;再者,男女地位不平衡,传统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完全颠倒,两个大儿子无所事事,白吃白喝,而全家的经济来源则依靠开店的小女儿和卖化妆品的老母;最后,年龄与行为不平衡,这样一个高龄化的家族,其家庭成员却行为简单幼稚,反而被年纪最小的侄女嘲笑。
如此这般不平衡的家庭关系,每天充斥着问题、打闹、争吵和危机,也就不足为奇了,可神奇的是在外人看来这样不幸的家庭,表面的混乱不堪之下却饱含着浓浓的关爱,不仅温暖了高龄化家族的家庭成员,也打动了观影人的心。
整部影片贯穿的几个画面可以用两个字来简练概括:一是打,二是吃。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不满意,一见面就难免一番唇枪舌战甚至拳打脚踢,可只要其中任何一人在外面受到欺负,或者整个家庭出现了危机,其他家庭成员便二话不说,挺身而出,这样有点先抑后扬的对比表现反而倒突出了家庭成员间的团结以及整个家庭的凝聚力。
与此同时,每天能把所有家庭成员聚在一起的也只有老母精心准备的晚餐了,虽然一起吃饭的过程难免暗流涌动,但反而却凸显了一家人吃一锅饭这样割不断的内在联系。
正因如此,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老母在吵吵闹闹的几个孩子中间感受到了背后的温情,成了最开心的一位,而观影人也渐渐体味出了老母幸福心情的原因,感受到了另类家庭成员间彼此另类的关爱。
几个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都处于低谷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重新回归到由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家庭中,这本身的故事大框架就肯定了家庭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而这个另类的家庭准确的说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血缘纽带,是母亲的宽容乐观与坚持支撑着所有家庭成员及整个家庭,这也侧面表现出了母爱的伟大以及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而最终,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隐藏的几位家庭成员间含蓄的亲情也渐渐的由隐而显,在笑中带泪的观影效果中故事接近了尾声。
故事最后,几位家庭成员在历经动荡后重新走出了生活的低谷,回归到了各自的生活轨道中,虽然貌似家庭解散了,但其实观影的各位心里都明白,家并没散,因为家庭成员中互相的亲情和关爱还在,这个另类的家庭表散实聚。
虽然最后通过二儿子的独白,导演貌似想讲点什么关于生活的大道理,但恐怕这些大道理被大部分的观影人都自动忽略了,毕竟,直觉的感性体验相较于深入的逻辑思考更加简单也更易于接受,而且,人类共通的情感才是最能打动人心、戳中泪点的,观众们早已沉浸在对浓浓亲情的感动中了,故事最后留给观影人的还是希望与温暖。
老太太生了三兄妹。
大哥44岁,无所事事,啃老,坐过牢。
老二是著名导演,学习好,比较清高,事业失败,老婆出轨,生活都是问题。
小妹离过一次还带个15岁的闺女,第二任丈夫是家暴男。
一天老太太打电话叫他们回来吃饭,然后一家子住在一起了。
哥哥们不希望妹妹带孩子一起挤,就请妹夫吃饭让他带回去,然后发现妹夫是人渣就把他打了,小妹他们离婚了。
之前弟弟打出轨的第三者,迟来的大哥顶替坐牢了,不希望自己的弟弟有污点。
他们一家子去海边玩,吃饭吵架,隔壁桌说来着,喊老三大妈就打起来了,两位哥哥也加入战争。
回家后老妈说看到你们这样团结真好,一家子就应该是这样。
老二看上了理发店女老板,那女老板原来也是他粉丝。
后来他约女老板出去玩,想借着酒劲睡她,她不同意。
回来后,在理发店门口等了一天的大哥发现哥俩都喜欢一个女人,就打算让给弟弟,自己退出了。
老妈每天都能买肉,这个时候韩国能天天吃肉的都算比较富有的。
老二问过老妈,为什么你有这么多钱能天天买肉?
老妈不言语。
有一天老二看到了老妈行迹鬼鬼崇崇的,原谅她在打工……(具体做啥电影里面看吧)大哥拿侄女的内裤在家打飞机,被老二看到了,遭到弟弟妹妹的暴打,老妈救场说这是她的,侄女也不承认有这么幼稚的内裤。
后来侄女任性离家出走了,大哥就跟原来黑帮老大合作了,把侄女救回来了。
但他自己也没办法回家了。
大哥其实挺善良的,知道黑帮老大在利用他顶替坐牢,他就想套现跑路,但是黑帮抓了老二把他打得不死不活的,大哥带钱回来了,被捅了一刀。
这三人还挺复杂的,大哥是老妈死去的老公前任的孩子,老二是他们两口子亲生的,老三是一个妈不一个爸爸,在她结婚的时候才知道亲爸还活着。
(老太太也是有故事的人,这电影没有明说,她的心是真的很强大。
)后来大哥跟理发店老板在一起过平淡的生活,老二为生活妥协拍三级片,小妹跟第三任老公结婚开服装店。
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一时的骚动,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值得被尊重,寒酸也好,龌龊也好,只要自己满足就可以了。
虽然不会有人记得,那是赋予个人的人生和历史。
大哥汉墓累犯前科,坐过牢,混过黑社会,出狱一直在家。
二哥仁墓大学毕业,拍电影失败赔钱,妻子又外遇,对生活绝望的他本想一死了之,结果被母亲的电话拯救。
三妹美艳遭丈夫殴打,二度离婚,带着15岁的女儿回到娘家。
这三兄妹简直是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悲剧典型,各种对生活的无奈,绝望。
如果现实有相似遭遇的人应该看到这里很感同身受了吧!
但是之后家里发生的种种遭遇:一家人吃烧烤吵架之后还能并肩作战,汉墓偷外甥女内裤猥琐,看到妹妹与她男朋友车震发生的误会,敏静厌倦了这种生活离家出走,结果最无所事事的大舅为了找回她甘愿重回社团被老大的黑锅,仁墓宁愿代替哥哥去死而没有怨言等等.....其实这些剧情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尽管生活有各种不如意,但是当你回到家面对你的家人,还是能感到家人的温暖。
这部片子我想最适合观看的应该是那些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人,提醒你尽管活着很难,但是你的背后还有你的家人在支持你。
加油!
看完这部真的很容易联想到《小偷家族》,相对落魄的人聚在一起,抵挡世俗的偏见和风风雨雨。
从一开始兄弟扭打在一起,我就知道,这片子还是主打温情。
家里面虽然三个孩子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关键时刻还是一致对外的。
老大看上去混不吝,但其实最重情义;老二多读几年书,最后也不得不为几斗米拍皇皇;妹妹相貌姣好,但总是遇人不淑,也不知道下一段婚姻会怎样……这里面的小人物的种种不易,还是非常写实的,命运把他们凑在一个桌上吃饭,也许是留给大家唯一的温情。
家,就是那个一起吃饭、一起吵架、但任何人都不可以我们指指点点。
妈妈看似什么都不说不管,但她就是这家里的定海神针,她知道每个孩子每顿饭吃好了,就没事儿。
像小偷家族里的妈妈,也是被社会嫌弃的边缘人,但却有一群人,为了逃离血缘关系的家庭,而选择跟随她。
所以社会层面上,大家可能以为知书达理、有文化有教养的女性,才算是好妈妈的标准,但往往有些书香门第、富裕家庭的孩子正在进行着心理咨询。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宿命就是,妈妈是命中注定安排好的,我们大多数人的妈妈也都差不太多,可能有些妈控制欲强、有些妈啥也不管、如果能遇到温柔且坚定的妈,这个比中彩票都难。
哎,我甚至好羡慕剧中的孩子,他们至少还有这样的妈妈包容着她,天天烤肉给他们,却从来不说他们啃老。
有的时候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病了,真的需要这样的妈妈来疗伤,而不是雪上加霜。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家里就遭受着来自父母方的血脉压制,在社会层面上也一样被挤压,真的太多了。
所以如果天真的没脑子的说一句,我们真的有这样的机缘,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家庭吗,我当然不是让你带着原生家庭的缺憾去找人结婚,因为这样的结果可能更糟糕,而是重新选择爸妈在组装一个家呢……
电影一开始,就将一家人的现状做了交代,守寡的母亲,曾在黑道上混刚从监狱里出来的大哥,家中唯一上了大学当了导演又失败的弟弟,离了两次婚又带了一个15岁问题少女的妹妹。
这个平均年龄在40多岁的家庭,在老母亲的辛苦劳作下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
看的人好心塞。
然而,母亲并没有责怪生活不如意的三个儿女,相反每天买肉给他们吃。
脾气秉性都不相同的兄妹三人除了打嘴仗就是互相挖苦,然而,对于外敌,他们又同心一致对外。
母亲说,一起吃一起住一起欢笑一起悲伤,就是一家人。
他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过得一塌糊涂,然而都没有悲观失望,妹妹很快又找到了第三春,哥哥也每天为真爱送饺子,导演弟弟却高不成低不就不愿屈下身子拍三级片。
一切都在外甥女离家出走后改变,看似互不顺眼的兄妹结成一条心全力寻找,大哥为此也重新踏入黑社会……生活不如意也要活下去,开心的活下去。
看完这部电影,对尹宰文的印象也立刻扭转,他不再是卑劣的街头中那个可恨的黑社会小头目,也不是德惠翁主中的韩奸,更不是优雅的世界里的黑社会,而是一个看似面目可憎却心地善良的邻家大哥,为他的演技点个赞。
大哥应该是里面最受观众喜欢的人,我也最喜欢大哥,羡慕小妹有这样的大哥,羡慕仁模,有那么好的韩模。
韩模是里面最坏的,因为他聚集了人性的所有最肮脏的,他也是最好的,最好的原因请大家看电影吧,温情的电影永远不会缺少观众。
一起生活的话就是家人,这就是人,只有相互依靠,才能生活下去,当你觉得绝望一无所有的时候,有个人安慰你,那也不枉在世上走一遭
宗教隐喻比较重#HKIFF49
没感觉,有点平淡,可能是我对这种类型的题材不感兴趣吧
hkiff2025*没看睡着是我对电影的尊重,大量长镜头做意义不明的动作和大量慢镜头可以媲美,顶多看懂一个丽心以身入局帮小曼捣破神棍老窝,但是其他呢,丽心男朋友跑了、弃婴过、找回儿子了,好,最后见不到,完了还给你来点舞蹈不知道攞景定赠兴,还有碟子舞那一段,我都怀疑把廖子妤整不明白了,太抽象了,导演最后q&a提及马来西亚、穆斯林、伊斯兰教、佛教的东西试图放进电影里面只让我觉得无力回天,救不了电影,尤其是这么多元素放一起,放可以,单独看也可以,但放一起拍成电影,我也真不知道最后表达什么意思
张吉安导演延续了从南巫开始的超现实镜头。“蜗牛”寓意着性,戴胜鸟寓意着新事物,大悲咒花车、夜空中在屋顶上行走的人……简简单单,荒唐不已,充满张力[强][强][强]摇篮凡世
#HKIFF49 随时切入的监控视角、雌雄同体的动物、猎奇的舞蹈仪式、以神之名实施的暴行,与卖力设计的看点相比,表达和叙事就显得单薄而粗糙了,像借影视载体做的马来西亚社情调研流水账纪录,这类议题理应值得更用心更深入的挖掘。
我還以為能有點新意,空洞又故作高深,浪費我2h,能不能有點好電影!!!
还行
非常張吉安式的敘事,但其實已將「靈異」降到最低,且不斷用詩化的片段去橋接整個故事以及大馬多族中女性不同卻相似的困境。從多個角度去窺探大馬社會以及這個無解的話題,當搖籃中的嬰兒搖起他的小手,人心就被牽絆,而好的壞的回憶跟著形塑,但同樣的自私,保護,孤立也在侵蝕著人心。業的造就,便是如此形成,男性也好,族群也罷,甚至只是「網民」,作為暴力施加者,話語強加者以及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的謊話編造者,完全不自覺,反而不斷地強化對立,才是社會最大的悲哀。
有一颗呼之欲出为电影节制作产品的心
历经宗教、种族与男性三重压迫与剥削之下的马华女性,神灵受渎、祖先失语,唯有苏莱曼的戴胜从土中衔出脐带,为夜不能寐的鬼魅指路。张吉安带着blow up和卡帕的使命,近距离撕裂走向极端化之大马社会的猩红色伤口,girls help girls的微弱勇气也按不住充满愤懑与沉痛的控诉,真是刺刀见红的社会问题剧。片尾三位马族以外女性的无出路结局,就像片中廖子妤淹没在餐馆一群面目模糊的男性中之冰冷,不由得裹紧衣领。
TIFF 37th 11.1 Q&A
牵扯到不同的群体(米南加保母系氏族、马来族、印度人、大马华人)、信仰(穆斯林、无神论者、佛教徒)、各类女性的困境,塞得满满当当,很像导演观察到很多案例,但是没有很完备地调查其中某一个的来龙去脉一样,停在表面,不过无一例外都对男性进行了调侃,除了涉嫌迷奸女性的神棍其他的男性角色均不在场,更像是虚空索敌了。监控的视角贯穿始终,摄影机的摆设位置也很刻意,要么极低要么极高,却始终和具体的人保持着距离,处理这种公共性极强的话题,放大媒介会显得冷冰冰。张吉安导演处理民俗与神秘仪式还是更驾轻就熟,吃碎盘子那个桥段像吃了菌子一样,但是过多的奇幻元素也会消解掉现实的沉重,让影片看起来向猎奇的方向偏移了一些。
强忍着困意,一直想着来都来了就看完吧🤣捱过了漫长的前一个小时才渐入佳境。结尾太震撼了。
看完之后对许恩怡得到金像奖影后提名的另一部电影很好奇(?)
#Hiiff2024是枝裕和要是能看过这个也不至于把《掮客》拍出那个鬼样子了(
HKIFF49 张吉安映后 诶怎么又看了关于亲子的电影 天堂就在母亲脚下 导演解释以后才觉得碟子舞的意象很妙 但是内容太多太满节奏太慢了 重点反而有点隐身 看得有点累 但是导演关于宗教意味的解读还是让我觉得蛮大开眼界的 只不过我没有那个背景有点不好理解hh
完全没有弃婴/堕胎题材该有的讨论深度和戏剧张力,女主全程表情木讷,全片充斥着与主题毫无关系的猎奇风俗表演,最后结局又莫名其妙地落在了检举揭发宗教骗子上。看得人昏昏欲睡,影片还没到30分钟时,后一排一大哥就已经打呼噜了。
能看到映后谈真是太好了。想说有些人真的不懂马来西亚也不懂马来西亚复杂的种族之美,好了今天不要再生气了,已经被败坏的穆斯林秩序气过一遍了:)
【于HKIFF49】张吉安对于母亲角色一贯的敏感有表达欲,叠加他最擅长处理的种族宗教冲突问题,对伊斯兰社会女性处境从第一帧开始即行批判。不过电影叙事的话题庞大就不好找重心,难免有些段落的节奏拖拉,两位女主的表演煽动力也比较一般 ,3.5…意外导演亲自到场,完成一场高质量的映后QA,补充了很多电影的创作背景,蜗牛戴胜鸟雌雄同体等等意象的解读,更加感受到他作为男性导演罕见的对女性的友善和反思,+0.5
还是张吉安一贯的风格,将马来民俗文化与现实结合。也是又一部男导演对女性命运与女性议题的关注。个人还是很喜欢的。片尾曲竟然是之之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