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配音出戏,这都什么年代了?
还有这种一眼看上去就是坏人的坏人?
暴力催收你是看不起谁呢?
人死了你居然先去查公司董事长?
你跟黑道合作了15年居然一句话就想一刀两断?
对方拿出你俩交易的录音,你那一脸吃惊是怎么演出来的?
不拿出把柄才应该吃惊吧。
我想说的是一个电影毁了一群好演员啊。
如题免费的票我都觉得看亏了是怎么回事?
没看完就直接走了。
我花钱不是来看教育片的。
一切都很莫名其妙。
混黑社会的见到杀父仇人竟然愿意相信警察?
搞黑钱混社会的女的最后为爱自首?
以后再看这种教育片我就是狗行了吧。
(以下凑字数、中国电影完了完了完了完了)尼玛这么烂的片我还要为了凑140的字数花脑筋想文案。
我感觉我被精神霸凌。。。。。。。
这种题材的主角为什么一定要有父亲被害死这个情节?
声话不同步我就不说了,为什么现代电影还tm有会轻功的刺客?
是刺客联盟出中国题材了吗?
最后那个老外花200请的吗?
反派亡命天涯的时候还要互相对视一眼,可真是用情至深,那一眼简直是一眼万年,整的我以为张智霖演的那个教授是去拯救世界呢,看到最后已经不生气了,我开始反思我自己了,或许最近真的钱多了,买了下午三点的票,寻思看完吃个饭,电影完事竟然不饿了,太神奇了!
演员阵容没问题!
毁就毁在配音上!
全员配音!
要是原声就太好咯!
配的音听着很难受!
如果不是配音的问题!
我愿意给9.5分!
但是现在只能给4分!
各人观点,没看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感受一下!
配音!
配音!
配音!
全是配音!
…………………………………………………………………………………………………………
剧情太水了,好多没有交代清楚的地方,只能靠观众自己脑补了。
演员的演技都是在线的,也可以看得出来剧情也应该是不错的。
但是剪辑的稀里糊涂,根本没有交代清楚,或者就是轻轻略过。
看的时候简直大写的懵。
真是对不起这样的好题材,好演员啊。
大陆演员和香港演员真的非常努力,也非常棒。
说句实话,对不起我的电影票,而且我们一大家子去看的。
也对不起我的停车费啊
当电影院成为新学校写在前面终于解封,我撒丫子就往电影院跑。
可悲的是,唯一想看的纪录片排片少得可怜,为了度过漫长的下午茶时光,我万般无奈,权衡了一下爱情片还是主旋律。
好吧,还是来扫黑吧。
买票之前,妈妈转发了这部电影的海报给我。
说让我去试试毒,先看这个。
我查了查,是香港导演林德禄的片子。
我没记错的话,他是反贪专业户。
让他拍大陆扫黑除恶行动,语言是一个问题,情节本土化是另一个问题。
果不其然,硬伤问题很大,而小问题不断。
首先是剧情,虽然说一锅冷饭能炒出什么花头呢。
但是也许我们能不能换个切入点,换个人物形象呢。
脸谱化的人物,坏人写在脸上。
司空见惯的剧情,莫名其妙的感情。
而真正奇怪的是,这部板正的电影放映过程中,不时传来观众的爆笑、憨笑和嘲笑。
也许让他们再选一次,绝大多数情侣会去看爱情片,绝大多数老年人会去刷抖音短剧。
先抛开视听语言,这也许对这部影片来说太苛刻了。
那换个角度来说,电影首先不是让观众理解吗。
支离破碎的剧情,拼拼凑凑一个质感不及网剧的电影。
99分钟给观众上了一课,但也许有人觉得划算,因为这看起来像五十六集连续剧的合集。
同样的,全片质感粗糙。
没有一个人的话对的上嘴型,有一刹那我感觉自己在看译制片,可台词铮铮铁骨地诉说着中国力量。
技术层面,也夸张地出现了跳帧和卡顿的情况。
我感到触目惊心和心惊肉跳,这感觉好像回到了校园,在导师的责骂下观看师哥师姐失败的毕设短片。
我总感觉,大众审美在提升,而中国电影在倒退。
也许是大环境导致的,电影院已经成为了新学校。
主旋律成为了我们的类型片和特色片。
电影工业也衍生出新的公式:一流的演员+二流的制作+三流的剧本。
看电影成为了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我们要传递正常的价值观,但我们一定要舍弃视听艺术吗。
相比同类题材,扫黑有很不错的电视剧《扫黑风暴》,有还可以的电影《扫黑·决战》。
我想,艺术作品可以成为载体,也可以成为内容。
如果只是片面地输出,我们完全没必要去电影院。
这样的短片,大学思政老师和军事理论老师硬盘里满满当当。
看电影前,我瞄了眼我相册存的电影票根。
在杭州,我可以狂妄地看一天电影。
而从前的我们,会纠结好片子看不过来。
现在的我们,只会纠结哪一部不那么烂一点。
票价高了,技术发达了。
可是那份被艺术震慑,被声画洗礼的感受再也无处可寻了。
林德禄从纪事风格的《反贪风暴》系列尝到甜头了,便想把这种套路化叙事移植到内地的扫黑行动,但明显水土不服,这些年中国电影的类型化不断发展,电影观众的审美早就不满足流水账的平铺直叙,本片台词、表演、节奏都很应付,尤其在逻辑上,各种牵强,稍微用心也不至于如此难堪,很难想象如此低幼的电影语言在现如今的电影市场还能有生存空间。
刚开始关注这部电影的时候是从预告片开始了,这部电影集结了很多我们熟悉的面孔,比如张智霖,王迅,周一围,吴孟达,秦海璐,王劲松,董璇等,将他们放在一起以后,感觉就是王炸!
也让我对这部电影有了非常强烈的兴趣。
《扫黑行动》是一部以扫黑为主线的大片,与我们之前看过的传统暴力作案有一点点区别,这部电影在之前的传统层面上更有深度的挖掘,曝光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电影主要从一名女大学生跳楼的案件开始,原因是女大学生遭遇了套路贷,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从这件事件的背后,也让警察发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背后肯定牵扯着更大的案件。
于是就开始一场更大的扫黑行动,在这个行动中警方要面临很多危机,还要与犯罪分子的斡旋。
剧情跌宕起伏,再加上角色的塑造,让观众看见了前所未有的大扫黑行动,复杂的案件也让这部电影的烧脑程度拉的很满,人物之间的冲突也恰当好处。
同时也让观众很好的沉浸在这部电影之中。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部剧吴孟达的出现,让我们对他深深怀念。
看完这部电影,我相信只要人间有光亮,就无惧黑暗,再微弱的光芒,也可以突破黑暗,给我们带来光明。
致敬每一位奋斗在第一线的扫黑英雄们,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有我们美好的今天!
文/影视种草官
这部扫黑题材电影虽然没有前一年的《扫黑决战》那样精彩,也没有太多特别大的场面,但是整体上体现出一种非常紧张刺激的感觉。
老戏骨曾志伟不仅适合当喜剧大咖,演反派角色也是相当地给力,演技时刻在线。
秦海璐的气场全开,不愧是我璐姐,那眼神那表情着实飒爽英姿。
周一围也是颜值和演技爆表。
剧情上还是存在不少漏洞的,部分情节的设置不太合理。
《扫黑行动》这是一部有演技无剧情尴尬的电影,众多实力派明星,却因故事庸俗化、扁平化,导致本因该惊心动魄的正邪对决,变得弱智、潦草,毫无意义,一部假的不能再假的电影。
正义与邪恶本就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如果真的那么绝对化,人类文明就早已灭绝了。
观后感:潦草的剧情、尴尬的剧本。
剧情太薄弱
扣着脚趾看完了
这比我期待的要好很多倍我最后按我爸爸说的那样生活永远不要背叛爱情至上如果失败了 就回到伍德斯托克
看完电影 忘记你
想评三星半的,发现没有,男主蛮帅的,题材比较老套,没什么新意,大团圆结局
词曲作家凯瑟琳·布朗在纽约的生活就快崩溃时,不得不去面对自己过去的故事。
女主三观不正,period
纽约女郎乡下情,这谁翻译的
乡村音乐很好听,推荐片尾曲~PS.爱奇艺上翻译成 纽约女郎乡下情…怪不得找不到
电视电影 重归乡里乡亲
就没啥意思7.23
看见女主只能想到selfish bitch这个词儿,还有那个短裙陪短靴也是醉了,男主长得好暖。。。
不到500人,音乐不错
对那首纯音乐念念不忘,有知道的告诉我一声
女主笑起来很感染,神经质倒是没看出来,感觉前期和我性格一样。在被公司炒鱿鱼后回到四岁前离开的家,相遇到友情和爱情。男主是独立卫生院的医生,他的母亲开有一个谷仓和酒吧,四年前去世了一直单身。笑起来好暖,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相处一定很舒服。音乐也挺好听的,特别是在谷仓的那个乐队唱的,配上两人的眼神情节。
跟伍德斯托克有什么关系?除了结尾的那一句话
一直喜欢类型 简单 乡村 音乐 爱情 温暖
I fucking love the shit out of this movie! How amazing the love is!
Jameswolk太gentle了,一看果然八年前的片应该也还是翻拍,现在很少有这种传统温柔风格男主了。ost也很棒,女主真的很巨婴。
我们努力,可是不要努力变成别人。永远不要背叛,爱情至上,如果失败,就回到伍德斯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