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58分54秒至60分26秒长达2分半钟的枪战太酷了,前面的铺垫顺畅流线,层层受贿,3个杀手标准的牛仔范儿出场:紧身裤、尖头鞋、牛仔帽,走路整齐一致,慢镜头推进,每每看到这种装扮就兴奋不已,枪战过程中的杀手们也是相当职业,即便受伤甚至被射死,也他妈得耍帅!
音乐更是牛逼,不是那种金属乐的疯狂,而是非常干净利落的blues,甚至有些抒情浪漫!
同样的风格只在《杀人三部曲》的开场小酒馆的一场枪战看到过!
酷的不行!
开场被追的时候后座那个小丑妆小偷吐出的那口血在空中的特写,很美啊。
监狱像集市。
主角刚从拘留所转到监狱的时候的背景乐。
抢劫正坐在坐便器上方便的一个家伙。
直接从厕所门下面探进手往外一拉,干净利落。
当然只适用于厕所门下面有比较大的空间。
租赁小帐篷供人做爱,一堆在颤动的小帐篷还是道风景啊。
想一击致命,就要冲着中枢神经或者大脑下手。
哟!
这老大不是越狱里只向上帝下跪的家伙吗。
影片进行到快1个小时的时候那番对射很带感,额头上的洞,击碎的墨镜,穿胸而过的子弹,在慢镜下很性感的飙出的血浆,动作优雅的投掷手雷,手雷反投掷回去后的爆炸,还有这段的背景乐。
用衣服包住话筒说话的一头来改变声音。
把Cheese Burger(芝士汉堡)塞进汽车排气管让车发生故障,然后悠闲的狙杀了俩名追踪者。
同样悠闲的扔了俩手雷,然后撑起了雨伞(爆炸触发了那种天花板装的自动灭火设备)。
原声带值得收藏。
两个小丑,驾车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奔逃,最后冲入墨西哥国境,死一个,警察发现巨款,而留下了唯一的嫌疑人。
墨西哥的监狱很自由,就像小男孩说的“这里除了越狱买不到,什么都可以买到”,其实更像是一个大的自由市场,不像监狱,这倒是和别的电影不同的地方。
逃犯认识了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他教他在这里如何的生存下去,于是他们成为知己。
小男孩的肝脏却是监狱老大需要的。
而逃犯所带来的钱的原主又追查到了这里,最后这一群人必将展开一场血战。
而结局也必然是好的,逃犯带着小男孩和他妈妈过的悠然自得的生活去了。
吉布森这么大岁数,还要从这边的楼跳到那边的楼,身手还是挺不错的。
整片充斥着墨西哥呜啦呜啦呜哩啦的音乐,还挺欢快。
虽然取器官这种桥段在无数个电影中上演,但是梅尔这次自己编剧的,取道倒是有些不同,我觉得挺好,这个外国佬,厉害。
一部梅尔·吉布森的电影,一道墨西哥味道的水果沙拉;一部梅尔·吉布森的电影,不是《勇敢的心》,也不是《致命武器》,没有那么热血的勇敢,也不是那么的致命,只是那武器之下,心还在。
一部梅尔·吉布森的电影,载着曾经奥斯卡的光环,它没有踏过院线的门槛。
这是一部娱乐性尚可的电影,有荒野公路上的飞车戏,有墨西可监狱里的枪战,有典型异域的罪犯风情,有些小阴谋小勾当小爆炸,有些小机巧小情感小紧张。
它走在及格线上,既不太糟糕,也不太突出,就像梅尔·吉布森的那张沟壑纵横的老脸藏在人群泱泱的墨西哥监狱里不被人熟识不被人关注,既不遭人嫉恨也不遭人眼红,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除了吉布森之外,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卡司,一众瞄不准人眼球的陌生人烟。
它看起来从一开始也没有多大的野心,所以对剧情的处理,对冲突的挖掘,对情怀的深入,对感情的打造,对大男人与小男孩的碰撞,都不怎么用心刻画,它只是告诉你,这里是墨西哥最混乱的监狱,有一个美国人被押了进来,有那么一个想要为父报仇的小男孩,有一位姿色还犹存的少妇,有一个穿睡袍的大佬,以及一帮不怎么成气的手下,当然,还有一些打酱油的黑道大佬、商界大佬以及美国墨西哥的官方小喽啰。
说起来,光看这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角色,这部电影也不该差到哪里去,只是卡司不够,三流演员们又不怎么把它当回事,一如电影中的吉布森在街上拉一妇女帮他拔通公用电话后,还得为了几块钱的事与她苦苦纠缠一般。
角色一一出场,保证了电影能够在一个矛盾发展不下去的时候通过其他矛盾的介入往前推进,当然,在短短的90分钟内让那么多的角色露脸,大多数的作用不过是让吉布森继续走下去,坚持走下去,他们成为了他的背景板。
其实,电影的小机灵在一些地方还是不错的。
比如,偷印度人的钱、烟与手表,放火偷医生的钱,公用电话设计商界与黑道的大佬,最后又设计偷他女人的原搭档,这些都不错,单独拿出来也算是令人满意。
如果不细细追究,也不会太在意。
放火偷医生的钱,那么明显的一条火线,别人怎么会发现不了呢?
他的身手之矫健速度之迅速怎么就让一个小男孩全都看见了呢?
他又是如何知道医生的钱放在那个橱顶的罐子里的?
用公用电话设计两个大佬,人家就那么容易上当么?
说不太过去的还有许多。
以监狱大佬那样的实力,为何非得在最后关头在监狱里做移植手术呢?
等等。
当然,这些设计有其刻意之处,它们需要保证电影的观赏性以及戏剧性。
拿大佬移植来说,在最关键的时刻来这么一出,恰好把所有的冲突都集中在了一点,外面警察进攻不断,移植将要完成,吉布森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美国到墨西哥再进监狱找到手术地点制服所有坏蛋完成拯救任务,这一系列的戏份要求,保证了电影的观赏性,只是逻辑性便无法满足较真的观众。
当然,动作上由于设计的粗糙也不太令已经火眼金睛吃挑了嘴的观众那么满意了。
对这样一部没有上过院线,通过有线电视收费,并直接发行DVD的电影来说,些许的情怀,些许的动作场面,些许的抖机灵,些许的精彩,些许的让人眼前一亮,些许的令人皮下温度升高,些许的感叹,也就足够了。
只是,我们不能够再看到那个《勇敢的心》里的横剑立马的吉布森,不能再听到他声嘶立竭的“Freedom!
”,不能再看到他枪林弹雨中肌肉纵横。
他的时代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人总是要老的。
这片子让我想起了《越狱》S3。
梅尔·吉布森这些年好作品很少,这部么,尽管成不了经典,但至少也算中规中矩了。
比较让人喜欢的是男猪的吐槽,配合上脏乱差一个都不拉下的场景,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和谐感。
而剧中唯一的一场枪战,慢动作镜头拍得很带劲~~~
喜欢梅尔·吉布森的电影,不仅仅是作为演员的他,还有作为编剧、作为导演的他。
剧情很紧凑,故事很刺激,周末放松时值得一看。
当时看到电影名字觉得这绝对是一部土得掉渣的电影,片名已经失去了一大帮人的下载欲望。
不过还好我看到了梅叔那张脸,冲着他的名气,我还是把电影看了一遍。
电影说的是一个职业罪犯被墨西哥警方抓捕后送往一个充满毒品和犯罪的监狱,在一个小男孩的帮助下,他学会如何从这个监狱生存,并且最后逃脱出来。
电影是2012年的新片,或许是因为影片中带着强烈的墨西哥色彩,让人感觉是一部十年前的老片。
整体来说电影完全没有让人失望,比想象中好很多,节奏快,台词风趣,角色鲜明,情节扣人心弦。
影片中两分钟的枪战酣畅淋漓,背景音乐也搭配得刚刚到位,在最后男主潇洒的扔了两个炸弹,干净利落的把影片结尾。
看完后我认为,梅叔这部集演员、编导于一身拍出的影片,或许不能称上经典,也能算中规中矩,喜欢《飓风营救》的人最好不好错过这部影片。
这个电影还一个名字叫《我是如何度过夏天的》,这片名倒是与剧情有点接近,不过还是无法逃离浓厚的乡土气息。
又一部被片名埋没的好片。
翻出来,推荐给您!
英雄总有迟暮时,既然有了当年的《勇敢的心》,我就只能如此感慨了。
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一部无特效的商业电影,还是看看吧,全当作回忆了。
影片讲述了一个职业罪犯(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 饰)被墨西哥警方抓捕后送往一个充满毒品和犯罪的监狱,在一个9岁男孩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如何在这样的监狱里生存下来。
本片由梅尔·吉布森和《启示》(Apocalypto)的原班人马在墨西哥的伊格阿连德监狱拍摄完成。
梅尔 ·吉布森不会亲自执导这部影片,而是让《启示》的第一助理导演Ad rian Grunberg来当导演。
不过这部影片的剧本是吉布森自己创作的,而且他也将亲自主演。
杀人取器官这种题材可谓左右通吃。
在迈克道格拉斯这样好莱坞左派手中,产生出七十年代末揭露权贵医院勾结体制犯罪黑幕的《昏迷》。
到了极端保守派的梅尔吉普森这里,控诉对象转向了草菅人命具有体制隐喻的墨狱黑帮。
至于为什么一个是悬疑惊悚,一个是暴力动作,影片开头墨边境警察的一句台词倒是成为很好的注脚,“腐败(也可改为杀人取器官)这种事咱们两国都有。
差别是我们公开承认,而你们却不是。
”既然有的要秘密进行,刚好就可拿来作为悬念噱头;有的毫无顾忌成为公开的秘密,自然也就撕破脸皮暴力火拼了!
只是这暴力火拼也有分。
它可以是第一滴血式的一己之力对抗当地恶势力,也可是大烟枪那种小混混无意卷入黑帮之间的血腥仇杀。
而个人感觉本片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梅尔吉普森这次在试图以后者作为整体故事架构的同时,却依然放不下标牌式的孤胆英雄的“臭架子”。
于是很多分明需要剧情反转逻辑力上多下功夫的情节,却又突然莫名跳转到个人英雄主义的老路上。
例如说服墨老大放自己去杀美老大那一段,保命托词根本就是敷衍了事。
两造双方为什么就不能坐下来先把事情乔清楚,再决定是否要火拼到鱼死网破?
其实不是老大们没有选择,而是老梅尔没有。
如果肝衰竭不认可那套说辞,主人公就得马上毙命,之后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英雄壮举(伪装、诱骗、手雷刺杀)自然也都没有机会上演了。
正统英式黑片不是这样。
主人公或许会成为黑帮冲突的始作俑者,但绝不会是两派最终火拼甚至同归于尽的主导者。
主导这一进程的通常都是宿命或者所谓诗意正义。
显然,自大的美国人不信宿命这种东东。
所以无论故事是否以反英雄模式起始,最终都能给你拐到英雄无敌的好莱坞主旋律上。
片中还有一处相对隐蔽的看点:小孩上了手术台!
单从叙事角度,应该说这场戏可聊的地方不多。
无非又是一个“最后一分钟的拯救”的变种而已。
但是从事件因果关联去看就有趣多了。
没错,小孩是在主人公被投进黑狱之前就已经被大佬视作唯一肝脏活体捐献者。
但最终如此之快地就被推上手术台,以及其母被电击折磨,这些悲剧事件的根由是否可以间接归到主人公的入狱以及他带来的那两百万美金呢?
如果或多或少脱不了干系,甚至那最后一分钟也没能赶上,小孩就真地死在手术台上,整个故事的调调就彻底颠覆了!
就颠覆到了法国犯罪片的一个重要分支去了。
在该分支的意识形态中,角色塑造绝不刻意追求更符合现代大众审美口味的“反英雄”模式。
主人公既不愤世、也不图利。
相反,他专业精深,思维敏锐,嫉恶如仇(为警察时),坚决捍卫传统价值,更不存在严守道德底线的问题,因为压根就没有反世俗陈规的倾向。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号人物的所作所为却最终使无辜良善付出生命代价。
看过多部保罗贝尔蒙多和里奥凡杜拉出演的此类作品。
最近一部讲的是警官凡杜拉与初出茅庐的女搭档费尽心力查寻一位神隐不知所踪的黑帮会计出出作证人。
最终人是找到了,也不得不出庭作证了,但旋即便被黑帮杀害。
只留下一个不到十岁每日需服药才能存活的孤苦伶仃的小女孩……
一直喜欢类型 简单 乡村 音乐 爱情 温暖
前面的剧情很狗血,看到后面又有点受不了女主的神经质,不过一些有关音乐的情节还不错,比如女主喝醉在酒吧唱歌,谷仓酒吧乐队感染力的表演,特别是过气女歌手教女主写歌词那一段,真的感受到了改变一个词,对歌曲氛围的影响
喜欢此类电影
爱情线很狗血 哪有这样的一见钟情 主线的冲突也令人无语 女主人设非常讨人厌 多一星为James wolk
凑合,腾讯视频
乡村音乐很好听,推荐片尾曲~PS.爱奇艺上翻译成 纽约女郎乡下情…怪不得找不到
纽约女郎乡下情
也是被骗了,不过女主姐姐还不错
美到假
成为你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并不轻松却是最开心的 美国乡村拍出来的风景为什么总是这么撩人 女主也很耐看 我爱看这样的片子。。
我觉得还可以拉 最起码看着不会犯困
三星半,前一个钟犹如一场音乐串烧,冷人神怡,后半个钟节奏太快反而显得故事流于表面。总的来说,温馨喜剧,胜在音乐。
I fucking love the shit out of this movie! How amazing the love is!
女主笑起来很感染,神经质倒是没看出来,感觉前期和我性格一样。在被公司炒鱿鱼后回到四岁前离开的家,相遇到友情和爱情。男主是独立卫生院的医生,他的母亲开有一个谷仓和酒吧,四年前去世了一直单身。笑起来好暖,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相处一定很舒服。音乐也挺好听的,特别是在谷仓的那个乐队唱的,配上两人的眼神情节。
katie segal hot af 歌也太烂了… such great writing, im deeply moved
对那首纯音乐念念不忘,有知道的告诉我一声
喜欢第一首歌i am me once more多年前听过 喜欢男主 看过他的电影不多 但是他真的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 生气时候眼角都带着笑 阳光还老是撒在他的侧脸上 散发出一股无法抵抗的帅气 男女主在诊所吵架那段全片最佳哈哈哈
男女猪脚颜值高配,剧情一般……
受不了后半段的狗血
看见女主只能想到selfish bitch这个词儿,还有那个短裙陪短靴也是醉了,男主长得好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