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
Liebes Kind,Dear Child
导演:Isabel Kleefeld,朱利安·波尔克森
主演:尤斯图斯·冯·多赫纳尼,Kim Riedle,Naila Schuberth
类型:电视地区:德国,美国语言:德语年份:2023
简介:When Lena escapes isolation from the man controlling her, the true extent of her horror is revealed that same night when Lena's parents arrive.详细 >
77th Locarno 金豹奖。聚焦两位少女,模特学校将她们的身体当作货币,身体精神双重毒化,生活的小镇被荒废的工业厂房围绕,吸毒嗑药做爱混乱,冷灰的色调铺陈画面,更喜欢英文的翻译toxic,让我们看见在裂隙中闪光的梦想如何被吞没。2.5
3蜈蚣丸使用得蛮有趣的
推荐给不喜欢《某种物质》的人,看一下共通性的概念如何脱离“架空语境”拥有现实肌理;独立作者电影的创作模式不会受困于强节奏的类型框架,或任何一种意义上的剥削,基底就是生命经验,甚至稍显欠缺的完成度和“无疾而终”的收尾都是某种现实性的延伸,毕竟生活哪有那么完备的结构。不是在批判法尔雅,只是把两部电影放在一起,才是对新锐女性导演的创作方向更全面辩证的观测
俯拍与畸变的空间。有限的挤压,各种边缘的位置被应用,固定机位的设置倒让整个空间变得狭窄。整体看拍法比较死气沉沉的那类青少年电影,眼部手术、穿孔那段痛感过于强烈。2.4
#VIFF2024# 有隔阂以及扭曲的镜头语言很克制,也能看出来主创对模特产业的憎恶。但产生的疏离感跟坐在T台旁边看走秀别无两样,毫无共鸣
#HKIFF49敏感的青春期、混沌的青春期、迷茫的青春期、弱小的青春期、想飞的青春期……#25.04.12PremiereElements22:00
HKIFF49第一部,看到了全社会对女性身体的征用,对青春的榨取和消耗。喜欢里面的音乐和舞蹈的部分,充满了超脱于现实的抽离感。
好痛
拍的很切片 看的时候好几次试图进入那个世界但是都失败了 拍摄角度和镜头造成的形变总把人物推向底部 但并没有get到相对“多”出来的空间是在relay什么……
+
2024金马影展#5 “用尽全力逃离这里,好吗?”后苏联时代的破败立陶宛小镇,老旧简陋的小屋、了无生气的工厂、锈蚀斑驳的桥梁、杂草丛生的池塘,在Toxic的环境中青少年们野蛮生长,而她们不过只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全片压抑得令人窒息,却仍然流露几分温柔,Marija和Kristina的友谊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悄然生长。逃离的渴望终究只是虚妄,即使马力全开,仍只能在原地兜转。
#莱顿国际电影节构图很美故事很压抑,频繁使用的特写镜头和第三人称视角将情绪来回牵扯。映前插入了一小段导演寄语。她站在雷克雅未克机场附近的几座低矮的工业房前,说身后的景象和电影很契合。看完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和重量,再想起放映期间身边坐着的以及身后几个白男发出的不痛不痒的笑声愈发感到愤怒和冒犯,有些低智而不自知的男的就不配看这种电影。。
#HKIFF49th 电影节莫名其妙必然买到的冷门片,立陶宛的少女青春伤痛文学,泳衣与同性的吻想到《水仙花开》以及性转后的《沙滩鼠》,迷茫的探索与尝试,颓废的欲望倔强的成长。身体叙事又像《某种物质》,病态控制的身材,长蛆的食物和寄生虫药丸,过分早熟的少女与模特的梦想。从梦寐以求中出走(是否成功存疑),友情与成长是青春主命题。遵从内心,不是特别喜欢。
何尝不是 有一种东北影像
-
4.5 虽然还不成系统,但这比野性钻石强太多了吧,至少摄影机不会既想成为其中一员又无法摆脱自己judge的姿态。创作者与每个人保持微妙的距离,也对每个人有着平等的怜悯之心,一方面不同于立陶宛脱苏主旋律,关注了一个无人知晓、颓败畸零的工业小镇,一方面也批判第一世界审美异化对东欧的剥削,与拉杜·裘德去年世界末日异曲同工。
另一种形式的身体恐怖片
三星半
废弃工业小镇,选美做模特是少女们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出路。很喜欢影片的视角,女主跛脚这个点非常独特,两个女孩成为朋友的过程也很有趣,还有些比较有趣的片段,比如在欧洲那种生化厕所还挺常见的,我真想过如果上厕所时,厕所被别人推翻了会怎么办?看到那个情节,我真的笑出声了。但是,节奏有点儿拖沓~
女性身体作为阐释权的斗争场域 批判有毒审美的规训 玛丽亚凝视着储物柜时 摄影机zoom out进入深邃的无尽 被自己在四面的镜像围猎 而类似空洞的封闭空间充斥着这座工业小镇:灰蒙蒙的更衣室、集装箱式住所、纯白装置的模特训练室……女孩们的行动往往只是将她们的身体从一个盒子搬运到另一个 从未真正逃逸 最动人莫过于她们原是大雨里互相厮打扒牛仔裤的敌对关系 穿越炼油厂/化工厂的高烟囱、铁丝网和电线塔背后的庞大工业机器后 于夏夜星空溪边野地的短暂一吻 定格了最不可能的地方生长出的微妙情感 想到了另一部立陶宛影片《桑格莉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