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石田祐康通过小学生航祐和夏芽的视角,像是做了一段漫长而又意思的梦,给观众重温了一场关于儿时记忆的回忆之旅,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片中的人物,不论是航祐和夏芽,还是诺波、珠理、令依菜等等,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刻画的十分生动,整整120分钟的一部电影,让小编看到了他们之间年少时最美好的那份友谊。
航祐,心里一直装着夏芽,虽然一家从以前住过的公寓“鸭宫国宅”搬到了新家,在学校里,两人有了隔阂,但是航祐始终忘不了夏芽,通过这场旅程,让两人重归于好。
夏芽,这个小孩看着让人心疼,太懂事了,但她是个孩子,在最美好的年纪要承受父母的争吵,有心事只能向安次爷爷(航祐的爷爷)述说,安次爷爷离世后,想找父母撒娇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躲在以前住过的公寓里找个角落自怨自艾。
诺波,公寓“鸭宫国宅”的精灵,见证了航祐和夏芽的成长。
珠理,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在令依菜误解航祐和夏芽时,勇于站出来充当“润滑剂”,作为令依菜最好的朋友,帮助她度过了一道道难关,羡慕这份难得的友谊。
令依菜,就像是个娇娇女,心底一直喜欢着航祐,小女孩常常吃夏芽的“醋”,故事越往后,感受到这个孩子内心是十分脆弱的,她渴望友谊,希望和朋友能去佛罗里达游乐园度过愉快的暑假,以及重温儿时父亲常常带她去的矢岛游乐园。
好比这些“漂流家园”就是他们曾经的家,承载了太多的回忆。
这部电影把人物的心理创伤和奇幻设定紧密结合,无疑是给影片加分的,虽然片中有些地方没有交代清楚,一是矢岛游乐园的精灵为何会出现,二是电影开头部分呈现给观众们的悬疑感,为何一场暴雨之后,公寓“鸭宫国宅”会在海上漂流,就像是留了个谜语在等待观众们的解答,这两点小编的疑问要是导演能够处理好,口碑又会上去一大截,很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日漫电影,是一部好作品。
当我们忘却具象的世界,所谓“漂流”便仅仅成为记忆之海中弥留的回忆与遗憾。
这便是残缺的样子,将未被抚慰的心灵,抛诸于心海之上。
在游历之中,逐渐解开心结,不在以自我去揣度别人,不论是爱还是恨。
有时候在想,其实不说出口的爱比说出口的恨更容易伤害别人,自我在渴求默契的时候,对方在渴求沟通,这样便会使得误会在彼此心中发芽,且会以爱之名,影响彼此的行动,从而走向不可逆的分离。
于是,具象的建筑在岁月中化为具象的人,有种万物有灵的感觉,而作为“注视”所展现的“守护”,也在抚慰他们的心。
动画中所展示少年们的别扭心境,每个人在漂流之路上都有所成长。
不知为何想到曾经看哆啦A梦的日子,又在影片中感受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类似的心情。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对当下的珍重与放浪,回归到衣食住行的平淡日常。
航祐从小跟爷爷生活,他和夏芽是一对青梅竹马,夏芽因为父母闹离婚整日闷闷不乐,爷爷干脆将她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正好两个小孩有个伴。
后来爷爷去世,他们曾经一起居住的公租屋也面临拆迁,夏芽不舍曾经居住的家,经常回到这里露营过夜,被航祐和一帮小伙伴发现,结果他们在这座公寓遭遇了一段奇幻之旅。
公租屋是航祐和夏芽重要的回忆,对于夏芽而言,这里是远离父母争吵的避风港,是真正的家,她对这里始终割舍不下。
对于航祐而言,这里是家,但也是他看到夏芽偷偷哭泣而无能为力的遗憾,他想要放下回忆,大步迈向未来。
两人带着不同的想法被卷入大海幻境,夏芽终于在回忆坟场好好向诺波告别,回到现实。
诺波就是公租屋化身,公租房、诺波之于夏芽,就像海贼王里,梅利号、船精灵之于草帽海贼团。
人生就像一列开往坟场的列车,沿途会经历很多风景,会认识很多乘客,但不是每一个风景都能留在心中,不是每一个乘客都能陪伴你走到终点,人生的成长总会伴随告别和遗憾,当风景远离、当刚刚熟悉的乘客到站下车,应该满怀感激,挥手告别。
在要拆迁的老房子里一群孩子被带入了一个奇幻漂流世界,房子就像船一样海面飘着行驶剧情节奏紧凑,容易入戏一点不拖沓,细节也很棒,对话交流表现很有冲击力,说白话就是感情表情展现突出,不同性格的孩子都很有意思,没有一个多余情节。
特效和音乐搭配的也很棒。
看的很舒服。
俩小时看着时间不短,真是想让他再多演一些内容不够看的夜里给我看兴奋了,满脸开心声优有你喜欢的
《漂流家园》虽是角色设定是小学生的动画片,但却不是那种老少咸宜的青少年作品(儿童电影);其对应的观众应是浸淫社会的油腻成年人,这厮其实是一部风味独特、瑰丽奇幻的“盗梦空间”+“少年们的奇幻漂流”之旅(成人礼)。
片中的“团地”与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工厂住宅区很相似,一建一拆,从童年到中青年的印记突的一下涌上心头,瞬间就来了一记温热的代入感。
漂流空间其实是隐藏的记忆之海(灵界),每一栋建筑物对应一个特殊的记忆节点,相机是记忆的载体与情感的羁绊,小孩子诺波是建筑之灵亦是记忆之灵(执念)。
有一种想见不敢见的伤痛,有一种爱还埋藏在我心中,我只能把你放在我的心中。
这一种想见不能见的伤痛,让我对你的思念越来越浓,我却只能把你,把你放在我心中。
充满希望的、未知的前路,叫做梦想,而那些回不去的所有,叫做梦。
现实与回忆,只会渐行渐远......好好生活,好好成长,好好惜福,好好道别,好好交往,好好回家。
回想我过在你身边,犹如沉默的影子,而这一季己结束,梦也该醒了。
我过去在你身边,犹如沉默的影子,这一天已结束,我也该走了。
本作的软肋非常明显:由少年视角展开的各种吵闹,团队成员的记忆故事没有充分深挖,篇幅与剪辑的问题。
这部片子的创意若是卖给《哆啦A梦》,可以做一个小系列,妥妥的催泪弹一枚(角色设定增加年龄,注意剪辑)。
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与本作设定类似、以中小学生为主角的奇幻/科幻类作品《漂流教室》(大爆炸、空间漂流、大逃杀、成长;曾获得小学馆漫画赏)、《末日》(隧道、地震、核灾难;这部与《龙狼传》一起获得97年讲谈社漫画赏)也非常不错。
人性+哲思+绝望的进击版则有金基德的那部阵容豪华但口碑两极化争议颇大的《人间,空间,时间和人》。
其实本作亦是口碑争议极大啊。
看完之后其实最大的感受是,这又是一个新星的动画工作室,甚至跟细田守那边可以打一打(那边这几年属实质量也是比较迷)。
其实本身这个故事讲的蛮好的,立意啊音乐啊画面啊都可圈可点。
其实最为诟病的莫过于小学生吵架的推进剧情方式和谜一般的时长。
我的建议是把男主女一女二吵架和恼应人的部分全部删掉,再把最后一段又臭又长的摩天轮部分缩短重新剪辑观感能好不少。
当然我相信每个人看完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能做的只有带着回忆向前走,和跟回不去的过往放下执念说再见。
我太喜欢那些老去的、难以追寻的回忆和坐标,和伙伴一同在大海里流浪一同寻找归处,独属于孩子们的痛苦与挣扎,还有巨浪前也绝不松手的勇气。
比起石田祐康导演的前作《企鹅公路》,它展现了更细腻的儿童心理描绘,以及对旧时代的关怀。
它调动起我对旧物的怀念和其他类似的个人情绪,但也必须承影片在叙事上的崩塌,这两个小时的故事里还是有不少缺憾和不成熟的尝试。
影片最大的问题是节奏过于拖沓。
在学校拉动画剧本的时候,学长学姐就已经全结果我要谨慎选择拉日本动画,因为日本人的话实在是太多啦!
《漂流家园》同样有着日本动画的通病(或者说是特色):大段阐述内心的对白,密集的台词在阐明角色的同时,也会让观众失去耐心。
但当然,这只是影片显得拖沓的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故事中人物的弧光不够直截了当,人物常在两个状态间反复横跳。
航祐和夏芽是故事最核心的人物关系,作为曾经的最好的伙伴,如今却渐行渐远,一场意外将二人再次拉进同一空间,观念和认知的碰撞让二人尝尝五次小吵召唤三次大吵。
/如果一开始就将矛盾直白地抛出,而不是抽丝剥茧般地从照相机讲到爷爷的礼物、再讲夏芽游离无根的身份困境,也许能够使情节更加紧凑。
然而主创却执意要将身份和矛盾隐匿起来,还加入一个谜语人一样的角色诺波,不仅扰乱了叙事节奏,试图营造的扑朔迷离之感也并未能完成。
其实在夏芽跟随航祐进入游泳馆后的那次争吵,二人的心结已经有所展露了,可不难发现在用用惯的争吵,和之后在阳台、天台、漂流小船上,两个人都是在吵同一件事情。
吵完以后,人物状态却没有发生转变,那么就算吵几次、吵得再怎么激烈、扯再多的头花都没有意义,编剧的台词也白写了。
可能对于9岁儿童而言,情绪就是饱满而热烈的,宣泄不满的方式只有争吵。
可将所有矛盾点都建立在争吵这一种表现方式,不仅会使情绪塞得太满,也缺乏了具有电影感的留白,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像夏芽这种看似阳光坚强,内心却无比隐忍脆弱的女孩,本来是很适合安插留白的。
而观众同样也无法信服,为什么在吵了这么多次以后,最后一次航祐说“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夏芽就肯放手了?
明明前几次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人物的成长没有说服力,这是叙事崩塌的第一步。
/同时,在故事中,诺波的出现实在是太破坏情绪了。
首先,比起主角团中的一个角色,诺波更像是一个象征物。
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的角色功能,既不与主角发生互动,也没有引入新线索推动故事。
诺波出场是一个谜语人的形象,不知道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是——在重重迷雾之下,主创却并没有安排主角团从这个角色入手,去调查他的身世,从而发现他是这栋房子的房灵,发现这个奇异世界的奥妙。
主角团回家、求生的欲望目标太过强烈,以至于忽视了诺波出现的不合理,就也没有抽丝剥茧般探寻他的奥秘,这使得他身上的谜团都悬浮在半空。
而随着故事发展,诺波透明的手、脚上的钢筋、身上的杂草这几个突兀信息的展露,让观众一下子就能猜出诺波的身份。
但由于此时主角团仍被困在强情节的困境中寻找逃生方法,没有安排大家看到诺波脚上钢筋时的反应,反而看似习以为常地接受了——诺波是房灵这个信息似乎只给到了观众,而并未轨道主角团,而这就会导致情节的不连贯,观众早就知道他的身份,主角团却还被蒙在鼓里,反反复复,显得很弱智。
这也体现了影片想表达的太多,塑造了一堆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他们各自的任务,就需要在完成各个角色的展现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情节,同时由于主角团过于庞大,除了男女主二人,所有角色都被写着写着写丢了过。
不仅显得拖沓,节奏混乱,情节和情节之间也时断裂的。
再谈角色的塑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不讨喜的女性和工具化的男性。
在归纳上面这句话的时候,我会担心以性别角度看一部子供向的动画影片,是否会有些偏激?
但故事中男女角色的的复杂程度实在有太大的差别,举个例子,同为配角的四个小孩里,怜娜和珠理尚且有成长,而太志和让则彻底沦为咋咋呼呼的背景板(我还是特地搜索才想起他们的名字)。
从最被诟病的夏芽聊起,大家对她最多的评价是矫情,这其实很好地反应了主创所想表达和所呈现的差别。
先不说外表坚强内心缺爱的人设实在俗套,一般而言,想要塑造这样的角色要先塑造出一个强大到百毒不侵的外在,而后再写他的心结与创伤。
如果太早展示角色敏感脆弱的一面,是很伤害角色的塑造的。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正如三日静寂之于张起灵,如果不是在前面通过八部正传来塑造张起灵从内到外的强大,三日静寂就无法如金樽裂开的细缝,让读者顺着细缝窥见他的迷茫与痛苦,自然也就无法被称为神来一笔了。
而影片恰恰是对夏芽脆弱一面的塑造做得太早、太多了,且情绪反复、自怨自艾,袒露内心是珍贵的,可一而再地袒露就惹人烦了。
/故事的情绪在夏芽身上停驻太久,相对的,第一主角航祐的弧光就被大大削减了。
某种程度上,我甚至怀疑航祐是否能称得上是影片的第一主角。
因为从成长线来看,显然是夏芽有着更完整、更深刻的人物弧光,而航祐似乎只承担了一个视点人物的角色,推动者“回家”的这一条主行动线,而对于主题的讨论全然是由夏芽来完成的。
简单来说,影片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告别和成长。
显然告别这一主题只做在夏芽一个人身上了,对旧物念念不舍的是她,有家庭创伤的是她,再往下挖一层,她更代表了城市中游荡的无根一族,在公租屋遇到了航祐爷爷,找到了暂时的归宿,所以才对此处有难以割舍的情怀。
而同时,她和航祐也同时承担了一部分的成长主题,只是和夏芽比起来,航祐的成长显得过于弱了。
在影片中,能体现航祐弧光的情节有两个,分别是折返救夏芽和对夏芽道歉,然而这个成长没有两难、没有纠结,他甚至不需要为这个选择付出什么代价——为了救夏芽而放弃的逃生机会并不能算是代价,因为你知道的,在这种日本动画的语境里,伙伴和勇气高于一切。
拯救伙伴不是代价,而是常识。
/故事中的其他人物,大小活宝就是纯纯工具人,只会在需要推动情节的时候大喊一句“不好啦!
”。
怜娜则是做得过于刻板,再三怪罪夏芽,但凡编剧少写几句责怪夏芽的台词,这个角色的观感都会好很多。
这种大小姐角色本来就该很可爱才对,更何况后面还有展示她对游乐园的爱、对童年回忆的怀缅,这些都是很动人的。
不过更搞笑的是,夏芽居然也对她的评价毫无反抗之意。
不是我说,日本人什么时候才能放弃这种迂腐的宅系文化啊?
女孩不是出了娇气大小姐就是温良乖小孩的。
故事里唯一塑造成功了的角色是珠理。
最开始她似乎只是大小姐的小跟班,和火爆两兄弟一样几乎沦为背景板,但在公租屋里她完成了转变,敢于反驳怜娜、也勇于承担责任了。
这是对勇气的写照。
我唯一担心的是,在这样一部儿童故事中,让角色承受实实在在的伤害是否恰当?
当珠理从楼上狠狠跌下,后脑的血渗出,昏迷整整一天的时候,我和怜娜一样担心他会不会就这样死掉。
这个伤害给得实在太实了。
影片后程似乎是按灾难片的模式来写的,但既然做了动画,既然安排了家园漂流这种新奇的玩法,那么困难和阻碍就不必拘泥于套路的海难了吧?
不过在这个角度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主创在多角色叙事上还是有所欠缺的。
正因为在这一阶段用不到珠理了,所以让她受伤躺在房间里,顺便还能展现他和怜娜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似乎是这样的创作思路。
儿童视角和丰富的角色让整个故事更加饱满,遗憾的是,影片的故事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
同时这也引发了我的疑虑——成长主题下对时代的怀缅与挣扎,交给儿童来叙述是否合适?
影片给出的解法是,把这种对旧时代的关怀嫁接到对好心老人离去的遗憾中去,靠夏芽的心结来展现,然而这反而使叙事不够紧凑,角色的动机过于细腻,丢失了儿童叙事一贯的基调,人物立不住,情节设置也难与主题进行联通。
伙伴们共同流浪友谊万岁的主线剧情,与寻找失落家园的暗线故事,似乎是在两个完全割裂的状态下进行的,直到影片结尾,航祐和其他伙伴也并没有明白夏芽究竟执着的是什么,妄图以友谊的力量化解女孩内心的伤痛。
好在故事的情感实在是太细腻,讲角色内心的挣扎展现的淋漓尽致。
就算不理解,我也想把你拉回来,因为我们是最最亲密的伙伴。
不管什么时候,小孩子的真诚总是最让人感动的。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导演的个人偏好,还是日本人的DNA里就刻着寂寞笼罩的神隐少年、伪装坚强的少女这样的人设。
插个题外话,在性别话题发展迅猛的现在,能不能别老写女孩需要男孩来拯救、他爱她爱他的故事了?
放过我吧,迂腐的宅系文化!
我常常想,如果把航祐和夏芽的性别转换一下,观感应该会好很多。
脆弱的女孩和正直的男孩实在是太无聊了,要写女孩的勇敢与疯狂,写男孩的脆弱与温柔,这才是动人的。
说了这么多,我始终觉得这是一部真诚的作品,里面那些过于冗长的叙述也都有调整方法。
用动画来展现对现实的关怀是一件相当伟大和有勇气的事情,而它又区别于完全现实主义的表达,那些幻想元素完成了动画应有的表达——漂流的家园,被拆掉的游泳馆、荒废的游乐场、失落的百货大厦。
也很想反驳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看一群小屁孩撕逼和儿童伤痛文学的话,就是因为是孩子故事才成立。
熟悉景观逐件拆下,游荡在无根城市中的儿童,在大海中漂流,回家。
还有勇气,没错!
绝不可能抛下伙伴,永远紧握的手。
中二,勇气,友谊万岁。
只有孩子们会有这样无限的能量,儿童绝不返航!
看得出它的缺憾和尝试,以及永远聪慧永远爱写笔记的小男主角!
我也相信动画具有关怀的力量,他和现实的距离不会太远。
/22/9/28
本次带来的也算是一份不太热的热饭,说它热饭是因为上映时间不长,在小日子国也是九月初上的院线,九月中旬上的流媒体~说它不太热也是因为大概看了一下国内的讨论度似乎不是很高,宣发什么的我几乎都没怎么看过,还是偶然刷到本作资源,于是顺手存了下来,这次找个机会给看了~那么依旧是从简单介绍开始,本作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刻画的主要重点基本上都是人物,所以除了人物之外的场景作画上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确实是有能充当壁纸的场景啦,不过也是屈指可数~想看高画质的可以去重温新海诚导演的前几部作品,以及期待一下今年十一月即将上映的新作~当然人物刻画上还算中规中矩~剧情方面有亮点但是不算多~可以说是一部及格分的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另外,以下内容涉及严重剧透~对本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去观看正片~本作讲述的故事不算复杂,就是身为小学生的男主和女主以及一众好朋友,跟随着自己曾经住过现在快要拆迁的老房子一起经历了一场奇幻冒险的故事~而且有一说一在本作进行到三分之一左右的时候我基本上能猜到本作大概的一个世界观构筑了~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头,“万物皆有灵”这种世界观我看过的作品也不少,比如印象很深的比如恐怖片《鬼域》,比如皮克斯的经典作品《寻梦环游记》,比如《海贼王》里送别黄金梅丽号那看一次哭一次的一集~诶,说到这可能各位也和我一样知道本作的套路是什么了~本作给每个房子设定了一个“房灵”的形象,就相当于给予房屋灵魂并将其实体化~看过之前那么多作品对这种设定自然也是见怪不怪~再来看看本作着墨最多的人物形象展现~男主是个嘴硬傲娇钢铁直男形象,有些领导潜力,不过很多时候会口直心快伤到他人的心~女主因为童年经历过非常不友好的家庭生活所以变得沉默,经常强作镇定,也会有些偏执将一切委屈和不满都压抑在自己心里,也将一切错误都揽到自己身上,在男主爷爷的照顾下才逐渐约会敞开心扉,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男二是个典型的热血青年形象~男三则是个憨厚热情的老实人形象~女二的存在就一个字:烦,动不动就大小姐发言,在一切困难出现的时候第一时间想的都是应该先怪谁,对熟悉的人相当信任加喜爱,而对不熟甚至讨厌的人则极为尖酸刻薄~女三就是女生团队这边的憨厚老实人形象,虽然一直跟在女儿身边就像个小跟班一样,但是也是有专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而且会很认真的在女二口出狂言时斥责她~最后其实仔细看看也就是三对CP的故事~那么对于本作想说的主题呢,一方面是男女主各自对共同曾一起居住过的地方不舍的那份情感,这个我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吧~毕竟也经历过搬家的过程,在第一次说是因为懵懂无知印象不深的话,当第二次搬离那个陪伴了我十多年的地方时,我也是颇为不舍,当时想用来做为一份纪念的日记都一度没写完,搬过来之后的第一天晚上就又做梦回到了那里~而且那个时候经历的邻里关系可能也是现阶段包括未来都很难再体会到的了~另一部分应该就是男女主在这次共同冒险中收获的成长吧,男主不再自以为是,不再低情商发言~女主则学会逐渐放下,开始接纳身边的人,开始向身边的人敞开心扉,不再什么时候都自己一个人扛故作坚强~好的那么接下来说说本作的不足之处,人物方面刻画的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这个女二确实太让人火大了,虽然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个成功的角色塑造,虽然她只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但是这位熊孩子的种种发言确实能让在观看正片的我气到牙根痒痒~然后本作中大部分处理矛盾的方法都是通过小孩子的吵闹打闹来展现,一两次还好,但是全片差不多一直都这样就有点审美疲劳了~另外有关本作的主题,虽然我也不知道我分析的对不对,但是我就是觉得本作两个小时的时长并没有将其中更主要的男女主和故居的情怀部分讲述的足够好吧,就…故居的“房灵”形象“诺伯”甚至都没有片中打酱油的那位游乐园“房灵”大姐姐给我的印象深刻,后者虽然出现时间不长,但是印象极深~她能记住每一个前来游玩的旅客,也能在紧要关头为第一次见面的孩子们奋不顾身只为守护他们的微笑,在最后和女二告别的时候就一句简简单单的:“谢谢你经常来这里玩,喜欢这里”泪点拉满,直接开哭~和《头号玩家》那一句“谢谢你玩我的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诺伯在本作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划水,帮助男女主也就基本上是后半段的内容,所以虽然最后看着也挺感动,但是如果它可以将这个方面加点美容的话我会觉得本作会有个更高的评分~(截至码字日2022.10.9,本作豆瓣评分6.4)综合评分:6.9/10本作的故事自然是能有个及格分,套路是因为我看过类似的情节所以提前猜到了,如果没猜到的话倒也不失为一种挺新奇的表现方式~或许是因为主角团都是六年级小学生,所以有些情节看下来可能会觉得有点过于天真~当然主角团也时不时的暴露出不符合年龄的成熟~女二这个形象在我这是个百分之一百的扣分点,太让人生气了~如果本作能将男女主对故居的情感刻画的再细腻一点,再打动人一点我会加个大分~最后聊聊有趣的部分~一开始我以为本作是改编自我曾经看过的一部童年阴影漫画《漂流教室》,后来发现不是才长舒一口气~本作的导演之前有一部在国内上映过的《企鹅公路》,口碑好像不错,有时间可以看看~本作女主的名字日文发音(Natsume)怎么听怎么像《夏目友人帐》里的“夏目”发音,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本作女三配音是花泽香菜老师~其他配音演员阵容也足够隆重~本作在一这特效方面真的是肉眼可见的贫穷~本作有几处音乐搭配的还不错~我们的住所会因为种种原因变更甚至消失,但是只要我们都还记得,记忆里总会有一块会一直闪烁着明亮的光~综上所述,预祝各位观影愉快~
任何一个人说《漂流家园》不好看我都会难过。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不成熟,还是小孩子,并且熟稔于日本动漫的心理叙事方式,所以在整个观看过程中并没有观看理解障碍。
故事背景与《漂流少年》类似,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从小青梅竹马的男女主和他们的小伙伴们因为一场意外突然来到了一座漂流在海上的废弃住宅楼,几个人一起齐心协力回到城镇。
主要描述了孩子在面对生离死别后受到的创伤和治愈的过程,以及人与人之间别扭的相互理解的过程。
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说“没有异乡情结”的人会无法理解这个影片。
唯一不喜欢的是故事的结尾设置。
结尾依然是圆满的大团圆结局,而故事的一开始,女主角即将坠楼,对面抓住自己的男主角,女主角却因为两人之间的不真诚选择了放手。
场面一转,主角们来到了海上,女主角也因此获救。
但是,这种场景的转换是所谓的“身穿”而不是“魂穿”,结局也因此圆满。
但是个人觉得,如果这是魂穿,女主角最后仍然因为坠楼死去,在“生离死别”的心理层面也许给观众的震撼感更大,也许也稍微更加深刻一点。
但是总得来说还是觉得影片很棒,就是喜欢看小孩子似的心理成长。
主线的大致故事我还是挺喜欢的,但是感觉有一些不够好的地方,中间好几个迷惑剧情让我没法入戏,导致后面看到我觉得还不错的片段也没法被调动情绪,一边听着感人的BGM一边在心里吐槽前面看到的剧情。
首先,我好想对主角说,相机上的那条带子,是给你们挂脖子上防止手没拿稳相机掉地上的,不是摆设啊啊啊啊啊啊,怎么你们拿相机从来不把带子挂在脖子上,我看那相机在你们手上岌岌可危真的太难受了。
这相机是爷爷的遗物,最后给男主的生日礼物,寄托了三人回忆,明明是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不轻拿轻放呢。
(还有,我总感觉这相机没盖镜头盖,但我不太认得这相机的型号,也有可能它的镜头盖本来就是这样的,要是说错了我之后就删了这句。
)海底闪光的暗色细沙是咋回事,一点来由都没有,就出现几次想要把人往下拉把人吞噬掉,是有什么象征意义?
就感觉它只是主角团需要面对的困难之一,但是海中求生,缺衣少食,时不时还来个恶劣天气、碰撞事故,主角团要面对的困难已经很多了,加这一条感觉没什么必要啊。
诺波的两次告别,第一次是大家做好了小艇想叫诺波也上船,但是诺波身为房屋的化身不能和大家一起走,所以他就直接把船蹬出去自己留下了,结果触发女主的ptsd,女主无法接受这样突然的告别,不管不顾地要跑回去。
既然如此,那第二次告别的时候能不能郑重点,好好地说再见,多交谈一下,让大家把离别之情好好说完没有遗憾了,然后再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看到他第二次告别的时候又是唰地一下跳出去了,我都怕女主一惊也跟着再跳下去。
女主以前在这间屋子里看到漂流之景的时候,睡一觉再醒来就会回到家里,而且时间会回到进入公寓之前,为什么这次回去之后大家身上的伤没有消失,而且时间也过去了,我看着那个撞到头昏迷的妹妹感觉好心痛啊,真的没事吗,会不会有后遗症啊……最后,这部电影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女主的原生家庭,女主因为家庭不幸加上爱她的邻居爷爷也去世了,心中苦闷没人能诉说,所以很难受,总是一个人躲在即将被拆迁的房子里,实际上这事也就和男主还有点关系,并不关其他人的事。
女主需要放下悲痛的过去,男主需要解开和女主的误会,但是其他人并不需要在这次漂流中获得什么成长(而且这旅程太受罪了,性价比低)。
我个人觉得不如改成只有夏芽、航祐和诺波三人的旅行,再把旅程改得没那么受罪,例如让这房子有水电,有食物,反正大海和海上的其他旧屋都是幻境了,那把这栋房子也改得幻境一点也没什么问题对吧,既然最后是靠沟通让女主放下,那也可以直接让他们三个在一个舒服的环境里沟通交谈。
补充:印象中令依菜说过几次她认为是女主把他们卷进去,但其实直接把其他人卷进去的是另一个上蹿下跳大呼小叫的男生,是因为他说要去旧房子里抓鬼,航祐和另一个高个子男生才会进去那栋楼,然后他们跑上房顶被路过的女生们看到了,才导致令依菜和珠理也上楼的。
如果没有那个熊孩子进去抓鬼,顶多只有女主和诺波在漂流。
这群人一起住了这么久,竟然连熊孩子想抓鬼的事都没聊到过……感觉真的有点缺乏沟通了……另外,其实也不能全怪那个想抓鬼的熊孩子,就比如令依菜是想尝试再次劝说男主和她一起去佛罗里达玩才进去那栋旧楼的,就算她路过看到男主几个人在楼顶,也可以选择站在外面等男主下来,而不是直接钻围栏进去。
那是待拆迁的楼,本来就不给进去的,自己违反规则进去了,结果被卷入漂流事件,怪谁啊……虽然女主看起来是一切的开始但是把别人卷进去的还真不是她……
「公寓的奇幻漂流」+ 「飞楼环游记」。日本人总是能把环保主题同融入骨子里的「念旧感」与「恋物癖」在动画电影中完美契合,与往事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告别」,这便是他们所要的仪式感,亦是从宫崎骏开始便乐此不疲的追求。瑰丽的画风搭配相得益彰的奇幻设定,完成度很高。唯一对我不友好的便是台词密度曾一度迫使我「静音观看」,聒噪程度犹如闯进一辆早七点开往校园的载满小学生的公交车,体验感极度逼真。深度宅男的痛谁能懂!!
导演咱要不换成初高中生吧,小学生的伤痛文学我真的看好累,晴时雨一个短片已经够精彩了,不用整俩小时emo小学生(叹气,太阴郁了
少两句咆哮吧
又啰嗦又墨迹主题也没说清楚… 2个小时看小学🐔吵架…10.1都变的不快乐了
小孩子还能任性地说不想告别 长大了只能哭着看那些回忆远去 主要是长大了 但是往前看总有点好事的 男女主感觉是两个选择(过去还是未来)的化身 其实是同一个人
还是在花泽香菜上情热大陆那一集里知道这部的,查了一下导演之前的作品我都有看哎。不知道是我脱宅太久对这种片子接受度降低还是咋地,看完之后实在是被一群性格拧巴的小屁孩吵了两个小时吵得脑壳疼,白瞎了那么好的作画和卡司。主角小学生六人组三男三女,男二男三就是纯酱油工具人,剩下男主和三个女孩就是我怪你你怪我,我救你你救我,折腾来折腾去,但凡把主角组年龄提高到初中我都会觉得好很多。插曲和ED的风格也不太喜。
童真动画电影,简单得不像话
不新颖,但还挺有趣的,稍微有点拖沓。
白瞎了那么好的画风,剧情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就这剧情缩成一个小时都嫌长,还不如拍个普普通通的成长故事都比这强多了。
一个把自己之前住的要拆除的公寓当船在海上漂流的故事,一段治愈心灵之旅,中间部分过于冗长,总体却算一首太过浪漫的诗。“我能呆在妈妈身边吗?我能撒娇吗?”一个这样的女孩儿怎能不让人心疼?“你们两个没事吧?”当然可以有事,我说这是纯爱都没问题。
日本可能已经没人会写剧本了。。
有点虎头蛇尾,越往后越无聊。
算是比较标准的写法,回忆与和解,配合精美的制作,赏心悦目。只是我对石田祐康的期待更高一些,这个设定和表演,还可以更好,故事也狗血了些
过于老套和无聊了
小时候学《阿杨在日本》,看到注释说什么叫“团地”,后来随着中国的慢慢发展,也经历了同样的时代。脑洞很大的漂流,尽管小孩子的对话有点过多,但很感人,可能是中年人的特殊回忆吧。
4.5🌟 挺温馨的片子
虽是角色设定是小学生的动画片,但却不是那种老少咸宜的儿童电影;其对应的观众应是浸淫社会的油腻成年人,这厮其实是一部风味独特、瑰丽奇幻的“盗梦空间”+“少年们的奇幻漂流”之旅(成人礼)。片中的“团地”与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工厂住宅区很相似,一建一拆,从童年到中青年的印记突的一下涌上心头,瞬间就来了一记温热的代入感。漂流空间其实是隐藏的记忆之海(灵界),每一栋建筑物对应一个特殊的记忆节点,相机是记忆的载体与情感的羁绊,小孩子诺波是建筑之灵亦是记忆之灵(执念)。充满希望的、未知的前路,叫做梦想,而那些回不去的所有,叫做梦。现实与回忆,只会渐行渐远......好好生活,好好成长,好好惜福,好好道别,好好交往,好好回家。软肋非常明显:由少年视角展开的各种吵闹,成员的记忆故事没有充分深挖,篇幅与剪辑的问题。
很细腻的一部动画,美中不足的是情节推进不太连贯。一个人一生总要经历对离别的大吵大闹,到对离别的最终妥协。那就好好的说再见吧。
故事的完整性和真挚感强过隔壁海兽之子。
想象力真的好棒。在大海里与承载着过去回忆的建筑告别。我还以为会是一一告别,但是停留在了感情最深的,其他的只是推动情节发展,比如获取食物,和建筑间的撞击,所以没有能够猜到剧情发展,不错。去年我长大的建筑也被拆了,所以看这部电影格外有共鸣。而且我在那里也有一个那样特殊的人的回忆。年幼时这种感情格外强烈,当你是个孩子,得到了珍贵的爱,会更难以疏解离别的伤痛,会更加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这部动漫真的很不错。与过去珍贵的回忆告别,与那同样承载着珍贵回忆的地点告别。现在的城市发展,故地重游已经是另外一番景象,变成无处寄托的情怀。所以人纵有万般不舍,最终也要学会move on。必须要往前看,时间的河流只会一直向前。那些给过我们爱的人,那些对我们意义深刻的人和地点,真的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