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到底讲了个啥让我先捋一捋 开头美国军方在边境抓了一群偷渡的 有个人爆了 然后 在国内某个商店 也爆了。
灭霸就怀疑非洲的某个海盗 还炸了他们家 但美国政府却怀疑是毒枭帮忙偷渡的 然后就演了一出☞好☜戏 把千金抓了之后 还假装好人和墨西哥警方联络 但警察被收海耶斯买了 还以为能把人抢回来 来了一场大战 呃 为什么这么傻 被全歼 千金还跑了 之后美国政府查到了在国内爆炸的人有美国国籍 政府就理科终止任务(可能电影是在笑话美国政府) 双重压力下灭霸只有遵命 除掉杀手和小女孩 在看另一边 杀手和小姑娘来到了偷渡基地 两个男主终于第二次碰面了 感觉到了高潮 这难道就是美国政府苦苦找的 爆炸人偷渡的基地 但之后却不演了 。。。。
得知杀手被“杀”了 灭霸很懵逼(其实等第二天早上他复活了的时候 我更懵逼 还以为那个男孩是计划里的人 其实是主角光环太强大了 留了一晚上血都不死) 然后当灭霸他们找到那帮小混混后(男孩跑了 不造为什么 ) 看得我很爽想第一部一样大开杀戒 然后关于伊莎贝尔的故事没了 想变坏的小男孩没死 在杀手教育男孩的时候 。。。
哦⊙∀⊙!
原来还有下一部 如果下一步不拍了这部电影就尴尬了 。
总结一下,还是很爽的 ,不去深究情节,还能看,有点意思。
期待下一部😂😂😂😂😂😂😂 不喜勿喷
本片又是伊斯兰恐怖的邪恶!
美国是正义的^_^,叙利亚、伊拉克...被屠杀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美国这种正义显得如此的虚伪。
往往观看电影的人不会考虑这些国家、政治因素,潜移默化的被这文化输出所洗脑,美国做什么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手拿武器都是邪恶的象征,美军手拿正义之杖进行屠杀,让人感觉是理所应当,实则是美国的强权降维打击
戛纳金棕榈提名影片《边境杀手》续作,本作将聚焦于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的亚历桑德罗的前世今生,他的家人当初如何被毒贩折磨,他又是如何变成心狠手辣的特工。
当接到护送仇人女儿返回墨西哥的任务时,这位杀手特工将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如果你担心上面这个剧情介绍会有剧透的话,那么此时可以把担着的心放下来了。
本片作为《边境杀手》的续作,在人物背景交代上完全没有比第一部多一个字。
前世今生什么的是假的。
本片一大半的内容是绑架毒品卡特尔老大的宝贝女儿,与其说是送回墨西哥不如说是送回美国。
护送仇人女儿返回墨西哥什么的也是假的。
相比上一部,故事的完整性倒退了很多,但紧张快速的剧情发展使缺点在最后一刻才得以暴露。
依旧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
更何况,从该片中我们还可以学到“不要在重大事项上启用新手”这一教训。
三年前的第一部[边境杀手],杀进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还获得了英美学院多项提名;混乱的背景,黑暗的设定,宏大的叙事,绝美的摄影,震撼的配乐,阴沉的演绎……这些都是前作荣誉满身的原因,对于一个算是主流的商业片来说,这个成绩很是出色了。
今年迎来了续作之后,这些取胜的决定性元素还在不在,是大家颇为关心的重点。
[边境杀手2:边境战士]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摄影师罗杰·狄金斯、配乐家约翰·约翰逊、女主角艾米莉·布朗特全都退出这个系列的情况下,只剩下泰勒·谢里丹硬实的剧本和两位男主角支撑着第二部;总体看来,完成度显然比第一部差了些火候,以上提到的要素略有欠缺——但情节依旧复杂多变,风格被延续了下来,虽有漏洞,也不得不承认本片在丰满人物故事方面做得不差。
杀伤力极强的乔什·布洛林,和凭前作的演绎、获得多个最佳男配角提名的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两名角色这回被选出专门进行塑造,成为了绝对的主角。
你们好奇他俩的前世今生?
那就挑出来讲讲上一集中我们看到,马特(乔什·布洛林饰演)指挥的联邦特种部队行动过程中,由于他和特工亚历桑德罗(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不按规则办事,使女主角凯特的观念开始动摇;这次,通过一次精心计划的制服毒枭行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前任卧底间谍亚历桑德罗的为人和经历。
他的选择,他的复仇,他的狠毒,都出于何种目的?
他个人作风的决绝,以及后来态度的转变,对整个行动来说,又会产生怎样至关重要的正面及负面影响?
①亦正亦邪,游走道德边缘人弹制造多起爆炸,导致多名无辜人质死伤,官方见正经手段已经无法打压恐怖势力,派出特种部队,暗许他们游于法外缴敌。
领头的马特自己向来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物,执行任务当然拉上了更敢玩大的危险分子;亚历桑德罗就此出场,踏上寻仇之路。
现身了几分钟就开始放大招——没错,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亚历桑德罗:
第一部中和第二部中冲着反派开枪的瞬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废话不多,让你看清了我是谁、报的是哪门子仇,就够了,接着你就该下地狱了。
第二部开头的他凌冽不减,开枪毫不含糊毫不手软,快准狠迅速解决眼前苟且的性命。
就是这股狠劲儿,把第一部中的女主角弄懵圈了——而这一回,和他来拼对手戏的,轮到了这位小姑娘:
女孩的智商和演技全程在线一眼看起来,她无辜单纯,实际上比谁看得都透彻,也充满了杀气——出场时刻,便把侮辱她的同学打翻在地毫不手软,作为称霸一方大毒枭的千金,呛声老师也不费力气。
被绑架时,她外露害怕和崩溃的情绪,但比起大多数人来说,她可能已经算是相对冷静的了。
警察救出她之后,她竟开始有条有理地考虑起后续,并怀疑着警察的身份。
公主身份,女王手段自导自演了一出绑架事件,然后再由特种部队的士兵们将小姑娘救出——马特和亚历桑德罗打算用计激怒大毒枭,以此引战、将其生擒;官方有自己的一套打算,但下地干活的还不是士兵们?
“解救”出女孩后,接下来就要假意保她安全,当然她只是诱饵。
亚历桑德罗作为冲进去救人的角色,自然要红脸唱到底——然而他的内心当然是拒绝的。
目的明确,方式简洁妻女丧命毒枭之手的他,可能自己也以为,不会再有硬不下心的一天了。
完成撩拨敌手的目的之后,也开始想方设法甩掉“累赘”。
他是为了完成私怨,表面上为“无意操心女孩的死活”,但军方对女孩的价值另有态度;此时的冲突还未起,但从一些小细节已经能看出,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联手的两方,已经出现了态度的差异。
亚历桑德罗和马特对待小女孩的区别亚历桑德罗的细心让女孩都感到困惑,而马特则在听从官方命令和与马特的合作关系中,试图寻找平衡。
显然从一开始,这条复仇之路对亚历桑德罗来说就更加私人(而对于马特来说这是工作),到了“怎样处置小女孩”的阶段更为明显。
在他的眼里,击杀毒贩是第一要务,而马特这边,还得照顾到队友——一个有明确方向,一个得公事公办,亚历桑德罗不受限的活动范围,也给他的情绪变化提供了表露的空间。
两种局面下的态度也不同需要开枪的时候,他毫不含糊;需要对整个行动和关键人物负责的事情,他也揽到自己身上。
在杀戮方面,旁人仿佛看不到他的道德底线;但在与女孩短暂的相处之后,“护送仇敌女儿”这一任务变得不明朗——交流带来的是情感的互通,我们在后面就能看到。
女孩逃跑后差点被伤害,也被亚历桑德罗救出——目前还无法判断他的最终目的,但矛盾似乎已经在慢慢化解,本来注定决绝的结局也在悄然改变。
救出女孩后还安抚她的情绪此时女孩已经差不多猜出了他们的身份,军方已经施以强硬的态度,对女孩丝毫不留情;但亚历桑德罗在女孩面前反而放下了复仇的姿态,转而保全女孩的平安。
他们踏上了一段短暂的旅程,在这段路上的相处,是亚历桑德罗前后态度变化的关键点——我们骤然看见他悲伤的过去,也能就此窥到他在本片最终选择的合理性。
因毒枭的荒诞行径,两人几乎达成了互相的理解
我们等到第二部,也终于看到了这位铁汉柔情一面对待毒贩和犯罪分子、以及所有选择支持他们的人,亚历桑德罗根本不给自己的仇家留活口;但对待无辜的人和受害者时,他细腻大度的作风,给观众呈现出了他的另一面,为人而不是为战争机器的一面。
甚至我们可以说,因复仇而起杀意的他,化身武器时,也是他为“人”的一面最极端的体现。
他的道德界线虽然被他自己放纵,但仔细看看就很清楚——他的行为看似不受管束,实际上完全是在按照自我的准则进行。
他和女孩成为反击行动的目击证人,政府不许留活口亚历桑德罗的态度转变,也立刻与美国政府的态度形成了对比——我们看清了亚历桑德罗的底线,而与此同时,官方的底线开始摇摆。
他为了无辜生命和仅存的道义终于可以手软,但军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脸面可以不择手段。
本来担任无政府杀手的是亚历桑德罗,定准则的是官方人士和联邦部队,但一切都反了过来……
他还是打开了追踪器到最后,观众已经完全能理解并接受亚历桑德罗坚固的道德铁壁;而毒贩们和士兵们的交锋中,下限在哪里,仍是尚未知晓。
多么讽刺。
反正双方已开战,女孩的死活已经不影响大局;亚历桑德罗也只是边境上飘荡的游魂罢了,死了,又有谁会在乎呢?
②底线何在,置死地而后生在[边境杀手]系列作品中,阵容以男性角色为主导,“雄性气概”为坚固主题而存在。
边境的沙尘和交火之中,他们模糊了善恶之间的界线,彻底放开对自己行为的限制。
直升机、枪战、军事家勾心斗角,第一部中的主打元素,在第二部中仍有体现。
动荡的局势下,每个人的私心和丑陋都暴露无遗。
多方的态度相持是一大看点对于政府官方人士来说,面子上好看是最重要的;对于特种部队高层与士兵来说,听从命令不搞砸是最重要的;而对于逃亡者和复仇者来说,活命和报仇是最重要的。
公事到了自己这里,也成了私利。
和第一部一样,续作对配角的塑造也不怠慢本片埋的一条存在感很强的暗线,与主线的交错也相当有意思。
对于这名男孩的出身、经历的讲述,以及他多次与主角相遇、最后正面交锋、导致发生命运纠葛的过程,同样也展现了一个游走在正邪边缘人物的心理历程。
所以我们还可以理解为,男孩摇摆的态度变化和完成使命的决心,也是主角亚历桑德罗的一种侧面体现。
当然,这名男孩的出现、最终与亚历桑德罗产生交集的情节,显然也是为了引出第三部,可以期待下这条暗线汇入主线之后的故事——男孩会成为什么样的角色?
经历了这一切的亚历桑德罗又会如何选择?
女孩的出现是撬开心门的契机从第一部开始,亚历桑德罗就以冷血杀手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前作里全片都是铁面状态,根本看不见波动;第二部他成为绝对主角后,对于这个人物的拆解,很大的功劳也在这个小姑娘身上。
也许她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儿,也许他看到无辜的生命时找到了内心的良知;这都说不准,但可以确定的是,因为女孩唤起的善意,我们才得以看到亚历桑德罗的全貌,人物就更加立体了。
本片导演斯特法诺·索利马在[边境杀手2:边境战士]片场本尼西奥·德尔·托罗和他的角色,绝对统治了“边境杀手”这个系列;上一部的亮点,是他出色的主导力,而这一部的独特体验,则是关注他细致的动态变化。
导演索利马很擅长拍摄此类颇有韧性的犯罪电影——他之后还将执导2020年的新一部[使命召唤]电影。
在执导这部反映边境紧张局势的电影续集过程中,导演贴合泰勒·谢里丹剧本中缓慢而持续的紧张情绪,为故事和角色建立巨大的张力。
将气氛和事件的节奏尽量延迟“你知道会发生些事情——但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会什么时候发生。
”片中充斥着紧张激烈的场景,不只是那些枪战,甚至包括每一次谈话,每一次闲聊,都不会让人放松神经,而伴随着气氛起伏的,还有角色的心绪。
以谢里丹的剧本作为本片的灵魂和情感核心,马特和亚历桑德罗这两个角色的对立,推动情节发展,给故事带来了令人意料不到的转折。
两人的冲突,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尼西奥·德尔·托罗与乔什·布洛林的演绎,自然也是精彩无比。
他们的关系,亦敌亦友更重要的是,这一部[边境杀手2:边境战士],几乎不用被看成一部续作——它可以成为一部独立电影,不需要第一部的铺陈,我们可以单纯从本片中,就了解到主要角色们所能展现的一切。
但第一部(尤其是艾米莉·布朗特的角色)为第二部的道德背景做了个重要的架设,一切的矛盾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因果联系和情感衬托;用导演的话说,前作中的女主角可以被看做是观众视角:我们站在多数人都认同的道德高点,评判着其他两位主要角色的行径。
[边境杀手]官方剧照而在第二部中,我们可以不带任何滤镜的,看到这两名角色的本来面貌,他们最真实透彻的样子——他们究竟是什么人,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
总而言之,前作就像是对这两名角色做了介绍,而这一部,观众已经认识了他俩,现在需要去深入角色进行探讨了;所以此时,就是扩展讲述他们内心动态变化的最好时机。
亚历桑德罗成为了故事的中心,我们得以更加了解他的矛盾和动机——
“亚历桑德罗像一头独狼”他的一切动机,都来源于复仇的怒火。
然而在这个故事中,他不得不保护仇敌的女儿——这就给故事带来了有趣的冲突。
面对救或不救、选择自己的朋友还是保护她,他在这场自己亲手制造的战争中,陷入了道德困境。
本片的激情与内涵,也由此迸发。
寂静的沙漠,空旷的边境[边境杀手2:边境战士]不仅关注了毒品问题,还将美墨边境的移民元素在本片中放大;这一切,除了突出故事和人物的挣扎,也是为了反馈美军及政府的漠然——电影提出了问题,但以围观的姿态,并不谈到如何解决问题,也不是为了教育观众什么;大概也是以强硬的姿态,配合着沉默的口吻诉说和质询:看到这些了吗?
你的立场又是什么?
-文: Yorkshire Viking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等了很久,昨天网上终于有了高清资源!
豆瓣简介说续集是前传,介绍了亚历的前生今世,家人如何被残害。。。
真是妈的误导,看完2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边2》情节在《边1》之后,还需要好几集来填补剧情,还有的好拍,一些人说看完不太懂,先把2的剧情梳理下。
以下严重剧透: 美墨边境的贩毒集团走私通道,20年前是贩毒赚钱,现在则是偷渡人头更赚钱,恐怖分子也借贩毒集团偷渡渠道进入美国实施袭击。
在一处超市遭受袭击后,美政府准备将贩毒集团列入恐怖组织实施打击。
经分析先让两大贩毒集团内斗则是最佳方式,于是专门负责替政府做不能拿上台面的肮脏事情的马特出场,负责这件事,钱,装备都不是问题,马特找到了亚历和他的团队(边1里的三角洲部队)。
有两大毒品集团,马塔集团和雷耶斯集团,他们先假扮雷集团的人当街枪杀了马塔集团的首席律师,又扮马塔的人绑架了雷的女儿,并留下活口给雷耶斯传话。
但回来查看离开后的卫星监控发现,活口被赶来的警察(应该是马塔收买的警察)杀掉,环境险恶,计划可能败露,留在墨境内不安全,于是扮演美国边警解救女孩,并立刻带着女孩坐飞机回到美境内的军事基地计划下一步行动。
经过与墨方边境负责人(边1也出现过)交流,需把女孩送到墨境内马塔集团控制的地区,引诱雷集团来营救才能引发双方冲突,怕拖延时间计划败露,于是决定立刻启程赶去墨境内马塔控制区的一个警察站,墨负责人说会在边境安排警察护送。
亚历对女孩的解释是,我们打算把你交给墨西哥警察,他们会把你交给你爸。
于是一群扮演美边境警察的车队带着女孩,由墨边警护送着,赶往马塔控制区的警察站。。。
没想到,护送的墨警察是莫耶斯的人,为了不深入马塔控制区,他们半路开始劫持女孩发生枪战,在双方对峙时,警方开枪打中马特的眼镜男,于是马特一方杀光了20多名墨边警。
混乱中女孩逃走,后有墨警察赶来追击,无奈一群人先回边境,亚历独自去找女孩,约定找到后发定位信号等营救。
女孩被劫持及枪杀墨边警的事已在媒体曝光,女孩目睹了美边警(马特一伙假扮)枪杀墨边警(雷集团收买的)的过程,美方迫于压力决定派马特灭口相关人员,包括亚历和女孩。
马特告知了亚历美方的决定,亚历只能靠自己走偷渡渠道回到美国。
参与贩毒集团偷渡的男孩认出偷渡的亚历几天前在美境内出现过,亚历偷渡失败被抓,且女孩被认出是累耶斯女儿。
一伙人认为亚历可疑,即使亚历谎称是累耶斯的手下,女孩也帮亚历撒谎也没用,他们决定处决亚历,带女孩回去领功。
亚历命大没死,男孩也跳车逃过灭口,亚历一年后找到男孩,准备培养他。。。
这就是2的全部情节。
亚历和男孩: 不杀人就被杀,男孩告发了亚历但没想到他们会处决他。
第一个男孩因胆怯被杀后,男孩既不想杀亚历也不想死,机智的故意打在嘴上放亚历一条生路么?
一年后男孩见到亚历并不意外,也许说明了什么。
后来男孩跳车离开躲过美方灭口是运气还是知道杀了美国人后机谨的表现?
亚历最后对男孩说,看来你想成为“Sicario”,因为亚历觉得这个小子有潜质。
亚历和马特: 当马特知道亚历被边境毒犯处决后,眼睛久久凝视远方,我想如果亚历没死,马特也不会对亚历灭口,怎么会下得了手呢,即使女上司下了死命令,马特也没杀死女孩,有了自己的打算,更何况是惺惺相惜的亚历。
亚历和女孩: 亚历没有骗女孩,告诉她你爸有很多仇人,我也是之一,女孩后来也认出他就是那个律师。
也许因为自己女儿的遭遇,他同情这个眼前毒枭的女儿,想带她逃离危险区先回美国境内。
女孩也信任他,在亚历被处决时伤心欲绝,即使知道他是爸爸的仇人。
那些待补的坑:1.调查发现几个恐怖袭击者是美国人身份,事态性质发生变化,但对《边2》情节没有大影响,事态怎么变化?
预计是埋的伏笔之一。
2.片尾亚历收留男孩,这又是一个待续的坑。
估计男孩以后会是重点,新一代sicario出场。
3.《边2》里挑起两贩毒集团斗争的计划其实没有成功,如何挑起两集团斗争?
这个必须靠续集情节补充交待。
4.马特违抗命令留女孩活路,想安排她做证人,美方如何处罚违抗命令的马特?
马特怎么想的,女孩后续如何成为证人?
5.亚历的经历,家人的遭遇依然没交待,这个巨大的坑靠后续的前传再补了。
总的来说,虽然不再是维纶纽瓦(估计和老雷去忙银翼杀手2没空)操刀,虽然2整体没有超越1,但《边2》的音乐,镜头运用等依然延续了《边1》的风格,也让人期待填补后续的坑,《边2》将后续的情节拓展空间已经打开。
边境杀手2:边境战士 (2018)6.62018 / 美国 意大利 / 剧情 动作 犯罪 / 斯特法诺·索利马 /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乔什·布洛林
真的有点看不明白这种电影,而且我感觉他的故事情节感觉特别深奥,感觉没有一点涉及那个贩毒那种东西吧,可能这种更多想要表达一种哲学的电影,而且我感觉这一部没有了艾米丽布朗特还是有点不习惯,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回归,可能以前没有一些问题吧,这种电影我追求消磨时间和看就行了,感觉没有什么情节可以吸引我的。
边境杀手2,看完了。
不是画面暗就像维伦纽瓦的…一点威慑力没有…虽然1里本尼西奥拽半天范就灌水也挺没劲的,但你拍爆炸比灌水还没感觉也太差了…表演灾难完了…这副驾驶就叫唤,这小演员就张大嘴瞪眼睛,哎呀我操…本尼西奥属于那种初看不行,越看越帅的类型,且显然他如今的状态正是巅峰,他现在的发型也非常合适他。
要都按颜值巅峰算,我可能还是更喜欢皮特一点点,但皮特现在的脸确实有疲态了。
小演员后期表演状态还行,短头发比较好看。
比起边境杀手1,怎么最后倒更像亡命驾驶?
这开车浓浓的既视感。
没什么太大的问题,除了毫无光影美感在这硬拍,以及完全不边境杀手1…当个类型片看还行。
最后结尾铺续集没意思。
其实我最想吐槽的,不是甩一句炸弹案是新泽西人干的,而是那个拿食指哐哐射的名场面,本来都没想看口碑不太好的2,但看到这一片段才来看的,结果大哥你既然要露脸,我不知道你戴头套干嘛啊?
就是来耍帅的…4分。
强烈觉得自己当时看边境杀手1分打低了,虽然当时看着觉得闷,也觉得女主视角还有她的惊恐感与懵逼状态很出戏,但它是可以回味了,一场边境押解,一场结尾,我操,太有味道了。
在现代文明秩序中生存着另一种对立的但说得通的秩序,谢里丹一直写的就是这种文明奇观。
chairman,but dirty,老实说,确实看的有点儿腻了。
这部我也就是看这个男主。
我就是乐意看他,他啥也不干,我也乐意看。
这部没有维伦纽瓦,他一个人就足够能构成电影美学。
草,真帅啊。
电影文本上,我提炼的主题是“they are sheep”,这句话是黑帮嘴里说出来的,但却由美方政府和特别行动小组贯彻完成,揭示出,黑白两道实质是统一的生态。
观众不会认为哪一方,何种的结社形式,何样的经营目标,是具有道德优势的。
去掉美墨边境这样一个特殊化的context,这也可以是一部韩国电影了。
边境杀手的第三部公告是2030年。
拜托,那时候男主角都老成什么样了,制作组能不能不要暴殄天物。
其实根本不需要打磨剧本镜头叙事,这部的叙事就已经很差了,男主的弧线是看不明白的,但是不影响电影好看。
就锁定这个男主演员,直接拍成一部美墨边境的天选超人战士就行,加入漫威宇宙,皱眉侠。
我从来不写影评的,但看了一些中文英文的影评后,发现很多人对结局没太看懂,还因为剧情硬伤给电影打低分,所以我来简单解释一下。
注意前方剧透。
片中后期Alejandro得知自己被Gov放弃后,很清楚自己和小女孩的结局是被灭口。
虽然从观众视角来看Matt最后留了小女孩一命,但那是他在与自己惺惺相惜的朋友被杀后才决定的。
假如Alejandro成功偷渡并被Matt接到后,为了保护所有其他参与行动的队员,Matt很大可能也会将Alejandro灭口。
Alejandro自己很清楚这一点。
对他来说保护着小女孩偷渡回美国并不困难,而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不被Gov灭口,才是他面对的主要问题。
Alejandro的选择是故意被偷渡蛇头发现并假死一次,让Gov透过卫星看到这一幕,从而不再追杀他,也不再让Matt为这个问题为难。
实现他这个方案的关键点就是那个枪杀他的小弟Miguel其实他早就招募至麾下了。
证据首先是在对台词的时候,Alejandro告诉了小女孩一个版本,而自己却故意讲了另一个版本故意被发现。
在偷渡前就故意将定位器打开说明他根本就没计划要成功偷渡,而是故意被蛇头发现和“枪杀”自己,被Matt通过卫星目睹这一切,并将小女孩的命运完全交到Matt手中。
几乎所有观众都没看出来Miguel和Alejandro早就认识。
请仔细看45分处Miguel差点被Matt的车撞到时,他俩之间的眼神。
差点撞到是凑巧,同时也是导演和编剧故意误导观众,让大家以为这是Miguel认识和揭发Alejandro的原因。
这是一个铁血真汉子的计划,一石三鸟,若成功则从此以后Alejandro与Gov分道扬镳。
这一点在第三部中应该能反映出来,我们拭目以待。
之所以电影后半段很多观众感觉剧情有点崩了,就是因为这个关键点没有看明白。
我也是看了电影的最后场景才恍然大悟,之前心里一直疑惑的几个大问题也都豁然开朗。
其实一直在看到片尾之前我还对剧本所谓的几点硬伤不太满意。
本来Alejandro这个角色就挺迷人的,看完片子彻底被角色征服,也为导演和编剧拍案叫绝。
这部片整体来说比1还好的多,撇开大家都喜欢谈的摄影、配乐、节奏等方面,仅看对各角色的塑造、剧情矛盾发展、角色动机等等都十分成功,不得不打5分。
唯一不足可能就是大多数人没看懂。
XD P.S. 说到没看懂,就不得不提起外国友人,看了一些讨论发现他们也没看懂。
为了写这篇影评,花费了我不少时间,我懒得再翻英文了。
如有同样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愿意翻译并搬运到外网,让海外观众也真正看明白剧情,中外两开花,我代导演和编剧向您表示感谢。
值得看吗:是必须看吗:否影史留名:否首先,我是在腾讯视频上看的,不要在腾讯视频上看。
删减部分影响观看体验了,瞬移都出来了。
涉及贩毒,人口走私之类的,但都没有深挖。
场面和枪战戏还是很顶的,但剧情比较薄弱,可看的不多,作为一部爽片是够了,满成功的商业片。
看着还是很刺激的,适合和朋友一起去看
TIFF 37th 11.1 Q&A
可能对于宗教的、仪式的、符号的东西就算不懂也接受良好,我观感还不错,虽然追究起情节连贯性来好像不是那么连贯,没对上导演的电波。注意到拍了两次花车神游路过center前,第一次是从center外向内看,仙女的表演很正常;抓了神棍后从center内向外又拍了一次,仙女跟着DJ版音乐跳女团舞,是想说什么呢,宗教人士道貌岸然?也好想问center房顶的人影有什么寓意的。最后一个镜头戛然而止的很喜欢。Ivana唱的片尾曲很惊喜。#HKIFF49
其实看张吉安的电影,最大的乐子是看拿督公什么时候出来。这次跳大神的对象换成了天师,还蛮契合要表达的主题:在欠发达地区,女性困境的一大重要来源就是解释权被男性控制的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TGHFF61@松仁威秀)
诞下又抛弃「双性婴」后痛哭流涕的印度母亲,转身竟能载歌载舞地庆祝婚礼;那些弱信仰的华人,面对一地鸡毛的女性困境,试图寻求神灵庇佑,却发现只是利用她们本就千疮百孔的内心深处那点点希望,对她们造成二次伤害,她们展开的报复与反抗,勇敢、伟大又辛酸。
看第二次发现了更多第一次没有留意的细节,但是还是没有改变不喜欢这部的感觉( )比上一部五月雪更易懂更明了一点的剧情,但是在这之下又塞了很多民俗、宗教之类的元素,以及听了映后感觉导演加入的这些元素及混搭组合让这部的表达非常个人化。看完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可能是对于性侵犯的处理过于正能量和理想化了吧。
砍掉二十分钟对叙事毫无影响,冗余镜头多为形式服务,对故事推进毫无帮助,节奏一塌糊涂。偶尔闪现的亮眼镜头也缺乏应有的延展与呼应,浅尝辄止,浪费了一个本可以更有力的题材。(其实我最喜欢电影院手挡镜头那段
或将成为今年最喜欢电影。喜欢最后两个人在床上相拥的镜头,像里面作为故事seed的戴胜鸟一样,两位坚韧的女性相互搀扶,平和地接受苦难和新生,在水源和旷野间找到一条路。电影里几乎总是下雨。不管作为水向前流,还是跌进泥土往外爬,大雨向下,女人向上。
支持张吉安导演
只感到空洞
还可以
SIFF27 看题材对它期待太高了 拍出来的不符合期待值
#27thSIFF UME影城(新天地)映后场电影本身不是很出彩,听完映后其实是构思很好的,想利用弃婴舱的话题来引发社会对性侵性暴力的关注
具备基础的人道主义视角,但对于如何避免议题的直陈、叙事的断裂、人物困境与解法的个例化戏剧化处理,导演所做的实在太少。若意图通过写实的社会派剧作剖析社会问题,单单依靠抖出猛料制造波澜未免太过取巧。以及,导演标志性的风土与民俗展示似乎仅起到点缀的装饰作用,甚至严重干扰着情境的构建。
明明去年《五月雪》就上过当 我怎么就不长记性呢意象很多 也知道你要拿来做什么但这样搅成一锅粥 没有讲故事能力只是把现象摊出来 意义何在?
还可以啊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恐怖片,何时才能正视女性的困境
能看到映后谈真是太好了。想说有些人真的不懂马来西亚也不懂马来西亚复杂的种族之美,好了今天不要再生气了,已经被败坏的穆斯林秩序气过一遍了:)
作为委托创作塞满了内容,但完全无暇展开讨论。许恩怡几乎以一己之力拖垮了全片每一个情感高潮,边看边感叹“怎么可以演这么差”的程度……
节奏太慢 拖死电影 每个画面的出现都要有原因啊 能3s讲完干嘛要30s啊 拍电影之前有没有想过拍给谁 要拍给女性要拍给马来西亚华人要拍给少数族裔 这个加点那个加点小火慢炖 最后锅烧烂了
节奏把控的不是很好/带着非常喜欢民俗和对导演高期待的前置条件,耐心去等故事节点,但看到的都是把议题放进作文中淡淡的疯狂,但是很喜欢结尾,这种把故事落点铺陈进形式性的展现,非常张吉安